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5年建成翔安海底隧道 创多项全国第一

2010-2-24 10:2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过5年的施工,翔安 (论坛 新闻)隧道即将在今年4月通车。 
  它的建设过程,充分体现了建设者依靠科学发展观攻克世界性难题的过程,为我国隧道建设史书写崭新篇章。 
  在正月初一胡锦涛总书记到翔安隧道现场慰问一线职工后,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建设者无比振奋,他们将自豪化为动力,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翔安隧道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隧道的后续工程,严密组织、科学施工,保证质量、保证安全,把翔安隧道建设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翔安海底隧道,是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其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施工。贯通后,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将由1个半小时缩短至8分钟,大大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程。 
  第一条海底隧道,也带来了数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上的“第一”。翔安隧道的建设者们,在5年多的时间里接连攻克的数项世界性难题——充满海水和烂泥的海底风化深槽,120米的长度开挖20个月;世界上覆盖层最浅的海底隧道,最薄处5.7米;行车主洞开挖断面面积达170.7平方米,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例…… 
  正是依靠自主创新,翔安海底隧道施工工艺达世界顶级水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施工实现“零死亡”,并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三大样板工程之一。 
  27年拼搏 
  造百年路桥艺术 
  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来到翔安隧道,不仅是对建设者的亲切关怀,也是各级政府对厦门路桥建设集团的信任。 
  这种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获得。路桥集团的历史有27年,自1993年就开始为厦门特区的发展服务,历年来承建了诸如“四桥一隧”和成功大道等一系列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特区发展的坚实后盾。 
  不过路桥人认为,工程建设完成,并不代表责任的结束,也不能说就此获得最终成功。因为,路桥工程,都要符合“百年工程”的考验。如翔安隧道从建设伊始,就一直坚持“百年工程”的标准,在路桥人眼里,这些工程不仅是交通工程,更是他们亲手雕琢的艺术品。 
  翔安隧道 
  重视安全 重视质量 
  除了诸如全国第一条海底隧道和诸多工程世界性难题外,翔安隧道还在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管理方面,依靠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比如,隧道在国内率先引入“安全总监一票否决制”,出于安全考虑,安全总监可以随时终止施工;首次将“安全管理办法手册”加入招标文件,使翔安隧道开工前有高起点;首个工程施工材料直接到厂家监督生产的工程,使原料在出厂环节就有高标准…… 
  正是这种重视安全、重视质量的态度,翔安隧道在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两次“国家级”督察中成绩优异,并实现了开工至今的“零死亡”。 
  承担责任 
  继续发挥国企作用 
  经过27年的发展,厦门路桥建设集团目前有200多人的技术骨干队伍,并聘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工程专家为公司顾问。今年翔安隧道通车后,路桥集团将继续做好厦成高速公路厦门段、沈海高速公路扩建等重点工程。 
  除此之外,路桥集团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相关要求,在海西建设和厦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承担起责任,靠实干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据悉,路桥集团下一步将承接厦门第二东、西通道和城市轻轨等项目建设任务,目前该集团正在进行这些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人物专访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灵强: 
  总书记的赞许 
  是我们的最高荣誉 
  路桥集团的27年,可以说是在困难中前进,在艰苦中发展。承建了这么多重点工程的路桥集团,正是在一步一脚印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方认可,逐渐成熟壮大为海西中心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这几年,路桥承建的一系列国家、省、市重点工程,风险和挑战都非常大,保质量、保安全,是随时要面对的严峻考验。”黄灵强说,“这次胡锦涛总书记来到翔安隧道,我和集团副总曾超一起向总书记汇报工作,我们的成绩得到了总书记的赞许,这是我们建设者的最高荣誉,是对我们的莫大鼓舞。” 
  虽然路桥有27年的工程建设经验,也拥有一支200多名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的成熟队伍,但面对翔安隧道,挑战是全新的。“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修建全国第一条海底隧道,许多困难无法想像,一个错误就是灭顶之灾,但我们最终战胜了困难。”黄灵强说,“这种经历书本上无法学到,所有的建设者在建设过程中所摸索到的一切,每一步保质量、保安全的探索,都弥足珍贵。” 
  现在,翔安隧道贯通了,外部看来,路桥集团在工程进展上已经取得了成功,但黄灵强认为,在隧道质量方面,将是一个“百年”的考验。“路桥集团参与翔安隧道的建设者,大多都是30岁至40岁的人,他们把自己一生中最精华的5年时间,投入到工程中去,通车当然是一个成功,但‘百年工程’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黄灵强说。 
  分工不同、平等对待。谈到默默支持路桥集团27年的广大农民工建设者,黄灵强说,正如总书记所说,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凝结着广大农民工的辛劳和贡献,路桥集团深知一线工人才是最可爱的人。“每个新年,我们都会邀请农民工一起吃年夜饭,‘今天桌上最大的,就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是我们每年都要说的一句话。让厦门成为他们第二个家,就是厦门对这些建设者的最大谢意。”黄灵强说。 
  厦门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曾超: 
  建设审查制度 
