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带来通胀压力

2010-3-1 22:2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10年货币政策基调已是毫无悬念,依旧保持“适度宽松”不变。中央重申适度宽松,似乎给此前的“收紧”信号亮了一盏红灯。
    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的经济已经率先回暖,但是,经济复苏步伐还很缓慢。经济不会很快稳定在均衡水平,宽松的货币环境也不会带来通胀压力,所以有必要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稳定的过程中,紧缩的货币政策必定不是正确取向。以实体经济需要为目标,把握货币投放流向,货币政策更灵活的动态微调是较为合适的思路。
    所以,我们看到,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下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而这一点,相关政府部门正在不断地付诸行动。
    央行2010年已经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为增强支农资金实力,支持春耕备耕,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并没有在1月18日上调;同样,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在2月25日依旧暂不上调。
    这就是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的很好体现。所以基调与行为并不矛盾。中央之所以重申适度宽松政策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形成不良资产。
    日前,银监会发布了《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而在此之前,《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项目融资业务指引》已经施行,禁止将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固定资产及股权投资,禁止超额授信、恶性竞争、突击放贷。这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2010年1月份银行放贷量,超过各级监管机构甚至决策层预期,部分银行甚至半个月放贷超全年计划的50%。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的放贷应该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吻合。银监会的上述贷款新规,可对银行的信贷管理形成“刹车”机制,有利于控制信贷资金被挪用的风险。而此次的贷款新规与2009年底以来中国收紧信贷的政策一脉相承。道理很清楚,在经济形势比较好、信贷增长比较快的时候,更应加强对贷款流程的管理。
    2009年中国各大银行贷款发放特别快,期间也存在问题,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是很有必要的。(风景)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