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原本不必这么惨

2010-2-10 23: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经济危机之际,各国出口商的日子都不好过,但中国产品在美国进口市场的份额却逆势增长。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美国进口的商品中,中国产品的份额从15.9%增加到19.1%。越来越多的人将中国制造的这种“不退反进”归因于中国扶持出口的各项政策。 
  对中国来说,执行这些支持出口的政策真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这些做法的最终目的都是抑制出口产品的价格,而从中国出口产品低廉价格中获益的只有进口国的消费者。中国用自己的钱补贴外国消费者,反过来还要挨外国人的骂,这又所为何来呢?解决国内就业问题应该是唯一的理由。原因很简单,中国现在根本不缺外汇,赔本赚外汇的时代早就过去了,而且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且他们在经济增长方面又与中国存在明显落差,因此这些国家的资金会千方百计钻到中国来寻找获利机会,即使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逆差,经常项目下和资本项目下也完全有可能实现顺差,在这个美元供应“自来水化”的时代,赔本赚美元堪称最愚蠢的政策之一。
  接下来我们就要问,通过赔本出口争取来的就业机会难道没有其他替代途径可以创造吗?从表面上看,恐怕真没有。去年中国玩具和服装等传统产品的发货量状况远远好于其他出口产品,而这些低附加值产品的国内供应已经非常充裕,恐怕已没有多少扩大市场空间的余地,自然也就难以促进相关行业的就业增长。
  但仔细分析一下,情况却不尽然。许多人都发现,中国不少低端玩具和服装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甚至比在中国市场还便宜,这是为什么呢?据分析,一是因为中国国内的流通环节过多、物流成本太高,这就大大推高了国内商品价格中非制造成本的比重,而美国市场由于存在沃尔玛等高效率的连锁经销商,物流成本反而没中国高,这是造成中国产品海外比国内贵的原因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国内的商业诚信环境差,经销商总是想尽办法拖欠生产商的货款,因此许多生产商宁愿以微利把产品出口,也不愿以更高的价格在国内出售,因为前者往往能够顺利拿到货款,而后者就很难说了。
  所以,如果中国政府能够采取措施切实降低国内的商品流通成本,并大力加强国内的商业诚信建设,使生产商不必为预防货款被拖欠而提高产品出厂价,最大限度地把实惠留给消费者。鉴于中国低收入人口依然大量存在这一现实,服装和玩具等传统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的潜力应该还是很大的。中国这两年汽车销量增长迅猛,1月份的乘用车销量又比上年同期激增84%,这虽然与政府鼓励汽车销售的一系列政策有关,但政府多年来大力从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基础打扎实了,起高楼就不是难事。政府与其花大钱吃力不讨好地补贴外国消费者,不如拿这笔钱来改善国内的物流条件,为讲诚信的经销商提供付款担保,为讲诚信的生产商垫付产品退货成本。如果真能这样,中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会有显著改善,“中国制造”也就不必惨兮兮地到海外赔本找骂了。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