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拉大车”西安一物流企业控

2010-3-24 19: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下A股史上最烂公司——*ST宏盛26%的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有关其如何重组后者一事,始终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在这起典型的“小马拉大车”式的收购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传言多日的上海股*ST宏盛重组一事,渐渐露出冰山一角。

  本报记者调查后了解到,西安普明物流贸易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普明物流)不过充当了“影子公司”的角色,而它背后的母公司、西安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之一的企业,正在实施其曲线上市的战略。

  西安企业掌控*ST宏盛

  近段时间以来,有退市风险的*ST宏盛可谓热闹非凡。

  2月9日在北京进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上海宏普实业投资公司持有的*ST宏盛限售流通股A股3559万股权,被人成功拍走。但受让方一直讳莫如深,引来各方猜测。

  3月4日,神秘人终于现身。当天,*ST宏盛发布公告称,西安普明物流以1.9亿元,折合每股5.66元的价格,获得上述股权且已于2月9日交清拍卖款。至此,普明物流持股数占*ST宏盛已发行股份的26.09%,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3月20日*ST宏盛提前披露2009年年报。由于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经营亏损,公司股票于3月20日停牌,待上交所在停牌后15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亏损3.86亿元,每股亏损高达3.002元。目前,公司主营业务已经完全停滞,债务纠纷众多,并已经严重资不抵债。

  同时,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普明物流成立于2005年6月,是一家新型物流企业,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而其所支付的1.9亿元拍卖款,则全部来自向西安高科示范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高科公司)的借款。

  一家是实力平平的收购者,一家是被称为A股史上最烂的上市公司,二者的结合,注定会赚足眼球。

  “小马拉大车”背后母公司欲曲线上市

  在普明物流“蛇吞象”式收购的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玄机?

  虽然*ST宏盛在3月4日发布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称,普明物流将在未来12个月内对*ST宏盛进行债务重组,且不排除进行重大资产重组的可能。不过,相关数据显示,普明物流2007年至2009年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均为负值,而公司这三年期末货币资金也从未超过2.1万元,这难免令外界怀疑普明物流是否有重组实力。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分析师唐江鸥认为,西安普明要重组*ST宏盛,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但有些东西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它背后可能有其他原因,而这才是关键。

  巧合的是,就在*ST宏盛停牌之际,其第一大股东普明物流已经有所动作。而更巧合的是,记者查阅资料得知,普明物流与高科公司均为西安润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润基控股)的子公司,三家公司使用的电话为同一部总机,且在同一栋楼上办公。

  记者22日致电润基控股,询问普明物流收购*ST宏盛股权一事,一位李姓工作人员在请示了办公室某负责人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办公室负责证券事宜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去上海培训,针对的就是以后上市的工作。当记者问“是普明物流还是润基控股要上市”时,其表示“当然是母公司要上市”。

  重组谜团初解地产或将成主业

  根据*ST宏盛的公告,普明物流若实施资产重组,将相应对*ST宏盛的主营业务进行调整。那么,重组后的*ST宏盛的主营业务将会如何变化?换句话说,润基控股将注入什么产业?

  坊间的传闻是:*ST宏盛未来很可能被重组为地产股,“润基控股通过旗下的西安普明房地产公司起家后,2008年在陕北和内蒙古又涉足了石油和煤田。”但房地产业将首先被注入,“因为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欲望最强”。在一家门户网站的股吧里,有网友如此认为。

  公开资料显示,润基控股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能源矿业开发、金融投资三大板块业务为主的集团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净资产近30亿元。目前该公司已在西安打造了多个知名地产品牌项目。

  长江证券分析师赵东会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该公司可能注入地产业务,实现借壳上市。”他的理由是,随着近期国家不断控制信贷规模,地产公司借钱越来越难,而润基控股通过上市融资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

  而在润基控股的一则招聘广告中也有这样的表述:“目前公司地产业务借壳上市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公司着眼于未来,积极寻求资本运营和风险投资,力争实现多板块业务的上市。”“通过影子公司借壳上市,这样可能撇开很多中间环节,到时候只需要把普明物流的债权换成股权就可以了。”赵东会认为。

  房企纷纷借壳资本市场成融资捷径

  其实,房企借壳上市在西安已有先例可循。

  2003年,天地源借壳沪昌特钢上市,迈出了陕西房企借壳上市的第一步。2008年8月,交大博通开启与经发地产的股权置换,再次搅起了房地产市场的一波浪潮。2009年,紫薇地产先后欲借壳ST东碳和ST重实,更是惹来消息满天飞。去年11月20日,主营业务之一为房地产开发经营的陕西华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ST长信第一大股东。

  而在国内,除万科、保利等地产企业是直接IPO上市之外,目前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是靠借壳登陆资本市场,包括金融街、招商地产这样大名鼎鼎的企业。



  统计数字显示,自2007年11月份到去年年底,沪深两市有73宗地产业务注入式的重组案例,涉及44家ST公司。为何房企会如此青睐借壳上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认为,“现在房地产企业太多了,若想走IPO途径,一是排队时间很长,二是大部分房产商都是私营企业,加之上市门坎很高,需要包装的成本也过大,以前私藏的利润,因为要满足三年赢利,就需要重估利润,就可能引发大面积补税,可能是得不偿失。因此,很多企业就将目光瞄准了壳资源。”他告诉记者,这已成业界的潜规则。

  唐江鸥也认为,如果借壳风潮不断扩展下去,即使收缩信贷规模,资本市场仍有可能演变为房地产企业融资的一条“捷径”。本报记者刘雪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