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村村通”遇“三忧”

2010-2-9 17:2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要想富,先修路”,近几年来,各地精心组织实施农村公路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出行方式的改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在实现“村村通”之后,又着手实施了“组组通”,尽量将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深受广大群众拥护。但最近记者在宣城市广德县等地采访时,发现“村村通”遇到了新问题。     
  经费不足忧“负债”     
  相比而言,广德县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明显。2006年以来,该县用3年时间完成5年“村村通”建设任务,共建设水泥路577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上水泥路目标,并自筹资金建成出口路、循环路、旅游路等延伸工程105公里,完成内部大小循环路15条,基本形成了“村村通达、路路成网、内联外畅”的农村公路新格局。     
  “但农民出行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道路建设与群众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广德县新杭镇副镇长沈柏明告诉记者。由于该县乡镇撤并工作较早,一些建制村范围广、人口多、居住分散,下辖自然村普遍缺乏交通项目建设资金,但群众修路要求强烈,往往在资金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开始建设,给村级财政带来巨大压力。该镇某村负债修路,因资金跟不上,建设方被迫停建。     
  据介绍,目前农村公路路基和路面成本约40万元/公里,村级一般通过各种渠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但僧多粥少一“路”难求。同时,通过“一事一议”号召群众捐款,但仅是杯水车薪,很多村干部不得不到处“化缘”。该县杨滩乡独树村2007年建成一条2.5公里的村道,至今还有10多万元债务未偿还。 2009年,该村修建公窑至奚湾村民组的一条长约3公里的村道,通过“一事一议”集资不到1万元,至今缺口近40万元,开工之后一度陷入困境。     
  “尽管我们每年都要安排7000多万元农村公路日常资金和专项资金,但还是远远不够。 ”该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超载超限忧“短命”     
  “农村公路管养问题不少,但我最担心的还是超载超限问题。 ”宣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局局长钱邦青告诉记者。一些农村道路前面修后面坏,除了管养不到位,超载超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来一条可以用15年的路,如果任凭超载超限通行无阻,最多也就用个三四年就要大修。     
  广德县新杭镇地处苏浙沪三省交界地带,超载超限问题更是突出,一些超载车辆为躲避检查,不敢走国、省道干线公路,就绕行农村道路,本就脆弱的公路路面和桥梁设施不堪重负,严重威胁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沈柏明告诉记者,该镇白家庙村至砖桥村的村道建成后,由于绕行的超载车辆太多,仅仅4年之中已经大修过两次。     
  据该县县乡公路所所长任龙介绍,目前,治理农村道路超载超限主要依靠交警和路政部门,通过建立日常巡查机制和路政协管员制度,及时制止侵占、损害路产路权事件发生。但由于人力有限,治标难治本。     
  路况不佳忧“安全”     
  在总里程不断增长、通达深度和通畅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受资金限制,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不高,路肩、错车道、安全标志等附属配套工程不够完善,不利于车辆交会和通行,特别是该市山区多、水网带多,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路修通了,车速快了,但事故也多起来,不少‘幸福路’成了‘伤心路’。 ”     
  数字表明,2006年至2008年郎溪县道路交通事故中,县、乡、村公路上发生的比例分别占61.11%、84.62%、58.33%。随着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农村公路摩托车事故频发,2008年11月,记者曾采访宣城市交警支队一大队,仅在他们管辖的范围内,当年就发生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29起,死亡5人、受伤49人,分别占一般程序(立案)事故的41%、30%和48%。另外与摩托车有关的简易程序(不立案)事故84起,占此类事故的23%。     
  乡村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多发原因很多,除建设标准低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客观原因,广大农民群众安全意识薄弱也是重要原因。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针对农村道路管养问题,宣城市积极探索“民办公助”、“管养分离”模式,不断完善农村道路配套工程,率先革新养护体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成绩毕竟属于过去,能否妥善化解当前的“三忧”问题,彻底改变乡村道路“无钱修、不好管、难养好”的局面,最终实现乡村道路有序、安全和畅通,我们拭目以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