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湾大桥主航道桥合龙 被誉海上第一神吊

2010-3-24 3:4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上午10时,随着大沽河航道桥最后一个大节段钢箱梁顺利安装,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我国北方寒冷冰冻海域第一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青岛海湾大桥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参与单位最多的关键控制工程——大沽河航道桥成功合龙,这也标志着世界首座海上大跨径自锚式悬索桥顺利合龙。 
  大沽河航道桥全长610米,为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塔高149米,其箱梁为扁平流线型钢箱梁,梁宽47米,总重2.1万吨,共24个大节段。其中,最大的节段重1020吨,高8.045米。大沽河航道桥钢梁施工采用搭设钢管桩临时墩,墩高60米,由我国海上目前最大浮吊 “奋进号”2600吨浮吊实施大节段整体吊装施工工艺,“奋进号”吊高80米,创造了我国海上桥梁施工钢箱梁体积最大、重量最重、吊装最高等多项纪录。 
  2009年冬季,是钢箱梁吊装的高峰期,胶州湾海域出现近三十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水结冰现象,大范围的海冰对大桥施工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保证冰期施工的质量和进度,山东高速集团青岛海湾大桥指挥部周密安排,科学组织,抓住海区域冰冻解冻的时机,克服天寒地冻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采取多项施工措施,保证钢箱梁顺利安装。成功吊装大节段钢箱梁七片,其中最大的一片长72米,宽21米,高3.6米,重1020吨,被誉为“海上第一神吊”。 
  到2010年3月,青岛海湾大桥下部结构已全部完成,上部完成70%以上,大桥主体工程将于2010年年底完成,2011年建成通车。 
  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岛海湾大桥是我国目前国有独资单一企业投资最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我国北方冰冻海区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工程,加上引桥和连接线,总体规模为世界第一大桥,工程全长超过38公里,一期工程全长28.880公里,二期工程12.1公里。本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兼城市快速路8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桥梁宽度35米,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青岛海湾大桥是国道主干线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的起点段,是青岛市规划的东西跨海通道“一路一桥一隧”中的“一桥”。 
  名词解释 
  大沽河航道桥 
  据介绍,整个海湾大桥工程包括沧口、红岛和大沽河航道桥、海上非通航孔桥和路上引桥、黄岛两岸接线工程和红岛连接线工程,李村河互通、红岛互通以及青岛、红岛和黄岛三个主线收费站及管理设施。 
  据负责大沽河航道桥施工的青岛海湾大桥第七合同段工作人员介绍,大沽河航道桥的主塔为独塔,高达149米,是海湾大桥上的最高塔。航道桥建成后,主塔将成为大沽河航道桥的主要标志物,而大沽河航道桥也会因此成为海湾大桥的标志性建筑物。 
  据测算,大沽河航道桥箱梁由22种55个钢箱梁装焊组成,每个标准梁段长12米、宽47米、高3.6米,其中最大梁段重达1000余吨,这在国内跨海大桥上是首次采用。 
  自锚式悬索桥 
  悬索桥指的是以通过索塔悬挂并锚固于两岸(或桥两端)的缆索(或钢链)作为上部结构主要承重构件的桥梁。现代悬索桥的悬索一般均支承在两个塔柱上。塔顶设有支承悬索的鞍形支座。承受很大拉力的悬索的端部通过锚碇固定在地基中,个别也有固定在刚性梁的端部者,称为自锚式悬索桥。 
  新闻背景 
  大沽河航道桥工程进展 
  2009年10月3日,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缓缓泵入大沽河航道桥主塔塔顶,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青岛海湾大桥第一高塔大沽河航道桥主塔顺利封顶。 
