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
2010-3-27 2:0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日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会上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投资管理,做好有序转移,建设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尤其要大力推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等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
事实上,实行梯度转移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而且,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不但可以有助于推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也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换代带来新的机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子信息产业由欧美和日韩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大国,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在区域布局上,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形成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半月形”结构。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东部沿海加快向中西部转移,已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重镇。如重庆的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西安的软件外包产业、合肥的家电和液晶显示产业、长沙的动漫创意产业等。如果把东部沿海“半月形”比喻成一张拉满的弓,则产业的中西部转移就像射出的箭,“拉弓搭箭”,梯度转移将出现第二次高潮。它不但能从深层次上解决产业转移这个问题,而且对我国中西部和东部沿海地区来讲,是一个双赢的选择。为什么要这样认识呢?
第一,实施产业转移,能有效地压缩企业成本。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的土地资源急剧减少,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以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为例,目前,江苏的最低工资标准是680元,上海是690元,浙江是620元,而目前,中西部拥有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充沛的劳动力,例如安徽的最低工资标准为500元。按企业工资成本占总成本的10%~20%计算,企业从长三角地区转移到安徽,即可减少25%左右的工资成本,可以为压缩企业成本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沿海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后,还可以集中资源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促进东部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实施产业转移,能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相比,有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等资源优势,可以大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增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的同时也优化了自身的产业结构,为中西部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实施产业转移,能防止人才外流。近年来,印度、越南等周边国家在产业环境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产业转移出现新的动态,加快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可以防止周边国家“挖墙脚”。
第四,实施产业转移,不但能扩大内需,还能巩固重点产业企稳回升势头。在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可以按部就班地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产业集群,提高落后产能企业和项目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的效益。
第五,实施产业转移,能推动国家加快出台鼓励产业“西进”的具体措施,促进东西部产业和企业“对接”,从而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升级。目前,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还存在一些政策障碍。如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的积极性还有待发挥,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还需继续加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仍需进一步落实,国家各部委还有大量工作需要加快推进。
第六,实施产业转移,还可以推动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的信贷支持。要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有效发挥信用担保体系功能,支持金融机构为中小电子信息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依托产业基地、企业孵化器等产业集聚区,扩大电子信息中小企业集合发债试点。
第七,实施产业转移,还要落实优惠条件,降低商检和物流费用,支持国外企业稳定在我国的生产规模,扩大投资。要加强产业基地公共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产业集聚区发展环境。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和功能优势,加大打击走私力度,促进电子信息产品研发、维修、配送及服务外包业务的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虽然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还存在一些障碍。如中西部地区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产业配套能力不足、投资环境尚待改善、产业转移成本过高等现象。因此,虽然具有劳动力价格优势和土地价格优势,但是当这两者价格的降低不足以弥补由于物流成本较高、管理成本上升、规模经济下降所带来的成本上升时,仍然会引起单位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从而降低产品的竞争优势,影响和阻碍产业的转移。
现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经确立了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着力提升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核心基础产业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经营规模和国际化运营水平,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往更高层次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