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区“试验”两难

2010-2-14 17:2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我们现在已经不提中越跨境合作区了,现在提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第一句话便是纠正记者的“概念误区”。 
  确实如此,记者在凭祥市看到的不少巨幅广告上写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宣传语。据称,这是所属地级市崇左市近年来为抓住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契机,在发展思路上强化的一个概念。
  然而,另一个事实却毫不客气地暴露了这里发展逻辑上的冲突——投资9亿多元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13个项目如期开工建设,有望于今年底封关运作。而该保税区与即将于2015年全面实施的自由贸易区,在功能上存在大部分的重叠。
  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这是我国第一个陆地边境综合保税区。凭祥综合保税区规划控制面积8.5平方公里,项目已提升为广西重点推进项目。
  凭祥保税区源于2005年提出的“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构想,起初由中方的崇左与越方的谅山省提出,后共同签署《建立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备忘录》。在这一备忘录的框架下,越南谅山省同登市与广西凭祥市在接壤地带各划出土地8.5平方公里,共同建设总面积为17平方公里的跨境经济合作区。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教授、物流专家彭欣表示:“保税区的主要内容是区内免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内容也是减免税。所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建成,保税区的主要功能有可能被削弱。虽然保税区零关税的落差还是存在的,但保税区内外的政策落差一直存在逐渐缩小的趋势。”
  这就意味着,保税区即便是提前建成,其发挥作用的年限也仅5年——2015年后,保税体系的功能随着中国与东盟新四国的自由贸易协议的最终实施而瓦解。
  “物流体系对产业链的构建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要考虑到长远的环境因素,那么物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彭欣认为,凭祥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凭祥享有广西民族自治和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等,要根据凭祥综合保税区这一系列条件和需要来确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把它纳入整体设计中。
  但是,目前整个凭祥边境经济发展规划,似乎带着更明显的短期行为,或者出于“尝试”。崇左市发改委主任劳宁军曾表示,在中国-东盟自贸区零关税推动的政策环境下,保税物流体系,等于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小范围实验场的“先行一步”。
  这样的“小范围实验场”,却似乎带来了政府内部的“思路冲突”,凭祥市政府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很多规划上的事情是崇左市布局,作为下级政府部门则几乎没多少可以作为的空间。想干点实事,也是鞭长莫及。”
  是以“贸”为主,还是以“工”为主?对于凭祥这个边陲小县市来说,是个难以说清楚的问题。要说重“贸”,由于目前边境贸易仍然存在关税壁垒,大额的边境贸易主要局限于初级产品,而工业品的大额交易则相对较少,在2015年前,仍然难免“小打小闹”之嫌。要说重“工”,目前整个凭祥市的工业年产值尚未突破10亿元,基础极弱,暂时未显现区位优势,发展十分困难。
  据海关统计数据,凭祥市2008年口岸的进出口货物是237万吨,货物交易值是21.6亿美元。这个数据,与凭祥市的“政绩”关系并不大。
  有心利用保税区平台开展业务的广西万通物流有限公司,则规划了面积庞大的东盟科技贸易城。该公司一位高管告诉记者:“整个边境贸易做下来,地方财政却拿不到多少好处。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科技贸易城),因为我们缺乏的是商人,要把商人留下来必须有市场,我们现在就想搞五个交易市场,带动地方的产业链发展,而且商品交易税等的收益就是地方。如果做不到这个的话永远是一个过境经济,转化不成地方经济。”
  彭欣认为,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将带动边境加工业发展,打造边境口岸经济带,提升沿边开放水平,促进边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该保税区可以充分发挥地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区的区位优势,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贸易合作。
  为了应对当前对保税区的一些挑战,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应当创新发展思路,可以开发集产品研发、技术支持、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市场营销、商品展示、维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功能。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