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进入转型期 炼油产能过剩风险将加大

2010-3-27 2:1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从2002年之后经过了长达五六年的油价高涨时期,尽管在前年下半年有所回落,但无论价格怎样波动,不可否认的是,高油价时代已经到来。”在日前于东营召开的“第三届山东地炼市场与发展峰会暨第二届中外油商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姜鑫民如是说。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表示,“十二五”将是我国经济由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过渡时期,原材料工业的内部结构特征也将相应发生变化——传统工业比重下降,高端和新兴产业较快发展,该时期将是我国石油工业及整个原材料工业调整转变的关键时期。“黄三角”的机遇 
针对当前石油产业的发展现状,白颐表示,按成品油及下游需求预测,2015年全国炼油配套产能控制在5.6亿吨左右,成品油产量将达到3亿吨,自给率保证在95%以上。未来几年,我国炼油产能将继续释放,产能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为此,需要对整体规模进行有效控制,现有项目扩能需在落实原油来源和目标市场等条件下进行,新建项目规模应不低于1000万吨/年,争取到2015年全国炼油行业平均能力提高到600万吨/年,形成若干个2000万吨级以上的大型炼油基地。对于规模较小、加工水平低的炼油企业,要根据指标加快建立退出和转型机制。 
炼油产品环保等级也是重要方面,2010年前后全国将推行汽柴油国Ⅲ标准,2012-2015年将实行国Ⅳ标准。2009年底以后投产的项目均需达到欧洲Ⅲ标准,2012-2015年按照欧洲Ⅳ标准生产。随着我国化工轻油需求量的增长,今后炼油装置结构应统筹考虑汽油、柴油、化工轻油的油品比例。 
在产业布局上,应进一步向进口原油运输便利、市场需求集中的地区转移,以“两洲一湾”为主,适度发展中西部核心区,完善沿边地区布局,尽量少布新点,到2015年使我国炼油行业产业布局调整基本到位。 
为达到以上目标,白颐建议,我们要推动以国际原油资源为基础的战略合作,加快原油及成品油物流系统建设,鼓励生产主体多元化。 
姜鑫民还建议,应加快储备设施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增加成品油储备,尽快研究制定商业储备办法和制度。制定石化产品进出口税收和加工贸易政策,实现国产和加工贸易进口石化产品公平税负。 
而随着黄三角规划获批,当地石化企业无疑更面临崭新机遇。白颐认为,要发挥东营临港条件和水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建立海上通道,建设化工园区并以此为平台,提高企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乱象丛生 
白颐表示,我国的炼油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炼油大国。截至2009年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亿吨/年,居世界第二位。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增强,总体供需基本平衡,柴汽比不断提高,炼油技术水平也获得较快发展。 
但是,国内油气资源依然供应紧张,原油产量难以在短期内大幅提升。2009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3.6%,2015年预计会达到60%,同时还将面临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 
中小炼油厂装置开工率不足,去年全国平均开工率为83%,其中两大公司开工率相对较高,而其他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66%。 
行业集中度继急需提升,目前全国有150家左右各类炼油企业,平均规模不足300万吨/年,一次加工能力低于3000万吨/年的企业数量仍有50家左右,制约了行业整体规模以及装置技术水平的提升。 
白颐表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出口受阻,中东石化产能急剧增加,国外产品冲击国内市场,石油行业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