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建设“井喷”宜宾泸州乐山齐头并进

2010-2-1 1:3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宜宾港:四川通江达海桥头堡 
        宜宾是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港是四川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节点。昨日,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市委书记杨冬生表示,前年年底正式动工的宜宾港建设,通过一年多的扎实推进,水下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水上部分正在加快建设,相应的进港公路也将在今年内完成,“宜宾港将成为四川的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未来两年千吨巨轮可昼夜通航
        宜宾地处川滇黔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汇合,周边的云南、贵州资源富集,为宜宾港的货物来源提供了一个广大的腹地。四川攀西地区的钒钛、钢铁和贵州六盘水地区的原煤、木材以及成都经济圈内的大宗物资将通过水运顺江而下。在杨冬生看来,“如果把视野放开一点,宜滨港就不仅仅是一个四川的港口。”
        “去年,宜宾港的货物吞吐量已达到了20万标箱,远景规划是达到500万标箱。”杨冬生说,通过3年对航道的整治,宜宾已实现了千吨级船只的直达。而在未来两年,宜宾的三级航道还将升级为二级航道,让千吨巨轮昼夜均可通行。
        现在,宜宾正在抓紧推进宜宾港建设。“总投资预计13亿元,有望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建成开港。”杨冬生说,宜宾至乐山高速将于今年通车、宜宾至泸州的高速公路在2012年通车、成贵铁路通过宜宾以及宜宾机场二期的迁建,届时的宜宾人流、物流大量汇集,将真正成为川滇黔接合部的次级交通枢纽、四川南大门和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到2015年港口区崛起一座新城
        但建港口并不是宜宾人的终极目的,
        “除了把宜宾港作为一个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港口来建设以外,我们还要依托港口的建设发展临港经济。”
        去年12月18日,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依托宜宾港成立。作为全省唯一一个以“临港”命名的经济开发区,宜宾提出了“两年强基、三年突破、五年腾飞、十年跨越”的目标,到2015年,临港经济开发区的产值要突破千亿元大关。
        “这个临港经济区我们已经全面启动,总体思路是港口、城市、园区互动,形成港口群、城镇群以及产业群。”杨冬生说,这个区域未来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核心区,大概29.5平方公里;第二个层次为扩展区,或是第二期的范围,约有一百平方公里;第三个是规划区,包括江安阳春坝、南溪罗龙、长宁工业集中区、以及李庄工业集中区等。对于宜宾来说,这将是宜宾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既然是宜宾经济的新引擎,它就会有集中的投入,集中的产业打造,集中的城市建设。”杨冬生对此充满了信心,从现在开始有6年时间,这里将会形成一座新城,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形成和港口有关的一些服务业,为当地老百姓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泸州港:联合成都设立保税港区
        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泸州市政府副市长、省人大代表梁伟华昨天透露:泸州港是全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二类水运开放口岸和目前唯一拥有集装箱吞吐能力的港口。
        到2010年建成后,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将形成100万标箱的年吞吐能力。泸州港长江岸线远期可形成集装箱吞吐能力400万标箱。
        建议设立泸州保税港区
        梁伟华认为,成都市虽然目前已向国务院申报建立综合保税区。由于成都没有泸州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只能整合成都出口加工区、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和青白江集装箱(火车)物流保税中心功能。无港口和水运支撑的成都保税区即使建成,无论是物流成本、优惠政策、便捷程度都远远无法与重庆保税港区比拟。
        “作为内陆大省的四川,依托泸州港口岸线资源和长江黄金水道,整合成都物流设施和资源,设立四川省泸州保税港区,对于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推动我省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迅速提升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梁伟华建议,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港口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心节点,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与平台。我省应通过整合成都和泸州资源,设立四川省泸州保税港区,形成水、陆、空保税物流的立体格局。
        联合成都“试验区”呈报国务院
        “恳请省政府积极支持四川省泸州保税港区申报工作,待相关要件完善后及时批转
        和呈报国务院审批。”梁伟华认为,成都申报建立综合保税区,以增强开放合作的核心竞争力,这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充分开放战略的重要举措。依托泸州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整合成都建立综合保税区的资源,设立四川省泸州保税港区,可以实现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更能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
        在申报上,要充分运用“成都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创建一种新的设立模式:四川省泸州保税港区建议由省政府主办,由泸州、成都两市具体承办。采取“一港一心两区”的设立模式,即:以泸州港为重要依托,整合青白江集装箱(火车)物流保税中心,以及成都出口加工区、航空保税物流园区,全面拓展和完善保税区域和功能。在运行模式上,可以通过两市联办保税港区,将港口的物流功能和保税区的特殊政策完美结合,实行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和港区的“三区合一”。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仓储物流,对外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和售后服务维修,商品展示,研发、加工、制造,港口作业等业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