  大沽河航道桥是海湾大桥三座主通航孔桥之一,也是整个大桥的重点和关键控制性标志工程。航道桥采用“双边钢箱梁+横向连接箱”结构,造型恢弘,气势磅礴,同类结构为国内首次采用。其中,主塔塔柱采用国内先进的液压自爬模施工工艺,选用高压混凝土泵一级砼泵送方案进行塔柱混凝土浇筑,建成后将成为我市的地标性建筑。今年3月13日,随着青岛海湾大桥大沽河航道桥12#大节段钢箱梁成功安装,大沽河航道桥青岛侧钢箱梁全部安装完成。 
  由中交二公局承建的大沽河航道桥钢箱梁施工作为整个青岛海湾大桥重难点和关键控制性工程,施工组织难度大、施工技术瓶颈多、施工安全风险高,在经过三次专家会讨论并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论证后,最终确定了钢箱梁安装顺序从主塔向青岛侧依次完成青岛侧钢箱梁吊装,然后从主塔向黄岛侧依次吊装完成黄岛侧钢箱梁吊装的施工方案。 
  大桥年底建成明年通车 
  沿线设立三座主通航孔桥 建成后可节省时间20分钟青岛海湾大桥东起环胶州湾高速李村河大桥北200米处,西端在黄岛红石崖与济青高速南线连接,于2006年12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2月21日,成功浇筑第一根钻孔灌注桩,大桥建设的历史性帷幕就此揭开。根据规划,预计到2011年整个大桥工程将全线贯通。届时,一座气势磅礴、壮丽雄伟的现代化标志性桥梁将屹立于美丽的胶州湾上。 
  海湾大桥建成后将给省内济南青岛两大城市间的交通带来更为密切便捷的联系。目前,车辆沿济青高速南线至黄岛后须绕行胶州湾高速才能到达青岛。由于济青南线的北端起点与建设中的海湾大桥相连,大桥建成后车辆沿济青南线、海湾大桥就可一路“直通”青岛。大桥还将进一步促进青岛与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对发挥青岛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促进胶东半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青岛来说,海湾大桥还是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大桥建成后,青岛至黄岛将缩短路程近30公里,按设计时速计算,可节省时间20分钟,大大缓解青岛胶州湾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进一步完善青岛市东西跨海交通联系,扩大青岛市城市骨架,缩小青岛、红岛、黄岛的时空距离,加强主城区与两翼副城区的联系,塑造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 
  大风和大雾影响最突出 
  跨海大桥地区到底存在哪些气象灾害风险?应该如何避免?今天是世界气象日,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局获悉,根据百年青岛气象资料,他们编辑制成了青岛各地区的主要气象风险分布图。 
  跨海大桥所在的环胶州湾区域,主要受五种气象灾害影响。 
  经常遇到 “东边日出西边雨”,相隔一条街这边下雨了、那边却还是大晴天。其实,除了跟当时的天气有关系外,跟地形也有关系,各区市在天气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市气象局副局长杨育强告诉记者,在对环湾地区进行气象风险分析时,市气象局总结认为,跨海大桥所在的环湾地区主要受大雾和大风等五种气象灾害影响,冰雹和暴雨对其影响较小。 
  各区市中,平度的雷暴比较多、莱西的暴雨较强,最复杂的是黄岛,处在台风、大雾多种天气包围下。除了这些地方,市内四区也有自己的特点。市南是雾最多的地区,大多以平流雾为主。四方和李沧,偶尔会出现夏季高温、冬季低温,跟这些地方相比,市北的雾少一些,而且以轻雾为主。崂山因为地势比较高,所以带来的雨量较大,暴雨发生几率也就大。 
  除了暴雨、大雾,岛城目前最大的灾害就是雷电了。青岛属于多雷区,年平均雷暴日为20.8天,最多的年份能达28天。据不完全统计,近20年间,青岛因雷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的雷电灾害事故就有上百起,因雷电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百人。青岛市气象局防雷办公室主任王新功解释:“这跟青岛所处的地区有关系,青岛在温带,发生雨水的几率大。 
  另外,崂山海拔高,暖湿气流过来后被抬升,在高空又遇到冷气流,所以强对流天气增多,雷电的几率也就多了。 ”此外,目前雷电受灾面扩大,从电力、建筑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青岛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这使得雷击的目标也大大增多。另一方面,防雷设施依然有待加强,有的单位工程缺乏必要的防雷措施,青岛的特殊环境让避雷针锈蚀速度加快,没有做到一年一次检查,也造成了雷电隐患。王新功提醒广大市民,在买房验房时,一定要查看防雷设施验收情况。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