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加快长江上游航运发展促进内陆开放建设
2010-2-27 20:1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国际航运重心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航运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中央继批准成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之后,又将重庆定位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这在世界内河发展历程上前所未有。作为一种社会经济概念和城市功能定位,航运中心发展迄今,已历经数百年,其对经济社会的带动和提高城市地位的作用举世瞩目。
一、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大战略意义
重庆因水兴市,在西部内陆地区独具水陆空综合交通优势。当前,重庆作为全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正全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长江沟通东中西部地区,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实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重大战略的需要;是加快西部地区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步伐,调整和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形成沿江产业带并带动该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是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引领交通运输向低碳方式转变的需要;是实现率先发展长三角地区通过长江向内陆腹地延伸发展,把重庆建设成为“准沿海”城市的需要。
二、国际航运中心的内涵和发展模式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正由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航运中心建设和发展作为航运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形成条件和内涵有基本统一的认识。航运中心的形成与国家大力支持、世界贸易的出现、区位优势、集装箱枢纽港口、全球化港口运营、功能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成熟的航运市场、高度开放的自由港政策等直接相关。其内涵是一个城市的概念,其所在城市必须是国际化港口大都市,取得众所公认的航运枢纽地位,并以其作为主要依托和中心平台拓展功能,进而向周边区域乃至全球施加辐射影响;主要内容是航运市场、航运产业和航运服务体系;核心是将航运行业提升到航运产业的高度系统发展;最终目标是主动参与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的综合流动与配置。
在世界公认的主要国际航运中心中,基本模式有四种:一是以伦敦为代表的兼具以提供航运服务和市场交易服务为重要内容的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二是以鹿特丹、汉堡为代表的以直接经济腹地为主要服务对象和本国外贸直达运输服务为主的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三是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以国际货物中转及其相关服务为主的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四是以上海为代表兼具中转型和腹地型共同特征的复合型国际航运中心等。
三、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一)发展方向
尽管重庆已经具备了建设航运中心的基础,但地处内陆,与成熟的国际航运中心相比在诸多航运服务要素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应当借鉴各种类型航运中心特点,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建成具有内陆特色的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即内陆型航运中心。其发展方向:一是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得到增强。利用三峡成库后形成的深水航道,拥有可常年停靠5000吨级及以上船舶的一大批现代化、成规模的集装箱枢纽港口,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二是综合运输体系完善便捷。以长江深水航道,依托铁路、高速公路、管道、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便捷顺畅的现代化立体集疏运系统,发展“无水港”,成为西部地区运输组织管理中心、物流中心和多式联运中心。三是游轮旅游产业具备国际品质。重点发展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打造一批世界内河一流品质的豪华游轮,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游轮母港。四是现代航运服务业发达。以信息、交易、咨询、金融保险、法律为核心,形成与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配套服务的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形成大宗货物储运基地,工业半成品和制成品展示、采购、交易中心,为大西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五是航运政策高度开放。以支撑内陆开放高地为目标,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优势,在临近港口的区位上设置国际物流基地,通过保税优惠、加工增值和离岸退税等政策服务,有效促进国际贸易、国际物流、出口加工和航运产业的发展。
(二)功能定位
较其它航运中心依托的城市相比,长江上游区域处于工业化大发展阶段,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将长时间以货物贸易和物流服务为主。近期主要有五大功能,分别是装卸和存储功能,水水和陆水中转功能,先进高效的港口物流功能,口岸、金融、信息等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旅游客运及游轮经济功能。远期向综合资源配置功能拓展。从国际经验看,航运中心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航运资源配置,成为全球或区域内生产与服务管理控制中心,主要通过航运企业和航运服务龙头企业在全球或区域范围内配置航线、航班和航运服务的网点。二是产业资源配置,主要通过枢纽港建设,吸引临港产业资源的集聚,以及通过集疏运系统建设和物流辐射能力,引导产业梯度转移。三是贸易资源配置,主要通过高度开放的政策,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服务。四是人才资源配置,吸引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包括航运及其相关人才),解决航运中心人力资源问题。
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定义及发展目标
(一)定义
在长江上游地区,以重庆为核心,依托稠密的集装箱班轮航线、便捷的公路和铁路网以及高效运转的保税港区,沟通国内、国际市场,服务大西南,实现航运产业要素聚集、航运服务体系完善、航运市场繁荣规范,并以航运产业作为核心纽带,将重庆建设成为促进相关资源最佳配置、带动长江上游地区系统发展的国际化港口大都市。
定义解读:(1)航运中心本质上是一个城市的概念,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就是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城市。(2)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是将航运行业提升到航运产业的高度系统发展。(3)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必须以重庆作为主要依托和中心平台,主要围绕重庆市的功能展开,引领和辐射周边区域。(4)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主动参与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国际国内的综合流动与配置。
