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委书记唐利民详解地方如何落实总理工作报告

2010-3-14 15: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作了《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2009年取得的成就,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经济运行的宏观景象,从八个方面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通篇贯穿“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的主线,突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强调好字当头,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上来,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好、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更加突出改善民生,通民意、惠民生、暖民心,“让广大劳动者各尽所能、各得其所”、“使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等等话语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赢得了亿万人民心灵深处的共鸣;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察实情、办实事、重实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左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106亿元”等一系列值得关注的数字,催人奋进、令人振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可以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是一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凝聚民心、鼓舞人心和坚定信心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今年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无限希望!

  一、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认真落实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政策,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以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力争在成渝经济区中迅速崛起。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将向更深、更广、更高层次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已写入2010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将从政府间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对地方由给政策转向“给战略”意味着什么?这个历史机遇的含金量究竟有多大?当年在深圳,中央画了一个圈,建设特区,那是给了特殊的、更加灵活的政策,属于政策创新;今天,在成渝经济区,中央又给我们画了一个圈,推进国家战略,这是制度上的重大突破。地区发展规划是进入国家战略最大的含金量,是通过国家发展战略,引导要素资源流向,获得国家整合资源、引导资源流入的能力,是缩小区域间差距的重大举措。包括国家掌握的要素资源可能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流入,以及在区域内实行更为开放的体制和政策吸引国际要素流入等等。因此,就不能停留于要资金要政策思维,必须利用好国家战略的导向性,在全球范围内吸引并聚合发展资源,做好环境,吸引国家所不掌握的要素,集成跨越式发展的各种能力,特别是要吸引大项目、大企业进入,形成地区发展的大推进。当前,尤其需要建立省、市、县三个层次共同发展的协调机制,打破行政壁垒,联合消减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在全区范围内实行无阻力、无障碍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战略协同和联盟,以及扩散效应和优势互补效益,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对于地处成渝腹心、西部大开发最好区位的内江而言,找准了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发展定位,也就找准了在西部甚至全国发展大格局中的定位。当务之急,尤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以空间换时间,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产业,融入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大潮,让闲置的资源流动起来,让流动的资源循环起来,坚定不移的走开放兴市之路。尤其需要做好“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四篇文章,既着力当前,落实“治标”之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着眼长远,研究“治本”之策,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尤其需要将报告中各项任务加以具体化和狠抓落实,借助西部大开发强劲之东风,抓住成渝经济区建设全面启动之机遇,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加强“商贸物流、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三个方面,立足川南、融入成渝、面向西部,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力争在成渝经济区中迅速崛起。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以优化产业为关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孕育着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领着新的发展趋势。内江要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除了借助外力,必须激发内力,在创新驱动中做大总量、调优结构,在内生增长中做优增量、升级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完善产业体系。要从成渝经济区产业分工的角度,结合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着力研究符合内江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融入成渝,配套服务,错位发展,彰显特色,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引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机械汽配、冶金建材、食品饮料等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汽车零部件基地、中国钒钛综合利用基地和循环流化床示范基地;要引导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资源向七大重点工业园区集中,提高园区的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真正把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的集聚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要瞄准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和跨国集团,不断提高产业承接层次,实现产业承接与技术承接相结合,促进产业链条整体承接和关联产业协同承接,推动产业由“短板”到“闭合”、由“块状”到“集群”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二是在“抓大扶小”中实现企业梯度发展。