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4144万元的通乡公路工程为何缩水
2010-3-29 13:5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下了西汉(陕西西安到汉中)高速,汽车驶入陕西省汉中市,进入洋县,从磨子桥到黄家营,道路慢慢变得崎岖,刚刚取平的路基旁边的人家显得简陋而破旧。由于长期交通不便,这里经济落后,村民贫穷。
“要想富,先修路。”去年,中央启动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洋县也从中受益,获得2240万元的补助,建设从磨子桥到黄金峡的公路(以下简称磨黄公路)。但由于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原定56公里的公路只修了一半。
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显示,在中央扩大内需项目中,有90.07亿元地方配套资金尚未落实到位,占应配套资金总额的45.58%。
缩水的工程
洋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磨黄公路大部分路段都处在洋县东南的丘陵地带。
陕西省发改委2008年7月批复,磨黄公路起于洋县磨子桥镇,经黄安、黄家营镇,终点在黄金峡镇,路线设计全长56.424公里,路面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形式,项目估算总投资4144万元,资金通过申请国家补助和地方自筹解决。中国青年报记者从汉中市交通局的文件中看到,在4144万元总投资中,中央投资2240万元,地方自筹1904万元。但事实上,公路只修了20多公里。
洋县交通局的杨主任告诉记者,最初设计的是四级公路标准,每公里建设造价在80万元左右,国家补助标准是每公里40万元,总共2240万元已经到位。洋县交通局局长巩新建证实,目前县里的配套资金尚未到位。
对于老百姓的抱怨,巩新建很无奈:“县里财政很紧张,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配套资金筹措很难,但哪怕贷款也得搞呀。有人说我们这是套取中央资金,根本不是。我们要是有钱,也想为老百姓做事。不修路,向老百姓怎么交代?”
“当初项目申请时,不是承诺了地方可筹措的资金数吗?”记者问。
“那肯定要承诺嘛,其他项目都要求地方配套,不配套怎么弄得起来?这是上面的政策。”巩新建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等省里给的钱花完后,县里再争取贷款,资金到位后就接着修余下的10多公里。反正剩下的都是县里负责。”
洋县副县长马仕强告诉记者,现在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多极了,很多项目配套资金不到位。“不光是洋县,全国很多地方都是这样。”
变通的方法
记者问道:接近一半的配套资金没有到位,怎么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杨主任回答:“其实县政府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转化成了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杨主任给记者出示了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在磨黄公路开工时下发的一份文件:“鉴于我县财力十分紧张,为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县政府在制定占地、拆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将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建筑安装税等全额返还,作为工程项目县自筹资金。”此外,在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方面,相关手续和费用由有关部门负责办理并协调减免。具体的实施方案也在“量资而行”,部分路段由四级公路设计改为三级,进行修复利用;部分路段则争取并入其他建设项目,从其他渠道予以支持。总的原则是,“在不突破省上补助的2240万元的前提下,按照已核准的工程造价和设计标准组织实施。”
“由于资金紧张,磨黄公路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优化、调整。”巩新建告诉记者,“按新确定的标段,有12.7公里改为修复利用,有9.8公里要推后修,实际新修路段只有26.929公里。”
但交通局并不认为该工程缩水,因为在前不久全面开展的检查中,“我县所有交通项目全部顺利通过了省市检查”。
当被问及剩余公路的修建是否有时间表时,巩新建说“得看贷款的情况”。他强调,这是省里的重点项目,“但因特殊情况不能修,不可能强行让我们修嘛。”
配套资金的尴尬
2009年12月29日,国家审计署发布了关于1981个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有90.07亿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尚未落实到位,占应配套资金总额的45.58%。
国家审计署在公告中称,由于部分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直接影响投资项目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更重要的是给中央的经济刺激计划“拖后腿”,阻碍我国经济的全面复苏。
“对于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危害性,其实地方政府都心知肚明,但一些地方的干部在地方小团体利益的支配下,把中央投资项目当成不吃白不吃的‘唐僧肉’,在他们眼里,国家项目是‘不倒翁’,上马容易下马难,只要先把项目搞到手,把中央资金争取过来,即使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项目也不可能中途下马。因此,不能排除地方政府在套取中央投资项目。”国家发改委一位官员说,“但项目一旦建成,对地方经济发展和就业安置工作的拉动作用就会显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也会立竿见影。”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认为,近半配套资金未到位并不奇怪。地方财政向来窘迫,地方财政资金不合规的挤占和挪用,某些项目本身存在的决策或操作问题,被认为是地方配套资金未全部落实的原因。加大中央投资比重则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之一。
“实事求是地说,配套资金大都不能及时到位。好多县财政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到哪儿去找配套资金呢?”陕西省发改委基础产业处处长杜增权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配套资金难以到位是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报项目时必须写明配套资金,否则国家资金就争取不来,贫困的面貌更是无法改变。
杜增权说,地方配套资金不应一刀切。西部地区本来就自然条件差,修路成本高,同样的公里数,其他地区只需要40万,陕西可能需要六七十万,但中央补助的标准是一样的,都是每公里40万元。“以前我们也提过建议,能否根据不同的区域、项目确定不同的补助标准,但我们国家太大了,整体来看确实也不好操作。”他认为,中央补助资金应该更多地向西部地区倾斜,尤其是修路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贫困的地区应全部由中央资金负担。“东部跟西部差距太大,东部地区可能不需要争取中央资金就能办事,人家自己拿钱修路。而西部地区需要国家更多的支持。”
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石秀诗2009年10月底在作关于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时就指出,地方财力紧张,落实配套困难,有些公共投资项目安排,地方配套资金比例过大,超出了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洪湖市洪林村党支部书记叶昌保建议,取消民生项目财政困难县市地方配套资金。叶昌保表示,以洪湖市为例,如果全部落实民生项目有关地方配套资金,总额超过两亿元,相当于洪湖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5倍。
叶昌保建议,民生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要区别对待,应视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财力状况等分类要求,强者多拿、弱者少拿,尤其是对人均财力达不到最低支出保障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常困难的贫困县,应取消各类项目资金配套,改由上级财政补助。
据了解,我国正在积极准备解决地方配套资金的实际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对一些项目增加中央投入比例,降低和免除地方配套的部分资金;中央政府也正在研究通过转贷或者允许地方政府经过批准以适当方式进行融资的渠道和方法。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