(二)发展目标
1.形象目标
港口:长江上游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集并港、大宗散货及滚装汽车中转港、最大的豪华游轮母港。航道:重庆长江水域常年通行5000吨级船舶及万吨级船队。航线:高密度的集装箱班轮航线。船舶:实现运输船舶现代化。航运服务:依托保税港区和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建成服务体系完善的航运要素高度聚集区。人才:全国内河航运人才高地。
2.具体指标
到2012年,基本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框架。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5亿吨、集装箱500万标箱。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518公里,航道达标率80%。船舶运力达到500万载重吨,货运船舶平均吨位1500吨,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2000吨,以3000-5000吨级船舶为主力船型。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达40%,外贸货运量水运所占比例稳定在80%以上。基本建成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水运年综合产值500亿元。
到2015年,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步形成。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700万标箱。五级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700公里,航道达标率90%。5000吨级船舶成为主力船型;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货物稳定在50%以上;航运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水运年综合产值700亿元。
到2020年,全面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000万标箱。5000吨级单船及万吨级船队常年通行重庆长江水域。五级以上航道达到1952公里,航道达标率100%。周边地区经重庆港中转的货物达60%以上。长江干线货运船舶平均载重吨位达到3000吨以上,5000吨级以上船舶成为主力,全面实现船舶现代化。水运年综合产值1000亿元。
五、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战略举措
根据重庆区位优势和航运要素在城市总体空间布局,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将形成“一带、一区、一圈”空间布局形态。即以长江为支撑的沿江临港产业带,以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为主体的航运服务功能集聚区,以航运、铁路、公路、管道和空港等各种集输运方式形成的航运中心经济辐射圈。紧密围绕航运中心空间布局形态,从基础设施、运输装备、相关行业配套、服务体系等方面推进“九港三江两网一区一船队”(即江北寸滩等9个大型港口物流园,长江等3条高等级航道,铁路、高速公路网,航运要素聚集区和一支现代化的船队)建设,积极培育航运交易市场,大力引导航运产业发展,促进金融、贸易中心形成。具体战略举措如下:
(一)组建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增强航运辐射和集聚能力
借鉴上海航运交易所和天津航运服务中心成功经验,组建重庆航运与口岸服务中心。健全和完善口岸综合服务系统,形成与航运相配套的集金融、贸易、口岸、法律、船代、货代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航运中心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无障碍”通关环境,建成集海关、检验检疫、铁路、航空等各类信息资源于一体的电子网络数据交换平台;建立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形成航运信息交换系统,扩大对周边省市的辐射和对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
(二)充分发挥保税港区作用,形成航运高端服务区
实现保税港区高效运作,与西部地区衔接互动,资源共享,全面发展港口作业、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出口加工、展示、离岸金融等业务。大力引进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区域管理总部、结算中心、服务中心落户重庆。
(三)以“九港三江”为抓手,全面提升航运基础设施水平
重点建设“九港”,分别是江北寸滩、果园、万州新田、涪陵龙头港、南岸东港、江津仁沱、九龙坡黄谦、永川朱沱及忠县新生9个集港口装卸、物流和临港产业为一体的长江上游最大的港口物流枢纽园,促进港口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并重打造主城朝天门、丰都名山等支撑长江三峡国际精品旅游带的高档次旅游码头。建成以长江干线、嘉陵江和乌江高等级航道为骨架的干支联动高等级航道体系,推动长江干线小南海枢纽、嘉陵江和乌江全江渠化工程和三峡库区重要支流航道开发建设。
(四)打造长江中上游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船队,提高核心竞争力
充分发挥5000吨级为主力船舶在长江上游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形成高密度的集装箱班轮航线,适应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运企业集团,力争3-5家国际性航运企业集团在重庆成立区域总部,成为重庆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提升水运企业综合竞争力。
(五)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巩固和拓展航运中心辐射圈
以构建国际贸易大通道为重点,完善高速公路、铁路网络,建设深入西部内陆“无水港”,全力打造沟通西北东部、西北中部、西南中部、西南南部四条综合运输大通道。重点建设成渝复线、兰渝、渝陕、渝昆、重庆至防城等高速公路;兰渝、渝昆、成渝城际、渝怀铁路复线等铁路干线。加快建设空港,打造重庆国际化航空枢纽中心。优化综合集疏运体系,完善港口与高速公路网、干线铁路的衔接,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航运中心辐射圈。
(六)大力引导临港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沿江临港产业带
利用水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加快形成沿江产业带。编制临港产业目录,充分发挥沿江区县产业优势,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载体,加快临港工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的培育,推进临港工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沿江上下游产业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临港产业带。
(七)促进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形成,与航运中心形成良性互动
实现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加快建设以要素市场为重点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一流水平的贸易发展环境;促进长江上游地区银行机构总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总部基地”建设;大力引进保险机构,促进各类保险机构在重庆积聚。
(八)加快航运人才培养,成为全国内河航运人才高地
形成多层次航运人才培育体系,支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和航运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同国际国内专业机构合作,提高重庆在航运业的知名度和话语权,成为国际国内航运人才高地和集散中心。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