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构建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

2010-3-15 2: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军事经济学院政委 马建国
    编者按: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 “要强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意识,能利用民用资源的就不自己铺摊子,能纳入国家经济科技发展体系的就不另起炉灶,能依托社会保障资源办的事都要实行社会化保障。”中央军委颁发的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中,更是明确提出了 “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的要求,并将其列为未来构建现代后勤12大体系之一。在现有条件下,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着眼现代高新物流技术及管理体系,着眼军地实际,构建军民结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迫在眉睫。如何加强军地之间的合作,实现军事物流领域的军民结合?在正在召开的全国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军事经济学院政委马建国少将提交了 《大力构建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提案,广受军内外关注。本报特将此提案刊载,以飨读者。
    中央军委颁发的《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指出,要“引入和创新先进的物流理念、技术和手段,依托国家物流体系和社会保障资源,逐步建成集采购、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立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实现资源共享、力量共用、技术互通,既对发展现代物流体系、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有利,又可有效调动更多资源,为军事后勤服务,是利国、利军的大好事。
    一、构建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是一条重要的富国强军之路
    美英等西方国家普遍重视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相互兼容和相互利用问题,在健全军民结合物流法规、完善兼容物流机制、提高军民物流转换效率、增强军民物流协同能力等方面采取了许多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军事物流体系,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应验。如美国早在1936年颁布的《海商法》,规定政府和私人拥有的商船队,必须“能够在战时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起到一支海军辅助船队或军事辅助船队的作用”,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美国商船渔业海上运输的性质,保证了商船队能够在平时正常营运,战时或危机时迅速承担紧急海运任务。又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制订《利用民力增补军队后勤计划》,以利用全球工商企业资源补充军队后勤力量不足,在战时和其他危机发生时更好地利用民力对军事行动实施以物流为主的后勤保障。再如,北约在其后勤手册中规定了军民结合物流体系的框架,明确提出了该体系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和平时期对国民经济的支持方式、战争时期组织民用物流企业的程序、军民两方的合作形式、相关法律法规、冲突解决办法、资源控制与协作以及应急反应机制等,为北约利用多国军地资源实现国际化军事任务创造了条件。国外物流运作实践证明,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是提高军队物流保障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条有益途径。
    坚持军民结合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自发为红军提供军需给养;解放战争时期,支前群众远赴千里为解放军运输物资,以致陈毅元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的小推车推出来的”。建国以来,我军后勤保障始终坚持军民结合发展方针,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军民结合,以军为主”,到80年代的“军民结合,以民养军”,再到90年代的“军民结合,协调发展”,军事物流与民用物流的结合程度、范围不断深化。党的十七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军事物流建设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实现与国家、社会保障资源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如甘肃省各级铁路部门主动将国防需求纳入铁路整体建设规划;山东省对具备建港条件的区域,要求预留充足的岸线和陆域纵深地带,满足国防战备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军在军事演习、抗震救灾、处突维稳和国际人道主义紧急救援等重大行动中,积极采用现代物流运作方式,打破军地界限、三军界限、通专界限,有效整合军地物流资源,迅速动用储备物资,紧急组织企业生产,协调各种运力立体运输,形成了军地结合、三军一体的跨区域、跨建制、跨专业的后勤保障格局。如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国家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并建立军地跨部门联合行动指挥机制,统一指挥物流保障。对于军队所需物资,后方站库、部队保障力量、地方供应商和社会物流企业,全员参与进行保障,把所需被装、主食、副食品、油料,以及大量市场紧急筹措的特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灾一线。军队也积极为当地政府、地方抗震救灾分队提供物资支援,仅军需物资油料部门就向灾区紧急空投了大量被装、野战食品、方便食品及瓶装饮用水、油料、油料装备器材。这充分体现了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在保军济民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物流业受到严重挑战,物流市场需求减小,物流总体效益增势趋缓,这驱动着物流业进一步开发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建设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将成为军民结合共谋物流业振兴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构建军民结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面临的现实问题
    近些年来,物流产业发展日益受到国家、社会和企业部门的高度重视,有数据表明,2000~2008年,社会物流总值年平均增长24.4%,物流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4.2%,物流业相关投资年平均增长23.7%,物流资源总额、设施设备建设、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显著加强,为更好地服务军事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国务院颁发了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为物流业提供了良好的振兴发展机遇期。然而,当前我国物流发展的军民结合程度并不高,构建军民结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一是当前物流建设贯彻国防需求不够充分。如有些国家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军事物流的需要和国防要求,民用运输机、滚装船等物流装备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军事用途需要,军民通用物资包装没有考虑战场复杂恶劣的环境条件,物流企业参与军事物流行动时运用GPS技术可能会对军事安全产生负面影响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军事物流有效利用国家和社会物流资源的障碍。