  已成宝贵经验 
  耗时5年的世界级工程,翔安隧道实现“零死亡”。从建设前期开始,安全工作就着手进行了。2004年,路桥集团就邀请包括国内以及英法海底隧道的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在这之后,翔安隧道在安全方面,陆续创下了许多近乎苛刻的“第一”、“首次”。 
  “比如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首次设立‘安全总监一票否决制’,安全总监参加所有施工方案的讨论,如果发现了安全隐患,他可以立即下令停工。”曾超介绍。安全的“至高无上”由此可见一斑。 
  在施工前,路桥集团还编制了安全管理办法,并首次将这个办法加入了招标文件。一般来说,招标文件通常是一些合同条款,把安全管理加进去,这是前所未有的。曾超说,这项措施为翔安隧道施工创造一个非常严格的环境,它要求施工单位将安全作为人员、资金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考虑,并作为硬性指标执行。 
  翔安隧道是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自主设计、自主修建的海底隧道,它的关键技术是安全的核心,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较大的安全问题。因此,翔安隧道在遇到诸如风化槽、透水砂层等施工难题时,都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层层论证把关,并形成一套完善的审查制度。 
  这个审查制度涉及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比如F1风化深槽,120米分成若干个循环,每个循环都要经过审查。最后完全通过这个风化槽,足足花了20个月,同期的集美大桥都建完了。为什么要这么细?就是因为第一条海底隧道的不确定性。 
  “我们没有任何经验,掌子面后面就是风化槽,挖开了,是土是泥是水,谁也不敢确定,真的是吃螃蟹。挖山体隧道,就算塌通天了也能弥补,可海水是无尽的,挖开之后如果是海水,对工程来说就是灭顶之灾。”曾超解释了审查制度的必要性。现在,这套审查制度已经成为重大工程难题中的宝贵经验。 
  翔安隧道的应急预案,也可以说是国内工程界有史以来最前面的一本预案。这本预案花了3个月的时间编制,内容涉及塌方、涌水、火灾、爆炸、台风等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将这些事故分门别类,预案堪称隧道工程安全的范本。 
  翔安隧道五通端项目经理王学斌: 
  翔安隧道模式 
  成为一个品牌 
  安全是天,质量是生命。2004年,当建设还没有开始时,修建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就开始进行实验,因为这条海底隧道要在盐雾侵蚀下,达到保用100年的标准。而2006年,前期混凝土质量检测才被列入国家标准,翔安隧道再次走在全国前列。 
  王学斌介绍,翔安隧道有一套工程质量模式:政府监督、法人负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这个模式旨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业主的核心地位,督促各方做到严格管理、严格工艺、严格纪律。 
  翔安隧道上还有“首建制”,这个制度的建立要求一项建设环节,必须从头到尾保持质量的高度一致。“比如翔安隧道二次衬砌‘第一模’时,各方集合在一起,从材料的选定、混凝土的配比、入模程度、浇铸工艺等一系列环节进行现场把关、评估、分析,并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办法。”王学斌说,“一旦通过,今后同样建设内容必须与其保持同一个标准。” 
  另外,翔安隧道还是厦门首个到厂家去监督采购施工材料的项目。“比如施工的钢结构、机电设备,派专员跑到广东和上海的厂家,现场盯着看,保证了进场材料100%优质。”王学斌说。 
  钢筋绑扎的整不整齐,其实在工程标准方面,这算不上问题,但在翔安隧道,所有钢筋绑扎间距有严格规定,防水板施工也是一丝不苟。王学斌说:“这些细节施工,也许不碍大事,但我们打造的是百年工程,必须追求细节上的完美。” 
  除了市级交通质监部门每个月的检查,翔安隧道还接受了两次由交通部副部长带队的“国家级”督察。在全国顶尖专家的“火眼金睛”前,翔安隧道两次都得到了督察组的高度评价,各项指标均为优秀。 
  现在,翔安隧道这套完善的质量体系,已经成为“翔安隧道模式”,成为路桥集团的一个品牌。 
  建设者感言 
  建设翔安隧道 
  是最难忘经历 
  翔安隧道项目经理部现场管理李锋: 
  2007年,我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研究生毕业,翔安隧道是我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工程。一开始就能接触我国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我感到十分荣幸。 
  正月初一我在建设现场见到了胡锦涛总书记,那一瞬间我感觉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了。这些年来我一直吃住在工地,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几年时间都奉献给翔安隧道,我很有成就感,这将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将为我未来工作指明方向。 
  翔安隧道机电项目经理胡宁: 
  翔安隧道与一般山体隧道不同,它要在盐雾侵蚀下运营,机电项目的标准很高。翔安隧道2008年底进入机电项目施工,其中包括排水、通风、照明、消防等一系列设备,这些设备我们采用的都是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为的就是翔安隧道日后运营的高度稳定。 
  翔安隧道通车后,我还将在现场工作3个月,负责试运营期间的管理人员培训,并移交相关机电项目资料。我将和同事们在最后的调试阶段全力以赴,将隧道顺顺利利地交付人民使用。 
  中铁 (论坛 新闻)隧道集团工人周勇辉: 
  我是四川人,来翔安隧道3年多,工地上哪里需要人手我就在哪里顶上。应该说这几年在隧道上,各方对我们工人都很照顾,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电影,逢年过节不能回家,单位还安排一起吃团圆饭。今年我虽然没能和家人团圆,但眼看隧道马上就能通车了,心里也特别高兴。 
  中铁隧道集团翔安隧道现场物资管理人员陈顺: 
  我今年25岁,2007年才从学校毕业,这是我参建的第一个工程。总书记来工地,我是前一天晚上才知道,很多工友和我一样都特别兴奋,一晚上都没睡好觉。 
  刚从学校出来就能到这样的大工程工作,我觉得很幸运,不仅丰富了实践,还在工地上组织的培训课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技术水平。 
  中铁隧道集团机电调配人员彭亮:我今年35岁,已经挖了17年的隧道。我参建的工程很多,比如云台隧道、水泉湾隧道、昆泰高速、元梁山隧道。在翔安隧道,我参加了F1、F2、F4风化深槽开挖,说实话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难、这么复杂、要求这么高的工程。 
  不仅我丰富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的许多年轻工友也从翔安隧道学到了技能。比如新人第一天到工地上就要参加培训,一般要3个星期才能拿到上岗证,所以我想,未来工友们找工作,只要说自己在翔安隧道干过,基本都没问题。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