要力争经过3—5年努力,把川威集团打造成为四川的“工业航母”,支持成长性好的企业在2—3年内成为10亿—100亿梯队的“大型舰队”,加快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外”的路子,推动全民创业、全民致富,形成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态绿洲”,通过巩固发展一批、承接引进一批、整合扩张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等多种方式,推动骨干企业快速做优、做大、做强,形成龙头、龙身、龙尾和谐共舞、共同腾飞的大好局面。三是在科技交流合作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不仅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更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核心和关键。要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见实效,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构筑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政策引导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川威集团与北京钢研总院的合作,引进一批创新人才和先进技术,加快建设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打造功能完善、水平一流的创新平台。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核心,引进和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促进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创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拳头产品。四是在推进节能减排中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核心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把后发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要加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技术改造投入,加快启动资威煤电化工综合开发利用、川威钒钛综合利用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西南再生资源综合基地建设力争到2014年全面建成,实现年产值230亿元、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要加强与成渝经济区内其它城市在环境政策与生态项目中的合作,积极参与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以构建大城市为中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也将推进城市建设在创新驱动中转型发展。内江地处川南“咽喉”,肩挑成渝两大都市,近期要力争建城区面积翻一番、达到7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到2015年建城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00万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达到150万人,形成成渝经济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川南城市群中心城市。一是要树立科学规划就是城市财富的观念。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是调动和聚集各类资源的“龙头”,也是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布局的关键。要善于用前瞻的眼光规划城市,高起点规划一步到位,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做到三十年不落后、百年不拆迁。要善于用科学的规划增值城市,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资源配置的引导调控作用,最大限度地聚集人气、商气、财气,促进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交通圈”拓展“城市圈”,以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融合,互动促进产业优化布局和城市功能完善,构建既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又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新格局。当前要抓紧编制好“一中心三片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完善中心城区的功能分区,体现三个片区的县城特色,做好城市重点区域详规编制和设计,加快市县(区)两级城市规划展示馆建设,确保各项规划科学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二是要树立城市建设就是资源聚合形象再现的观念。生态是城市的环境资源,产业是城市的经济资源,建设是城市物化的形象资源。要消除重“建城”、轻“聚市”的认识误区,以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抓住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机遇,加快建设城市重点骨干道路,推进内江与省内其他市州交通网、骨干网的对接,强力推进成渝城际铁路、内遂高速公路内江段、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威远段等建设,构建内江与全省各县(区)、县与县的次交通、大交通体系,扩大与周边城市群的“同城”效应。要把产业的培育与工业集群的建设同城市的规模扩张相结合,把生态资源物化为城市形象,彰显为城市特色,充分利用沱江“九曲十一弯”的独特水景,加快推进旧城风貌改造、沱江两岸景观打造等重点工程,塑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造一批气势恢弘、精致秀美的城市精品。三是要树立管理就是效益的观念。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形象。要树立建管并重,“两手”都要硬的思想,以“绿化内江、亮化内江、净化内江、美化内江”为主题,联动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环保城市“六创”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城市城周绿化工作,让绿于民、绿满城乡,打造风景秀丽、山水相宜、市民满意的亲水空间、休闲空间、娱乐空间。要继续实行治理污染“河长制”,治脏治乱“街区制”,治差植绿“包干制”,美化净化“责任制”,着力推进城市管理四个转变,即:由短期突击整治向日常规范管理转变、由注重环境整治向提高市民素质转变、由行政管理向服务管理转变、由一般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逐步推动城市管理规范化、有序化,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人居环境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拟安排“三农”投入8183亿元,比上年增加930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增加投入。

