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着力构建“大交通”格局

2010-3-24 4: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呼应,芜湖交通在不断提速,基础设施“硬件”全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一再刷新,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今天芜湖才可以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发展无止境,作为“先行官”,芜湖交通需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新形势呼唤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芜湖交通运输发展面临的形势可以概括为‘五期’并存,即:政策效应的交变期、交通需求的旺盛期、税费改革的过渡期、运输发展的转型期和深层次矛盾的凸显期。”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交通事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但也暴露出薄弱和不足,前路并不轻松。
  经过多年努力,芜湖已初步建成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高速公路网,市到县快速通道全部建成,市区过境公路改造基本完成,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大大提高,出租车、客运班线公司化改造稳步推进,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拥有量名列全省前茅,铁路步入“高速时代”,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芜湖交通的发展已经打下了好基础。
  当前,芜湖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特别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构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可以预见,随着宁安城际铁路、京福、皖赣、合芜杭客运专线、芜溧高速、芜雁高速、芜申运河、长江公路二桥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加速推进和建成,芜湖将迅速成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汽车社会的提前来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人员与物资流动性显著提高,对客运的安全、便捷和货运经济、可靠等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带来了对交通的需求升级,但芜湖当前的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与生产生活发展的需求相比依然有不小的距离。”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认为,当前,芜湖交通运输发展正在由主要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建设、养护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这是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必经过程。但多年来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分离,自成体系,封闭运行,使得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更加突出。
  “怎样更加科学地配置交通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这是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中亟须关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新命题催生加速发展新动力
  有挑战就有机遇,有压力也会有动力。面临发展的新命题,交通人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盘棋发展、一张网规划、一体化运作,立足于推进芜湖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中求先行当前锋的高度,努力构建“大交通”发展格局,为芜湖发展带来更大的集聚、辐射和扩散效应。
  交通要发展,规划是前提。当务之急是围绕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和城市三大体系合理谋划“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着眼于全市公路、水路、客运、公交、货运场站等基础设施,加快县域交通网建设,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网状布局,充分考虑与铁路、航空的无缝对接,构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有效促进经济要素的集聚、辐射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物流业成为交通运输业培育的下一个增长点,这与芜湖未来现代物流中心的城市定位不谋而合。近年来交通部门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支持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提高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已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下一步将继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拓展服务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把促进物流业发展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增强交通运输业的综合竞争力。
  优先发展公交则是直接关系民生的重要战略。近年来,芜湖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凸显出公共交通现状的滞后,同时也体现出公共交通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推行公交优先战略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根本出路。”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努力的方向是以快速、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及灵活、便捷的区域性公共交通服务组合为基础,以出租车为辅助,超前谋划城市轨道交通,努力建成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将重点放在路线、站点、换乘点等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上。通过营造舒适的乘车环境,以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阻塞、节约能源、改善城市环境。争取2015年公交出行率达到30%以上。“我们的目标,是建立起快速高效、便捷顺畅、集约环保、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真正意义上的大交通格局才能带动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百通”。 (芜湖日报—陈旻)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