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业界人士共谋“后危机”时代出口增长

2010-3-18 0:2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走过惊心动魄的2009年,进入“后危机”时代,江苏出口是否可以松口气了?1月31日,省商务厅、中国信保江苏分公司摆下“智慧盛宴”,请来省内外业界人士为江苏2010年出口增长出谋划策。    不要为“风小浪平”表象所迷惑 
  经济回升,金融危机狂飙渐渐消退,然而震荡和洗牌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正迎来新一 
  2009年,陡然增加的国际市场风险使得我省出口企业措手不及,报损案件大增。德国一家大型百货连锁集团申请破产保护,我省就有20多家卷入其中,损失数百万美元。如此风险,一旦疏于防范,就会遭受惨重损失。专家指出,“后危机”时代,资金紧张使得国外买家对供应商提出赊销等更苛刻的支付条件,或要求更高放账额度、更长放账周期,直接导致拖欠、拒收、破产等商业违约风险大幅上升。 
  专程从北京赶来的中国信保总公司总经理王毅提醒,“后危机”时代,江苏企业切不可放松对国际市场风险的警惕。他送给与会的江苏外贸企业一份厚礼——一张由中国信保总公司绘制的《2009版全球风险地图》。这张特殊地图用九种颜色,将与我国经贸关系最密切的60个国家分为九种风险评级。它提醒人们,“后危机”时代必须高度关注五大风险:资产泡沫、全球货币储备格局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危机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滞后影响、部分国家潜在债务危机、我国外贸关系中的结构风险。比如以往信用环境较好、信用风险较低的传统出口市场日本,近期不少批发商倒闭破产,给我出口企业带来较大损失。今年1月,日本知名批发商MARUTOMI破产,我省两家出口企业合计约210万美元的货款遭受损失,幸好投保了出口信用保险,才避免了巨额坏账损失。 
  撑开国际贸易风险“保护伞” 
  一家民营外贸企业,出口额从7年前刚成立时的361万美元变成去年的1.5亿美元,江苏阳光东升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潘锦山在企业史上给信用保险记了一大功。“像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经不起大风浪。”他说,公司刚成立时就利用信用保险,业务越做越大,投保规模也从148万美元扩大到2009年的1.2亿美元。有了信保这把“保护伞”,他们大刀阔斧开拓市场。潘锦山判断,短期内出口形势不会根本好转,出口收汇风险仍要时刻高度关注。 
  作为政策性保险企业,信保公司在帮助我省企业化解市场风险方面已经显露不凡身手。信保江苏分公司总经理汪涤凡介绍,在省政府出口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一分未用的情况下,去年支持一般贸易出口129.5亿美元,承保规模位居全国之首。新增投保企业数是2008年的4倍,总数达到1206家,一年帮助企业追回逾期应收账款4823.3万美元。他说,信用保险作为符合国际惯例的出口促进工具,应该成为我省外贸企业“进可攻、退可守”的利器。 
  外包风险管理空间巨大 
  提高对出口信保作用的认知,在省政府和中国信保公司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内加强信保和外贸的合作潜力巨大。有关人士分析指出,去年信保对一般贸易的支持率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覆盖的企业还不够多,可做的文章还很多。 
  朱民认为,金融危机也充分暴露了我省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比较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把信用保险嵌入到企业内部管理流程中,相当于把风险管理工作外包给中国信保,能够很好做到未雨绸缪,使企业的风险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熔盛重工是我省造船业领军企业。公司首席财务官舒华东坦言,造船企业“订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交船难,关键在于船东的收船意愿和融资能力。本来只要船东按节点付款,船厂无需为资金犯愁,但金融危机后船东的进度款常常不能及时到位,或慢于造船进度,使得船厂垫付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熔盛重工通过和中国信保合作,创造了一种船舶贸易融资新模式,带动了近17.4亿美元出口,还防范了国外船东的弃船风险。他表示,和信保合作,他们公司还有很多新期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