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深圳危机

2010-2-3 21: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机疑似结束了,但深圳的危机仍然存在。 
  很多高人都指出,现在的深圳创新乏力,有点像中年人。深圳年轻的时候那叫一个棒:毗邻香港,优惠政策,把原来体制内不安现状不满现状的人才集聚到了深圳,遂有深圳的崛起和繁荣。那么今天呢?
  毗邻香港意味着物流方便,今天香港还在,没有漂走,关键是深圳自己也成长为物流中心,区域优势更强了;优惠政策的核心是低税率,这是鼓励投资、留住资本的有效方法,现在,简单地减免税可能是不合时宜了,但是,深圳在这方面不是没有自己运作的空间,想办法还是能让企业感受到政策的优惠,另外,政策优惠没有了,政策透明就要加强,制度透明、不骚扰,这都是吸引和留住资本的要素,而且是留住“高质素”资本的要素;至于人才的问题就更复杂了,过去是僵化的体制把人才往深圳挤,现在是深圳对人才有了挤出效应———产业由低向高还没有转型成功,高房价高物价指数已经提前实现了。
  去年第四季度劳动力市场统计数据表明,深圳企业的薪水缺乏竞争力,用工缺口达到81.9万人,招工难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将过之时再次浮现。对目前漂浮不定的上亿劳动大军来说,没有什么比薪酬信息传播得更快,朋友的叮咛加上媒体的渲染,深圳及整个珠三角“工资水平低”已经有传播效应。深圳的企业面临两大选择:一是提高工资水平,这起码在短时间内要牺牲盈利水平直至伤害到竞争力,二是向劳动力密集地转移。据报道,惠普、富士康、英业达等一些大项目最近都落户到重庆,资本转移不是问题,问题是深圳如果被转移,留下的空白谁来填补?
  深圳面临两个问题:如何吸引高端产业,如何保留所谓低端产业,防止空壳化。
  有句俗谚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是严重不靠谱的,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新的不来,旧的不能去”。对于深圳的产业来说,导向高精尖没有错,但立足点仍然是保持现有在深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深圳应该放下“发达地区”的架子,像一些欠发达地区那样,在招商引资上“无所不用其极”,继续下功夫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锐圆不揣鄙陋,先大致说这么几条:
  以规范的法治吸引人。以讲求法治、规范行政吸引“高端资本”。
  以较低的行政成本留住人。深圳应当力戒奢靡,降低行政开支,减少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尽最大可能控制房价涨幅,进而降低物价指数,让深圳企业的薪水重新找回竞争力。
  以先锋的旗帜感召人。深圳需要重新定位,更需要重新包装和营销,深圳要成为“机会之都”,只要有发展机会,企业会来的,人才也会来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