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SCFI首成国际结算标准

2010-2-7 14: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月15日,伴随着新开发的集装箱运价掉期协议首笔交易的诞生,新版SCFI成为集装箱运价衍生品结算标准的时代正式来临。   新版SCFI首成国际结算标准
  记者  刘  俊
  伦敦当地时间1月15日,克拉克森证券有限公司宣布,摩根斯坦利(全球投行)与Delphis(区域集装箱运输专业公司)之间达成首笔集装箱运价掉期协议(CFSA),交易标的为2月和3月各5个标箱。该集装箱运价衍生品是场外现金结算的掉期合同,采用上海航交所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作为结算标准。
  填补集装箱运价衍生品
  交易空白
  Delphis成立于2004年3月,在区域集装箱航运市场上非常活跃。全资控股欧洲最大的支线承运人Team Line,船队运力含40艘自有/租赁集装箱船。
  克拉克森证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重点工作是远期运费协议(FFA)。FFA概念旨在管理干货和液货运输市场的高波动性,由克拉克森在1991年最新提出。之后FFA成为广为利用的风险控制工具,避免了运价的高风险。作为OTC掉期,FFA交易也被称为“欧洲期权”,可以锁定未来五年中的任何阶段。
  克拉克森证券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Alex Gray表示,“我们在伦敦和香港的团队目前关注FFA和铁矿石掉期市场,同时也在不断开拓市场、开发新的衍生品产品。”而首笔CFSA显然就是克拉克森开发的新产品,这一交易填补了国际集装箱运价衍生品交易的空白。
  对此,Alex Gray表示,“我们很高兴地宣布,新开发的CFSA首笔交易已经诞生。我们与上海航交所紧密合作,确保SCFI成为适合集装箱运价衍生品的结算机制,我们坚信该指数将宣告海运风险管理新时代的到来。”
  新版SCFI
  成国际结算标准
  2009年10月16日,上海航交所推出新版SCFI。3个月后,新版SCFI得到国外投行的青睐,成为国际结算标准。
  新版SCFI包含上海至全球多个重要港口的航线运价,包括1个综合指数和15条分航线市场运价,单位为美元/TEU。运价为“包干价”,由30家编委会成员(包括集装箱班轮公司、无船承运人和货代企业)提供现货市场价格计算得出。
  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建设“两个中心”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上海航交所的运价信息发布功能;丰富航运金融产品,加快开发航运运价指数衍生品,为我国航运企业控制船运风险创造条件。
  上海航交所总裁张页表示,“国务院文件的出台,使上海航交所感到深重的责任感以及紧迫感。可以说,正是国家的支持,才催生了集装箱运价指数衍生产品的推出。”
  此外,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对上海航交所在指数编制以及指数产品开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部市领导分别听取上海航交所开展这项工作的汇报。
  此次首笔基于新版SCFI的CSFA交易成功,提升了中国航运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国际班轮运输市场中的话语权、定价权。同时,航运指数衍生品的发展正是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契合点。
  对于首次CFSA交易选择在国外进行的原因,张页认为,指数交易产品没有排他性,因此,“什么地方最容易做,我们就选择先在那里做。”而克拉克森拥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现成的平台、现成的合作方,“上海航交所与克拉克森在相互协商与合作中完成了首次成功的尝试。”而通过在国际平台上的成功操作,“正说明了我们的指数达到了国际水平,符合了国际风险防范的标准。”
  至于何时选择在国内进行集装箱运价指数衍生品的交易,张页表示,“如同同一个企业可以在不同市场上市一样,同样的产品完全可以在国内市场重新设计。”当然,国内市场尚需时间进行培育,因为“市场意识、操作水平、交易群体都不太成熟。”
  国内电子交易平台
  正在开发
  去年12月,上海航交所公布了集装箱运价指数衍生产品开发的“三步走”,分别是推出以新版SCFI为结算依据的集装箱远期运价合约、国内集装箱运输远期运价电子交易平台和国际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
  而此番国际投行与班轮公司率先达成CSFA交易,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三步走”中的“第三步”,即推出指数期货产品,目前主要是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共同推动。这样,“第二步”即国内集装箱运输远期运价电子交易平台何时启动,就成为关注的焦点。对此,张页表示,“上海航交所一直都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希望能够在2010年内推出。”
  据张页透露,目前,除了国外投行正在与上海航交所积极接洽之外,SCFI衍生品的开发也得到了国内多家商业银行的重视,比如工商、招商、建设和交通等银行,都表示看好SCFI衍生品的开发前景,毕竟产品的交易附带了大量的结算业务。
  目前国外比较成熟的干散货FFA交易都是以美元进行结算,如果国内交易平台用人民币结算,是否会挫伤交易者的积极性?对此,张页表示,新版SCFI衍生品开发本身就有两个市场,“一个在国内用人民币交易,一个在国外用美元交易,国内市场主要服务于中国企业。”而伴随着上海金融创新不断取得突破,货币自由兑换也在逐步开放,国内交易平台的前景看好。
  除了币种不同外,FFA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通过经纪人的撮合进行场外交易,而国内的电子交易平台显然是场内交易。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是两种不同的交易形式。对此,张页认为,国外经纪人经济非常发达、非常成熟、有很好的自律性,所以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和成熟的游戏规则,非常容易地撮合各种交易。而国内发展电子交易平台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经纪人经济本身发展不太完善。实际上,电子交易平台是一个趋势,它充分体现了交易者的个人意志,并且更加方便,资金也会更加安全。“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场内交易更加受到青睐。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大宗电子交易平台将成为趋势。”
  货主避险的工具
  新版SCFI发布以来,公布的市场运价结构包括基本海运费及其相应的海运附加费,既提高了指数反映现货市场的灵敏度,以便与市场现货价格进行比较,又使运价指数更加简单易懂,更具直观性。
  目前正处于阳历新年和农历新年之间,欧洲、地中海航线运输需求不断增长,加上船公司的运力收缩措施仍在接连出台,市场舱位供应和运输需求之间的关系明显呈现供不应求之态,行情表现火爆。受惠于此,市场运价不断上扬,船公司在2009年12月中旬到2010年1月中旬接连三次成功实施运价调涨,涨幅达到250美元-300美元/TEU。2010年1月15日,上海航交所发布的上海出口至欧洲、地中海基本港市场运价(海运费及海运附加费)分别为1778美元/TEU和1701美元/TEU,分别较上月同期上涨295美元/TEU和244美元/TEU,真实地反映了市场运价情况。
  在推出3个月的时间里,新版SCFI更多反映的是市场运价变化,而随着指数衍生品的开发、进入交易,这也意味着指数的投资、作为避险工具的功能已经体现。
  张页表示,目前中国的外贸集装箱航线运费收入规模在百亿美元左右,运价每波动1%,运费收入就会有上亿美元的涨跌,因此船公司和货主都需要金融工具来对冲运价波动风险。新版SCFI衍生品的出现,对于国内船公司和货主来说,无疑有了锁定运价的金融工具。
  对于目前国家对参与衍生品交易对象的管理,张页说,“管理不是禁止”,反而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新版SCFI衍生品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方的积极参与势在必行,这也有助于国内交易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当然,虽然产品可以规避风险甚至是投机的机会,但参与各方应该把握好,入市前需要充分了解这种风险工具的本质,以及进行必要的学习培训。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