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仓储业酝酿转变发展方式

2010-2-7 0: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刘明宇
    2009年我国危化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危化品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呈现“双下降”态势。但在危化品仓储领域仍有重大事故发生。例如,2009年9月2日15时30分,山东金兰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F3区的临沂市运恒货物托运部发生货物燃烧并引起爆燃,酿成火灾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10人受伤。
    对此,国家安监总局监管三司裘凯栋分析说,这起典型事故看似偶然,但它的发生却有必然性。这反映了在转型中的中国危化品仓储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规范管理,推进现代化、专业化和标准化进程。
    明确调整方向
    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秘书处柴保身介绍,该分会对国内危险品仓储业现状调查的分析报告提出:2008年,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品种4.2万多个,80%以上是危化品,危化品总量已达14亿吨;全国危化品从业单位41.4万家,其中生产单位2.38万家,经营单位23万家,仓储单位5000多家,运输单位5000家,使用单位15万家。近10年来,在石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化工园区、港口码头、危化品交易市场加紧建设的同时,带动了危险品仓储业的蓬勃发展。
    该调查报告同时指出,危险品仓储业快速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布局不合理、仓库设施陈旧、标准不齐全、“黑仓库”泛滥等。其中,危化品仓库严重短缺,是我国各地市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一些城市和化工发达地区,缺口在30%以上,因而出现了异地存放,把危化品存放到非法经营的“黑仓库”,安全隐患十分严重。
    专家提出,解决仓库严重短缺和“黑仓库”问题,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引导业内调整结构,打造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高效、安全有序的现代化危化品仓储业,不断提升我国危化品仓储业的现代化水平。
    首先是各地区和城市的政府要对危险品仓储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与化工产业、化工园区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危化品仓储布局;其次是从单一仓储服务模式,向仓储、运输、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管理等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模式转变;再次是鼓励国企、外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投资,建立集仓储、配送、物流、销售和商品展示为一体的危化品集中交易市场,促进产业链结构趋于合理,尤其在大、中城市要实现危化品的集中交易、专区储存、专业配送。
    完善法规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转变危化仓储业的发展方式,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必须同步跟上。由于危化仓储业涉及到多个部门,目前在危化仓储管理和设施建设中,标准不健全,现行的相关标准有些条款笼统、模糊、相互矛盾;另外,作业程序规范、职业技术等级等也无国家专业标准,现行标准均属参照。因此,业内强烈要求尽快建立适应本行业发展的规范标准,如《危化品仓库与库区技术参数》、《危化品仓储从业人员职业资质》等。
    裘凯栋表示,国家安监总局已出台关于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有关分工方案,主要内容是依据职能,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互相衔接,加强对危化品物流跟踪与监控,规范危化品物流安全管理。他透露,《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近日已由国务院法制办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该《条例》明确提出鼓励对危化品实行专门储存、统一配送、集中销售等。
    “2010~2011年是危化品仓储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把握机遇,转型中把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作为重中之重。”中国仓储协会会长沈绍基对行业的转型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目前,一个以《安全生产法》为依据,以《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为主线,以相关配套规章、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等为辅助的危化品安全监管的法规标准体系已初步形成,并正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中。要处理好企业主体责任与政府监管责任关系,在努力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开创中国危险品仓储业的新局面。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