    二是军事物流运作与管理相对自成体系。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和利益诉求的差异,作为军队消费主体的很多执行者仍然有着难以扭转的思维定势,并不重视提高军事经济综合效益,在很多时候更愿意自我保障,造成平时军事物流需求不足,部队资源过剩,战时军事物流需求剧增,军队自身的物流保障资源又难以支撑,军事物流出现“既资源过剩,又能力不足”的尴尬局面。
    三是军地物流协同机制不够健全。从总体上看,军地物流缺少系统性、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没有形成系统的军民结合物流的发展战略,在网络布局、物资储备、服务配送、信息平台等方面的结合还不够紧密,资源共享共用的机制还不健全。在应急行动过程中,军地联合保障机构属于临时抽组,联合保障样式是应急确立,保障机构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渠道还不够明晰,物流运作有时仍然是“两线”运行,资源力量形不成整体合力,应急响应速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都制约着军民结合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深入发展。
    三、构建军民结合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几点建议
    构建军民结合的军事物流体系,要在继承我军长期军民兼容建设经验和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结合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物流发展特点和国防建设实际,以国家为统揽、军队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积极推进军地物流组织规划、资源力量、运行机制和法规标准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
    一是加强军民结合物流发展顶层设计。要把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纳入国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军地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力量整合、装备技术发展、人才队伍培养、信息网络建设等问题,形成军民结合物流发展战略;要由国家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军地物流协调机制,将军事物流主管部门,纳入国家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明确各方职责,理顺协同关系,打通资源渠道,建立供需接口,加强联合演练,确保军民结合物流体系顺畅运行。
    二是优化调整军地物资储备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军队战备预案体系建设,明确军队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动用国家战略储备、军队战备物资储备、中央救灾物资储备的时机、内容、职责权限和实施程序,并报国家有关部门备案。要在国家的统一调控下,按照军队战备和执行任务需求,组织专门力量对现有各系统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和布局进行充分调研论证,打破界限,明确任务,区分重点,实现整体优化。可考虑:加大石油、橡胶等具有重要国防价值的战略性物资的储备量;依托地方企业对流通性强的军地通用物资如建材、药材、通用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等进行储备;探索建立依托军队既有设施设备实行国家储备救灾物资军队代储机制,完善相关管理职责和制度规范,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军事任务保障职能。
    三是统筹建设和使用军地运输资源。国家有关部门应按照军事战略部署和军事战备要求,抓紧立项改造现有国家交通运输网,使得重点方向、重点城市的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具备军事用途,如在高速公路上修建可供飞机紧急起降的临时跑道等;要建立并严格落实国家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军方参与机制,以保证在国家铁路、公路、港口、机场、桥梁等重大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时,充分考虑战时部队机动、物资装备调运,以及后勤动员、伤员救护、工程维护的需要,如吸收军方人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项目论证、设计、施工与验收等;要制定优惠政策,如减免税、利益补偿等,鼓励社会运输物流力量进入军事领域服务,经常性组织开展社会物流企业培训与军地联运演练,并以法制形式明确其责任义务,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和保障态势。
    四是建立一体化物流信息基础环境。军事物流信息化要纳入国家物流信息化体系之中,按照军民融合、确保安全的要求,以国家和军队网络资源为数据传输依托,建立与地方相互衔接的军事物流信息平台,综合集成物资保障需求、保障资源和保障过程等信息,做到信息共享共用,实现物流全过程、全时段可视可控。国家应组织力量研究确立统一的军地物流信息指标体系、物流信息分类编码、物流系统开发平台、物流信息交换接口,安排专项重点研究物流无源射频标签系统、国家物资资源动员系统、军地联储资源信息系统、军地运输信息服务系统等相关信息化项目建设。
    五是建设军地兼容物流法规标准。要通过立法调整军地物流工作法律关系,规范平战时军地物流机构的权利与义务,明确国家和地方物流资源征用方式和程序,建立物流资源使用补偿机制,在物资筹集、运输、仓储、包装和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修订一批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建设现代军事物流提供法律依据;要完善物流标准化工作机制,由国家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解决物流标准化的重大问题和急需项目,重点做好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等方面标准的制定和推进工作,建立兼容、衔接、配套的军地物流标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军地物流无缝连接的技术障碍。
    马建国代表简介
    马建国,现任军事经济学院政治委员,少将军衔,2008年当选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期致力于政治理论研究和从事政治工作,多次参与军队一些重要政策制度的修订。先后在 《中国军事科学》、 《中国军队政治工作》、 《后勤学术》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责完成 《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质量效益研究》等省部级重点科研立项课题5项。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先后就国民经济动员、军人待遇、军队物资采购立法和提高全面建设现代后勤质量效益等方面提出建议,受到国家部委和军委总部的高度重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