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产1亿吨可医治中国的“钢铁病”

2010-3-25 1:2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员 邱林
    事件:从“微涨10%”到“大涨50%”再到“飙涨80%”——中国谈判代表还没坐在谈判桌上,全球铁矿石价格先玩起了“过山车”。2010年中国铁矿石谈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从2010年铁矿石谈判开始至今,那些曾在金融危机中的国外知名投行,争先恐后地为铁矿石大幅涨价营造积极氛围,并屡屡提及“中国需求”——这个旧得不能再旧的因素。
    评论:“2010年全球钢企可能需要为低品位干粉矿支付每吨159美分,比2009年上涨65%以上。”一份来自摩根大通的最新报告不出意外地把“中国需求”视为矿价大涨的推手。在矿业巨头近乎疯狂的要价背后,意味着中国钢铁业2010年可能要多付出超过千亿元的成本。这是一个无法承受的数字。难怪一位钢企老总感叹,“这不是在给三大矿山打工,这是在送死啊。”
    在3月16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中国是钢铁制成品重要产地,中国钢企是全球铁矿石的最大消费国,根据国际惯例,重要消费方在定价机制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的利益应在铁矿石谈判中有所体现。商务部会积极给钢铁协会以及钢企在谈判中提供支持,包括必要的贸易手段的支持。
    有专家提出,对付三大矿业巨头的提价,中国可在世贸规则内采取更强硬手段。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活跃的投资者之一,在矿业巨头不合理的要求趋势下,中国可以另起炉灶,通过海外收购积累自己的矿山资源。而从短期和当前来看,不跟世贸规则冲突的手段多的是。
    然而,不管是“采取贸易手段支持”也好,还是收购国外矿石资源也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说得重一点,中国钢铁业实际已经陷入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矿业巨头贸易垄断的“双重包围圈”之中,而且钢铁行业的整体业绩不佳和出口剧减真真实实地出现,说明已经进入深度“包围”阶段。若不进行行业内部“大手术”,后面的局面将异常尴尬和更加惊险。
    这也许就是中国的“钢铁病”。这个“钢铁病”的具体表现是,钢铁产量偏离国内外市场需求,而且矛盾已越来越突出。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5倍,相当于世界十大产钢国的总和。即使是2009年,产能严重过剩的中国钢铁业,仍在进行“产能扩张”。据国际钢铁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产钢12.2亿吨,中国占46.6%。此外,2009年全球产生铁8.98亿吨,中国产生铁5.44亿吨,占全球的60.5%。
    在全球钢产量除中国外累计减产23%情况下,中国2009年的钢铁产量仍增长了25%。然而,产能过剩却结伴而来,造成资源、财力的大量浪费。
    事实上,对于产能过剩问题,国内大多数钢铁企业的领导人是十分清楚的。过去,钢铁企业是国内最赚钱的行业之一,各地钢铁项目一拥而上。不过,对于过了几年好日子的他们来说,也许2010年是最难过的一年。
    对于中国的“钢铁病”,重生之路也有,但这需要彻底的、脱胎换骨的改造。这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落后产能。因此,转变钢铁业的发展方式必须在“加快”两个字上下工夫,这样才能解决钢铁业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严重等问题。换句话说,减少钢铁产量1亿吨,或者淘汰1亿吨落后产能,方可医治中国的“钢铁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