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明打地方债务 实保国有银行

2010-3-13 0: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两会”期间,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再次受到重点关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抨击,去年信贷极度宽松,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激增,可能使银行产生大量呆坏账,进而导致整个国家出现财政结构风险和金融风险,中央理所当然应当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进行调控。不过,近日在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问题上,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却发出了两种完全相反的声音——悲观派和乐观派。
抛出“地方债或在2012年引发中国金融危机”的美国西北大学中国问题专家史宗翰近日强调,“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债务都可能成为坏账。”根据史宗翰的研究,预计明年中国政府总债务与GDP比值将高达96%,这远远高出中国官方20%左右的数据。他认为,高企的未纳入统计的地方政府债务将是最大隐患。由于隐性地方债的存在,中国将可能在2012年面临一场大规模的金融危机,银行会出现近3万亿元人民币的坏账,而信贷失控可能使通胀在2012年超过15%,使经济持续下滑至少两年。他表示,粗略估算地方债总额中将近1/3会成为坏账,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债务都可能成为坏账。一旦金融危机爆发,将可能拖累中国经济增速约3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作为国内券商投行老大的中金公司却开始为地方债务风险“平反”。中金公司在8日发布的宏观经济周报中显得较为“乐观”。中金公司称,“‘地方债务危机’论言过其实。”报告认为,尽管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值得关注,但中国政府负债率仍处于国际上最稳健的水平。报告估算,2009年地方融资平台新增债务约2.8万亿元,过去5年合计新增债务5.6万亿元,但即使考虑地方融资平台的5.6万亿元负债,中国政府的总负债也不过占GDP的43%,低于绝大多数主要国家水平。报告称,中国的高储蓄(60万亿元储蓄总量相当于GDP的180%)、欠发达的债券市场,以及高达35万亿元的国有资产,为政府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化解债务问题留下了充足的空间。
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安邦从去年5月开始就一直强调,信贷狂潮下的地方债务急速扩张风险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实际规模是个“黑箱”。而随着中央对地方融资平台调控政策的加码,现在一些机构又开始争得不亦乐乎,以中金公司最为典型,并可能影响未来政策走势。但在我们看来,这些争论明显的抓错了要点,在数字上的计算游戏实在没必要纠缠!不论乐观派还是悲观派,都是围绕负债额、占GDP比重、中国的储蓄额等来说事,但这是典型的书呆子看法,根本不是决策部门考虑的重点。
安邦认为,从绝对意义上讲,中国政府当然并不怕负债,因为中央政府掌握了全国的资源,但现在中央政府担心什么?怕的是地方负债把银行拉下水。十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剥离了数万亿坏账,刚刚搞了一些国有银行改革,现在再弄出几万亿坏账,很可能引发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这是中央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地方负债问题,政策调控肯定会搞下去。今年搞,还算是防患于未然;明年搞,意味着再放任地方扩张负债一年,到时候可能就来不及了!
例如,去年以新增1.1万亿左右贷款高居同业新增贷款量榜首的中国银行,其被地方政府坏账拉下水的可能性就非常大。据中国银行内部人员透露,次贷危机之后,很多人不敢放款。中国银行看到其与其他国有银行之间有差距,于是采取了逆周期放贷的方式,想用业务扩张的方式来占领市场的扩张性战略。他们的考虑是,如果未来经济恢复,中国银行将从中获利颇丰。但是,这是一种赌博式的经营方式,如果经济出现反复,则问题较大。
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近日强调,中国的银行应把“强”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说不断地扩张。很显然,这是在给中国的国有银行老大们敲警钟。中国的金融体系能跟美国的金融体系一样抗风险吗?如果中国国有银行不是靠着垄断的天然优势,不是仰仗吃息差的固定利润,真要放到公平的市场竞争洪流中去拼一拼,恐怕日子就不会这么好过了。
结论:
在我们看来,对于地方政府负债,其实现在要争论的并不是一个数字规模的问题,而是如何防止地方政府不把中国银行业拉下水的问题。实际上,从地方政府大干快上“保增长”、搞融资盛宴的势头看,倘若继续放任地方债务的“疯狂”,那么中国银行业新一轮不良资产潮将为期不远,中国金融体系的基座也可能因此而摇摇欲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