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两型”路为长株潭绿心绕道

2010-3-26 14: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昨日上午8时不到,家住暮云镇南塘安置区67岁的师娭毑,和周围其他居民来到芙蓉大道(长潭段)、红易大道现场观看通车盛况,她开心地说,大路经过她家门前,出行方便多了。 
  芙蓉大道和红易大道的建成不仅使长株和长潭之间比原来减少1/3的通行时间,更重要的是,这两条道路完全体现了“两型”理念。昨日,相关施工人员就为记者揭开了这里的“两型” 之秘密。 
  芙蓉大道 
  为减少对昭山破坏改线路 
  “芙蓉大道在设计、施工组织和材料、工艺的使用,充分考虑了‘两型’要求。”施工人员告诉记者,为减少对昭山生态绿心的破坏,尽可能保护原有植被和生态系统、水系,修改了芙蓉大道全线沿原107国道拓宽改造的设计,调整为从赶鹿坡建设铁路跨线桥对接长沙段的方案。 
  而从节约土地资源的角度出发,沿原107国道拓宽改造,按60米宽计可节约土地5000多亩。 
  在施工组织上,对原107国道路边的一万多株树木进行移栽,在绿化带内设置文化石,建设芙蓉大道文化走廊,彰显了湘潭文化特色。 
  工程人员表示,在材料和工艺的使用上,一是注重施工工艺的精细化处理,旧路材料的有效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二是采用道路两旁建设管沟的办法,将以前分散埋设的管线、管网一并纳入地下,既节约了投资成本,又有效避免了道路建成后多次重复开挖;三是采用大交通量下的城际快速干线公路沥青砼路面的合理结构形式和材料工艺。 
  红易大道 
  比计划节省资金6亿多元 
  红易大道在项目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严格按“两型”要求优化方案,尽可能沿现有莲易高等级公路和紧邻老320国道进行提质改造、新建主线或匝道,既增加了通行能力又节约建设成本。该路实际征地约20公顷,比计划少征57.3公顷,实际投资5.4亿元,比计划节省资金6亿多元,最大限度节约了耕地和建设资金。 
  施工人员透露,红易大道是凸显“两型”特色的样板路。普遍使用节能降耗的建材、设备和工艺,减少物料消耗,循环利用资源。田心立交至青塘段沿线路灯全部采用风光互补型太阳能照明灯,新建的立交桥、中小型桥梁照明采用LED新能源照明灯,年可节约电费近200万元。 
  而边坡首次采用国内外最先进的“厚层基材喷播”景观提升技术,在从东北调入的腐质土壤上,杂播北方花草种子和南方种子。即使在冬天,红易大道两边坡上都将呈现姹紫嫣红竟相绽放的美景。另外,为减小路面摩擦和噪声,首次全线采用路面新技术,增强了防渗水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也减轻了噪音污染。 
  两条大道 
  让四个示范区互动 
  芙蓉大道和红易大道的建成,对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将起到什么作用?昨日,省“两型办”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城市群五个示范区将有四个示范区因此而相联。” 
  “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位负责人表示,一是缩短了三市时空距离,两条干道都是按照城市道路的等级标准建设,突破了城际公路交通范畴,长株和长潭之间,都比原来减少1/3的通行时间。 
  二是推进三市交通公交化。城际干道沿线将设立公交站场,开通城际公交,极大地方便百姓出行,降低通行成本。 
  三是促进沿线地区开发。两条干道可惠及沿线17个乡镇(街道)、625平方公里、6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推动供气、供水、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还可增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五大示范区中的云龙、天易、昭山、滨湖四个示范区联系,推进各组成互动。 
  株潭市民感觉长沙越来越近 
  昨日中午,正驾车准备从株洲河西上高速去长沙的株洲市民王先生,接到朋友电话说红易大道全线通车,他立马改走红易大道。“一来一回可以节约40块钱”,他这样告诉记者。 
  王先生的儿子在师大附中读书,以前他去看望孩子都喜欢开车走高速,但每次40元过路费让他感觉有些不爽。现在走红易大道,路况好,道路宽,到长沙后直接经芙蓉路上二环就可到师大附中,感觉又快又方便。红易大道的开通,拉近了众多与王先生一样的株洲市民和长沙的距离。株洲市交通局有关人士介绍,红易大道株洲段起于莲易高等级公路芭蕉岭隧道西洞口,止于株洲与湘潭交界处的青塘,全长19.2公里,全线按城市快速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该人士表示,红易大道株洲段彰显了“科技、生态、景观、民生”四大特色。红易大道株洲段原规划新辟一条道路,主线需要征地1300余亩,工程总造价达到10多亿元。经过反复调研,结合实际将建设方案调整为部分利用既有莲易路进行提质改造,共节约用地1000余亩,节约建设资金6亿多元。 
  在建设过程中,株洲方面充分利用科技含量较高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了该公路的科技含量:路灯照明采用风光互补太阳能和LED节能灯具,年节约电费近200万元。首次引进日本生物工程技术和设备,边坡覆盖的土壤都是采自东北大兴安岭一带的腐质土壤,里面拌和了十余种北方、南方草种,采用“厚层基材喷播”技术,用高压喷枪将和有种子的土壤喷上边坡。今后,无论春夏秋冬,公路两侧边坡能保持四季常青、生机盎然。专家表示,这种技术在我国南方还是第一次使用。 
