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不常在,产业结构仍需调

2010-3-29 4: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马红漫
    在过去几年中,贸易顺差始终伴随着汇率问题与中外经贸摩擦矛盾。3月份逆差的出现,固然可以缓解相关争议,但在经济结构未有根本性调整之前,贸易逆差不可能长期持续。可以预见的是,一旦顺差态势重现,相关纷争又将会再度激化。事实上,现代国际贸易理论早已摒弃了奖出限入的重商主义理念,保持贸易平衡才是解决汇率问题和贸易争端的关键所在。
    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扭转了我国的贸易格局。由于经济形势严峻,一度以信用消费为潮流的美国需求陷入低谷,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规模缩水严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先于其他国家出现复苏,对铁矿石、有色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增大。此消彼长之间,我国贸易顺差日渐缩水。数据显示,2009年10月份以来的贸易顺差分别为240亿美元、191亿美元、184亿美元、142亿美元、76亿美元。而今年3月份极有可能以逆差示人。但是,贸易逆差现象或许是“昙花一现”,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复苏,美国等地的消费力将会再次强劲,极有可能再次带动我国制造业出口猛增,“顺差”时代将再度来临。以此观察,逆差只是偶然,顺差及其引发的贸易争端、汇率问题仍然会在之后出现。
    其实,扩大内需当为解决贸易失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我国贸易长期顺差说明一直在收入外汇、输出商品,为他人“做嫁衣”。
    内需提振将会增加本国对大宗商品、原材料、机械设备等贸易产品的需求,进而抵消出口规模。当下,扩大内需已成为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前期包括家电下乡、以旧换新以及发放消费券等一系列举措,均是为了扩大民间消费。消费扩容则意味着对上游相关产业的强力带动,可谓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引擎。
    需要提及的是,中外贸易纠纷与汇率问题的争议,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重储蓄、轻消费”的体制问题。正是由于国内消费不足才会制约进口需求规模,而储蓄率高则进一步推高出口产品规模,是为导致贸易争端的消费理论根源。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收入分配制度上给予扭转,即让居民拥有“花钱”底气的措施,一方面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则是扭转社会财富分配向国家聚集的局面。只有居民后顾无忧、收入预期增加,旺盛的需求才会喷薄而出,外需进口也将因此而被激活。换言之,如果我们谈及经济结构优化就必主张“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话,那么解决贸易领域的问题同样也以此为根本。
    除去期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之外,从具体操作层面看,平衡我国贸易格局最重要的是进行产业升级。在一国外贸失衡的背后是内部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虽然制造业出口贸易为我国经济增长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们不能沉溺于此。
    只有本国技术进步,才能摆脱低端劳动力输出的既有窠臼。
    当前,我们不妨提高初级加工产品的出口关税,这虽然暂时会带来阵痛,大批简单加工作坊将会因此面临倒闭,但这有助于倒逼企业不再满足于简单复制加工,而向高端领域迈进。只有在高端产业具备了比较优势,我国贸易格局才能够得到优化,贸易不平衡问题才能够逐步解决。当然,产业优化的推进还只是策略手段,优化收入分配体制才是根本的战略措施。
    我国贸易失衡其实是因“内伤”而发,扩容内需消费以及优化产业结构,将是实现贸易长期平衡的重要前提。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配套举措的综合发力,否则中国经济发展就难以摆脱国际贸易纠纷的纠缠。
    巴克莱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彭文生:
    3月份出现贸易逆差,其实早有伏笔。首先,贸易顺差额过去半年来一直在下降,内需强劲,大大超过世界其他地区;而出口却跟外围经济一样反弹不足。其次还有季节性因素,往常惯例,一季度的出口都会低于上一年的第四季度,而去年第四季度恰恰非常弱。不过,不会有持续逆差,3月份数据成为拐点的可能性在他看来也很小。长期来看,我国进出口有可能持平或者小幅逆差,但至少今年到明年,出口不会持续弱于进口。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邹建华:
    得益于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都会具有出口竞争力。尽管现在民工工资在上涨,相较其他国家,仍然是有低价优势的。而目前的出口产品中,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占比较大,因此出口优势依然存在。
    至于进口,现有的增长态势主要是政府拉动的,不一定能持续。我国13亿人口中,只有9000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些人还主要是工薪阶层,交了税后所剩无几;而8亿农民,收入更低。在个人收入不高、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谁敢大肆消费?内需从哪里来?目前的进口增长是暂时的,绝对不会长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肖耿:
    3月份出现贸易逆差很有可能就是拐点,接下来进口可能会经常性大于出口。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政府刺激性政策的带动下,我国国内的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消费也明显大量增加,进口持续攀升。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外经济复苏乏力,出口虽然有反弹,但仍然疲弱。
    两相之下,连续几个月来,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不断下降,到3月份出现逆差并不奇怪。目前3月份已经过去大半,也能够预估出大致数字。
    而这5年来出现的首次逆差,是否预示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拐点,还要看世界经济的恢复速度和我国的政府政策。
    从目前情况来看,世界经济恢复并不强劲,这意味着我国的出口也不会很快恢复,而且很难恢复到之前的水平。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