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袭京珠北 韶关北段春运交通面临严峻考验

2010-2-14 17:1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随着急降温天气突袭“京珠北”,京珠高速韶关北段春运交通再次面临严峻考验。昨日,记者驾驶新闻采访车从韶关站北行“京珠北”。一路走来车流顺畅,大部分车辆顺利地通过云岩高寒易结冰和雾区路段,倒是记者和一小部分驾驶员遇到了“大麻烦”——车辆挡风玻璃被一层薄冰覆盖,在雨刮性能不好的情况下,除冰效果不佳,行车视线被阻挡,行车缓慢不说,还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昨日上午10时20分,记者驾车从韶关站北上,之所以选择近中午时分出行,主要也是想避开在雾大、气温低的时段通过京珠北云岩路段。从韶关到乳源的20多公里路程,记者保持车速在90公里/小时左右。记者发现,此时车流90%以上以小客车为主,在20分钟内,记者未看到一辆大客车,记者驾车超越的大货车也只有三辆。记者电话连线韶关交警京珠高速大队民警,被告知到了年二十九,北上车流以回湖南郴州、衡阳等地的短途小客车居多,从珠三角等地北上要到中午后才经过该路段。 
  下午14时左右,记者从交警处确认京珠北一路顺畅后继续北上。快到大桥站时,记者开始看到路面电子信息板提示“小心路面结冰”,“前方有雾、谨慎驾驶”,但一路畅行之下,记者对此并没有放在心上。 
  到了大桥长上坡路段,新闻采访车开始进入雾区,但能见度还在200米以上,气温在零度左右,记者也只是开启了双闪灯。采访车向云岩坡顶“挺进”,车窗外的山岭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树木和茅草都结有冰和雾凇。正当记者欣赏“北国风光”时,开始发现车辆前挡风玻璃的视线开始模糊,记者赶紧开启雨刮器,却感觉像“刮沙”,雨刮声音不对劲且前方视线依然模糊。 
  这时,前方有一辆微型面包车停靠在路边,驾驶员也在检查前挡风玻璃,记者赶紧在应急车道停车,下车一看,采访车挡风玻璃已覆盖上一层薄冰,而雨刮刮在一旁的是一些碎冰。从未遇到这种情况的记者赶紧连线询问交警,得知由于云岩高寒路段气温在零下3度左右,而雾中湿度很大,雾在迎风的挡风玻璃上遇冷结冰。交警告诉记者,当雨刮除冰效果不佳时,可以拿随车携带的矿泉水淋挡风玻璃,待冰除尽后再上路。记者一试,果然薄冰“褪去”,记者又再度出发。 
  但过了一分钟,薄冰又卷土重来覆盖在玻璃上,且由于刚淋过水,结冰更为严重,记者驾车只能透过玻璃上的冰隙看到前方几米的路面,一下子有了“黑灯瞎火”的感觉。好在云岩坡顶不远处是云岩服务区,记者有些“挣扎”地将车辆驶进去。在停车加油的时间里,记者等待薄冰消融,并察看其它车辆的挡风玻璃,却发现大部分车辆的雨刮刮处都没有了薄冰,这才想起新闻采访车的雨刮已经有三年多没换过了,除冰效果可想而知。而这时,记者在服务区内也感受到北风凛冽,油站工作人员也戴上护耳的防寒帽,难以想象在春运期间他们一个班就要干12个小时。 
  约10分钟后,记者驾车驶离服务区,薄冰好像如影随形挥之不去,记者只能将车速控制在60公路/小时。这时,记者发现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也大部分开启了双闪灯,车速与记者的新闻采访车相差无几,没有几辆车有超车行为,大概也困扰于挡风玻璃上的薄冰造成行车视线不佳。记者开始庆幸大家虽然急于北上,但控制好车速,不轻易变道,可保相安无事。 
  但接下来,新闻采访车挡风玻璃结冰严重到路面一点都看不清了。记者赶紧打开雨刮对玻璃射水,勉强打开一个“缺口”,可以看清路面。十多个“回合”下来,记者感觉水压开始不济——车载雨刮水也快没了。没办法,记者只能再次在应急车道停车,拿出纸巾用手除冰。 
  北上的车辆接连从新闻采访车旁驶过,记者无意在这危险的场合在路面多作停留,对玻璃稍事处理后,继续开车前行,并有意识地提高车速,在挡风玻璃还没全“花”之前,尽快通过雾区路段。好不容易到了梅花站,薄冰现场渐渐解除。记者这才有心去看时间,发现从云岩到梅花,一站路程竟用了半个小时。 
  车流依然顺畅,沿途未见一宗交通事故,到了粤北收费站,每个收费卡前只有一到两辆车。京珠北年二十九是平安的一天,但记者已暗下决心,回程之时一定要把雨刮换掉,再将雨刮水加得满满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