  设计上,红易大道株洲段充分利用了沿线纵深的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注重新栽植被与现有周边生态植被相协调,体现层次感,突出以绿为美。在植被选择方面,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特点,尽可能选择樟、柏等当地树种,既考虑品种的多样化,又利于节约种植和管养成本。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数千吨水泥渣、石渣和废土等废弃物,全部选择远离城市人群住居地,进行了无害化深埋。为实现公路与沿线景观融为一体,城外路段充分利用现有山景、水景,以大尺度景观为主,城区段则以精致、细化为主。 
  芙蓉大道红易大道建设创下四个纪录 
  芙蓉大道、红易大道是长株潭“七纵七横”城际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2008—2009年的“一号工程”。昨日,记者沿着这条号称“三湘第一大道”的长株潭城际新干线进行采访,从政府相关部门到施工单位,从拆迁户到沿线群众,在采访中我们发现,这条成“人”字型的城际新干线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很多纪录。 
  政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芙蓉大道、红易大道的建设,将大大增强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长极的辐射带动作用。正因为这两条道路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中特别重要的作用,省委、省政府将其列为2008—2009年全省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一号工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工程建设指挥长,省委书记张春贤,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等多次到工地考察。 
  湘潭市成立了以市长任指挥长、三个副市长任副指挥长,26个单位和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长株潭交通网络湘潭建设指挥部,湘潭市交通局更是把办公室搬到了工地,就一项工程,成立如此强有力的指挥班子,在湘潭历史上实属罕见。 
  征地拆迁创高效管网搬迁辟新途 
  芙蓉大道湘潭段、红易大道湘潭段是对107国道、原320国道拓宽改造升级,房屋拆迁量大,协调难度大。由于工作扎实,2008年8月10日启动芙蓉大道拆迁,20天时间拆迁房屋895户,腾地921亩,占总拆迁任务的80%多。 
  管线搬迁是芙蓉大道、红易大道建设的一大难题。涉及电力、自来水、电信、国防光缆、燃气、广电等13家单位。为方便协调工作,采取了“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原则,并通过联席会议的方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理解和大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制定了在道路两旁铺设综合管网,将原有杆线、管网、光缆一并纳入综合管网的管线搬迁实施方案,避免了道路建成后的重复开挖,实现了多赢。 
  短时间内融资11亿元 
  芙蓉大道湘潭段13.4公里,红易大道湘潭段4.089公里,总投资12亿多元。省政府补助资金才1.1亿元,缺口达11亿元左右。 
  为破解资金难题,湘潭市创新资金的运作模式:投资商先行支付征拆资金和前期费用,然后带资建设,建成后按政策获得回报。这样把工程建设的压力分摊到业主、投资商、施工方,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多赢。先后与10多家投资商进行接触、洽谈。2008年8月,长沙金城房地产开发公司率先融资3.6亿元建设芙蓉大道二标段5.8公里。 
  2009年5月,组建了湘潭市“两型社会”投融资债务管理中心,以市直国有资产为担保向银行融资,确保了芙蓉大道、红易大道所需的建设资金,有效突破了资金的瓶颈。 
  创湘潭交通建设速度之最 
  根据设计,芙蓉大道、红易大道湘潭段共有土方221万方,石方100万方,需要搬迁各类电杆230根,改造、迁移或维护各类管线总长度达200多公里,需要建设17公里多的综合管沟、近3公里护坡和挡土墙,需要完成80多条总长达10多公里的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出入的对接道路建设、总长达10多公里的水渠、水系恢复任务。要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完成,艰巨的任务,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 
  各项目部、施工单位则抓住施工有利季节,加班、加点、加设备,多工序同步推进、交叉作业、夜间作业,强化项目建设各类要素保障,形成全路段、多环节、大规模加快建设的局面,确保了2009年底试通车,创造了湘潭道路交通建设史上的速度之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