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套保钢贸商的“盈亏操练”

2010-3-1 22:3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常河山
    自从2009年3月27日钢材期货两大品种——螺纹钢和线材期货合约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以来,全国近20万家,尤其是那些饱受市场价格跌宕、波动周期缩短等风险因素煎熬的钢贸商,犹如找到了经营中期望已久的“备胎”,甚至有人夸张地称之为“万能保险”。
    一时间,业界群情激昂,收获者钟情有加,试水者争先恐后。
收获 让钢贸商情有独钟
    实际上,河南郑州中坤公司董事长赵勇早就品尝了钢材期货平峰避险带来的盈余快感。2010年2月23日,在冀南钢铁重镇邯郸的一次“钢铁流通行业节间聚会暨2010年发展论坛”上赵勇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以前的一个实战案例。
    2008年7月22日,郑州螺纹钢现货价格为5480元 (每吨,下同),期货价格为5600元。赵勇当时担心下游需求减少而导致价格下跌,就想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保值来为自己的5000吨钢材保值。于是,他就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了期货主力合约1000手(一手5吨)。后来,螺纹钢的价格果然下跌了,到8月6日,已经跌到了5320元,期货价格下跌至5400元。在5000吨螺纹钢先后被买走后,赵勇在期货市场上买入1000手合约平仓,顺利完成了套期保值。
    赵勇对记者说:“从盈亏情况来看,现货价格的下跌使我损失了80万元,但是由于赢得了期货市场上的成功保值,让我盈利100万元。综合起来看,在螺纹钢价格下跌的不利局面下,我不但成功避了险,而且还实现盈利20万元。”
    钢材期货的上市,让赵勇和像赵勇一样更多的钢贸商欢欣鼓舞。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微笑始终驻留在他的脸上,其灿烂程度远远超过他办公室屏风上盛开的腊梅。赵勇以及他的同行们对期货寄予了憧憬和厚望。
    2月23日,河北正泰集团董事长马春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期货套保’不错,锁定一个远期利润,能够降低自己的经营风险,还能够让企业更好地进行资金运营,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
风险 让钢贸商铭记于心
    从期货诞生以来,其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有的平峰避险,甚至赚得盆满钵溢;有的釜底抽薪,腹背受敌,境况惨烈。
    海通期货分析师田岗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贸易商来说,钢厂价格和市场价格都是不可控的,专业讲,就是两头敞口,这样,如果钢铁贸易商认为市场会跌,提前对代理量进行卖出套保。结果市场上涨,钢厂提价,贸易商两头受损。2009年4月,上海一大批贸易商在电子盘对钢材进行卖出套保,就是这种情况。”
    当时,Ⅱ级螺纹钢现货价格在3100~3200元,期货价格是3500~3600元。有一天现货价格破了3000元,期货价格也跌至3410元。不少钢贸商据势判断,未来市场价格可能要继续下跌。于是,为保值纷纷抛售期货合约。结果大出钢贸商们所料,市场现货价格当月上涨300~350元,到7月底上涨到4500元。期货市场价格也同步上扬,螺纹钢期货价格上涨到4968元。这样市场走势,对于之前抛售套保的钢贸商来说损失可想而知。
    2月23日,记者连线期货专家罗泽培。罗泽培表示:“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作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锁定成本和利润的重要金融工具,已日渐成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不可缺少的风险管理工具。但套期保值作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其评价标准就不应是期货头寸是否盈利,而应以是否实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
    而在商海实战中,因对未来市场走向的判断失误,导致被期货这把“双刃剑”戮鳞斩腰者甚众。其中,2008年的“东航期油47亿元巨亏”案,至今仍令崇尚期货套保者惊魂。
套保“杠杆原理”暗藏风险
    久经沙场,才知生死从来未卜;初涉期货,方晓盈亏如悬崖论剑。得失成败全凭对未来市场的分析把握、研判决策之正误。那么,期货风险究竟身藏何处?
    “最简单的说,就是赚也赚的快,赔就可能一下子什么都没了。就是所谓的杠杆原理。”业内钢铁分析师陈冠达说。
    “期货普遍采用保证金交易,保证金交易在放大利润的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个杠杆放大盈余效应,则是涉及到资金安全问题。我国期货市场规定的涨跌幅为4%,以交易投入10%的保证金计算,也就是说我们用10%的资金就可以做100%的品种交易,如果仓位保持在十分之一,就跟现在我们满仓做股票是一样,而它的涨跌幅只有4%,显然风险要比股票小的多。可是如果不懂资金管理,仓位过重或满仓操作,那么风险就比股票大多了。如果满仓操作,那么你实际购买的则是10倍量的商品,4%乘以10,当日资金涨跌幅就可达到40%,同理,半仓操作涨跌幅度就是20%。”
    陈冠达这样提醒从事套保的钢贸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波动幅度小,则意味收益和风险相对要小,持仓比例可以高一些,波动幅度大,则意味着收益和风险要大。”
    因为具有杠杆效应,你只用10%的钱买到100%的合约,这样的买卖手法,肯定导致的操作风险也成倍增长,这就是金融产品的特点。套期保值在理论上规避风险的作用是不小的,但实际操作中,市场很多时候并不是如当初计划那样,所以套保还是具有一定风险性。
    很多人认为,企业只要严格按照“月份相同(相近)、种类相同、数量相等、方向相反”四个基本原则进行套期保值就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其实,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状态。
    期货套期保值得以实现的理论基础在于:期货合约到期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同或趋于一致,期货与现货之间的盈亏正好相抵,这种对冲机制化解了风险。但是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也就是期现之间总会存在基差,只不过基差大小不同而已。如果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背离严重,套期保值的理论基础就不存在了,在此基础上设计的套期保值方案也就规避不了价格波动风险。这就是套期保值固有的基差风险。
磨砺 让钢贸商百炼成钢
    看来,期汇能够锁定采购成本,但是在多大程度上赢得未来盈余,还不好说。“结论往往这样,一切顺理成章的,都只是理论上的,市场瞬息万变,有时候并不是按照计划走的。”罗泽培说。
    那么,钢贸商在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中,又该怎样进行综合决策,最终胜出?或者说,要避免自己的决策失误,实现成功套保,钢贸商还要做哪些“修炼”呢?
    一般来说,资金管理比操作手法更重要。做期货买卖,大部分是投机。既然是投机,就有博弈的成分在。那么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做,但判断方向不可能百分百正确,所以,我们只是追求大概率的事件。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管理尤为重要。根据期货品种的不同,价格不同,我们要按照价格多少分配持仓的比例,一般初期是不超过总资金的20%建仓。
    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做期货,需要怎样把握,把握什么呢?“这个就得有你本身看盘,对技术面、基础面了解认知的基础了。在了解期货市场的买卖规则、交割的一些细节后,还需要对期市有一定的了解。”陈冠达特别提醒说,“很多钢贸商特别看好虚拟库存,但它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钢贸经营压力,则取决于经营大小和资金流通多少。有一点要清楚,套保只是一种锁定利润的手段,不是缓解经营压力的必须手法。”
    随着金融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整体的互动增大,金融属性的关联性会越来越强,期货投资的方案也逐步多元化,风险概率会逐渐降低的,风险是跟市场的成熟度成反比的。
    鉴于目前很多钢贸商融入套保行列,陈冠达提醒说:“目前国内的套期保值方案不是很成熟,如果没有期货公司专门的套保研究研发人员设计报告参与,不要轻易地去参与套保,这个不简单。钢贸商要慎用期货套保规避经营风险,尤其是刚刚涉足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