  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转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与去年“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提法相比,今年更加重视城乡之间的统筹发展,对农业的相对投入也更多。内江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让农民的增收明显提高,让更多的农民转为城市居民。一是推进产业结构特色化。要瞄准成渝两个大都市的“菜篮子”,充分发挥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全国水禽生产基地优势,加快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培育发展生猪、麻鸭、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打响威远周萝卜、黄老五花生酥、资中冬尖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推进农业经营产业化。培育壮大旺旺、福元、福润、维尔康等一批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协会组织,密切“公司+协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超市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发挥好产业化经营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三是推进农业生产设施化。继续开展病险水库整治、农村沼气、安全饮水、农村断头路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启动资中沱江、市中区黄河湖、东兴区田家3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资中、威远和隆昌三个全省现代畜牧业培育重点县建设,着力打造“田园城市”、“生态城市”,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四是实现增收渠道多元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加大“三农”投入,给农业更多的支持,给农村更多的倾斜,给农民更多的关爱,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借助“甜城建工”、“甜城厨师”等劳务品牌,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帮助支持农民就地创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商贸物流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

  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切实加强商贸物流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拓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大商贸大流通发展趋势将对区域产业布局、要素配置带来巨大的调整。内江作为成渝经济区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业已成为支撑内江持续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随着四川建设西部发展高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深入推进,其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要立足构建成渝经济区物流贸易中心,依托交通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商贸物流大发展大繁荣。一是打造成渝两地服务业的“配套区”。要强化“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加大对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用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西南邮政物流中心、再生资源物流中心、烟草物流中心等商贸物流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全球全国的知名商贸物流企业,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打造一批个性化突出、经营有特色、服务有品位的“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和餐饮娱乐名店。二是打造周边城市的“集散地”。要培养和聚合区域性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快速流动和优化配置,构建独具优势的专业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生产资料市场建设,着力推进汽车4S店、大型专卖店等生活消费品市场建设,抓好全国禽苗交易市场等一大批农副产品市场建设,增强市场集散功能,提升专业市场“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着力繁荣城乡市场,积极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培育信息、旅游、家庭服务等消费热点,进一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引导城乡居民自觉消费。三是打造陆路出境的“中转站”。要始终把扩大对外开放摆在重要位置,创新持续开放平台和区域合作体制机制,积极引进外资和内资,在不断扩大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双赢,打造国家战略南向开发的“桥头堡”。狠抓出口拉动,做大做强川威集团、创芯科技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外贸企业,争取在冶金建材、电子、农副产品等出口上打开突破口,不断做大做强内江对外贸易实力。

   六、加强文化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振兴的高度,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特别是要向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注重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以做强产业为支撑,切实加强文化建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内江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大千文化、牌坊文化、中国夏布画等比较优势,要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突破口,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一是着力培育城市精神。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共同的文化精神,不打自垮。一个城市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需要一种精神力量。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先进文化力量,使中华民族充满活力与生机。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今天,我们尤为需要把鲜活的时代精神作为强大动力,引领培育内江“开明开放、与时俱进、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实现新跨越,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建设新内江,凝聚起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砥砺兴市最深厚的力量,激励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上,不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二是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邀请国内外知名策划公司对文化资源进行策划包装,规划建设专业性展览馆、大千艺术博物馆、现代化电影院、音乐厅等文化基础工程,引进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进行统筹开发,重点打造乐贤半岛、大千园、国家穹窿地质公园等一批城市文化建设精品和4A级观光休闲旅游景区,努力把内江建设成为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三是注重培育创意文化产业。铸造大千品牌,既是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之魂,更是激活经济之源、夯实城市之本。要广泛开展文化区域合作交流,引导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培育引进一批以文化创意、文化会展为引领的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要深入挖掘大千文化内涵,打响“长江故里、文化内江”品牌,争取建立中国美术家协会培训基地、范长江故里新闻记者培训基地,举办大千国际艺术节、大千龙舟暨经贸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提升内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进一步丰富文化活动载体。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继承和保护 “双凤龙”、“牛灯舞”、 “蜜饯制作技艺”等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加快农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潜在的文化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支出,以消费支出拉动文化产业稳步快速发展。

   七、加强社会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更加突出改革收入分配、解决群众住房需求等民生热点,中央财政拟安排用于就业、教育、卫生等民生支出8078亿元,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完善支持村卫生室建设和乡村医生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经济是基础,改善民生是根本目的。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转型,才能充分激发人的创新创造活力。对内江而言,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是以更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积极争取中央、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支持,对已纳入上级扶持的重点民生项目,要倒排时间,抓紧解决;对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城区铁路搬迁、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项目,要列出计划,创造条件推进,力求实事承诺一件、办成办好一件,努力解决就业、上学、就医、行路、住房“五难”问题。二是以更大力度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职教攻坚计划,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园区规划,规划控制面积7.8平方公里,先期启动2平方公里,为转变发展方式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切实加强城镇医疗体系建设,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水平。着力完善困难群体和被征地农民的保障体系,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三是以更大力度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是发展的生命线。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建立完善“大调解”体系,努力把各种矛盾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突出打防结合、综合治理的重点,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日内江,龙腾虎跃、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奋斗不止!正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迈向新的征程,跨越新的目标,特别需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始终保持击鼓奋进、爬坡破难的锐气和豪气,始终保持开明开放、与时俱进的活力和动力,始终保持创新创业、自强不息的激情和干劲,围绕“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的奋斗目标,凝心聚力打好“开放合作推广年、项目投资突破年、发展环境提升年”三大战役,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新高地,以辉煌的业绩回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和厚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