汉中4千万通乡公路工程缩水 令4万亿投资尴尬

2010-3-29 14:0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下了西汉(陕西西安到汉中)高速,汽车驶入陕西省汉中市,进入洋县,从磨子桥到黄家营,道路慢慢变得崎岖,刚刚取平的路基旁边的人家显得简陋而破旧。由于长期交通不便,这里经济落后,村民贫穷。 
  “要想富,先修路。”去年,中央启动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洋县也从中受益,获得2240万元的补助,建设从磨子桥到黄金峡的公路(以下简称磨黄公路)。 
  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原定56公里的公路只修了一半。 
  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显示,在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中,有90.0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尚未落实到位,占应配套资金总额的45.58%。 
  缩水的工程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磨黄公路大部分路段都处在洋县东南的丘陵地带。 
  陕西省发改委2008年7月批复,磨黄公路起于洋县磨子桥镇,经黄安、黄家营镇,终点在黄金峡镇,路线设计全长56.424公里,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形式,项目估算总投资4144万元,资金通过申请国家补助和地方自筹解决。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汉中市交通局的文件中看到,在4144万元总投资中,中央投资2240万元,地方自筹1904万元。但事实上,公路只修了20多公里。 
  洋县交通局的杨主任告诉记者,最初设计的是四级公路标准,每公里建设造价在80万元左右,国家补助标准是每公里40万元,总共2240万元已经到位。洋县交通局局长巩新建证实,目前县里的配套资金尚未到位。 
  对于老百姓的抱怨,巩新建很无奈:“县里财政很紧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配套资金筹措很难,但哪怕贷款也得搞呀。有人说我们这是套取中央资金,根本不是。我们要是有钱,也想为老百姓做事。不修路,向老百姓怎么交代?” 
  “当初项目申请时,不是承诺了地方可筹措的资金数吗?”记者问。 
  “那肯定要承诺嘛,其他项目都要求地方配套,不配套怎么弄得起来?这是上面的政策。”巩新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等省里给的钱花完后,县里再争取贷款,资金到位后就接着修余下的10多公里。反正剩下的都是县里负责。” 
  洋县副县长马仕强告诉记者,现在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多极了,很多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不光是洋县,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这样。” 
  变通的方法 
  记者问道:接近一半的配套资金没有到位,怎么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杨主任回答:“其实县政府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转化成了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杨主任给记者出示了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磨黄公路开工时下发的一份文件:“鉴于我县财力十分紧张,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县政府在制定占地、拆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将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安装税等全额返还,作为工程项目县自筹资金。”此外,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方面,相关手续和费用由有关部门负责办理并协调减免。具体的实施方案也在“量资而行”,部分路段由四级公路设计改为三级,进行修复利用;部分路段则争取并入其他建设项目,从其他渠道予以支持。总的原则是,“在不突破省上补助的2240万元的前提下,按照已核准的工程造价和设计标准组织实施。” 
  “由于资金紧张,磨黄公路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巩新建告诉记者,“按新确定的标段,有12.7公里改为修复利用,有9.8公里要推后修,实际新修路段只有26.929公里。” 
  但交通局并不认为该工程缩水,因为在前不久全面开展的检查中,“我县所有交通项目全部顺利通过了省市检查”。 
  当被问及剩余公路的修建是否有时间表时,巩新建说“得看贷款的情况”。他强调,这是省里的重点项目,“但因特殊情况不能修,不可能强行让我们修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