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福建船业带入8万吨时代

2010-1-6 9:2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年前夕,8.03万吨散货轮“寿山”号在连江下水,这是我省自创办船政以来建造的最大吨位的船舶,填补了福建船舶业的空白。这艘船是林财龙带领冠海建造的,作为一名在海边长大的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家,林财龙成功地引领冠海海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破浪前行,使一个民营航运小企业,一跃成为全国第八、全省最大的航运企业。他掌舵的冠海造船工业公司更是在成功建造“寿山”号后名声大振。
   得意手笔建成八闽第一艘8万吨轮船
   上周四,命名“寿山”号的80300吨散货轮,经英国LR船级社检验合格,在连江成功下水。这是福建省冠海造船工业公司受香港龙运船务有限公司委托设计建造的第一艘80300吨散货轮。
    该船2010年5月将交付香港船东使用,它的成功建造标志着福建造船技术和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并且填补了福建造船工业史的一项空白。“寿山”号总长229米,两柱间长222米,宽32.26米,深20.25米,吃水14.58米,航速14节,可航行于无限航区,也适用于一般冰区航行。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方法对船舶结构进行优化计算设计,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船舶强度与安全;同时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对氮氧化物、硫化物、压载水和污水等排放都有严格的控制措施。”林财龙告诉记者,这艘船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大量选用了高强度钢材,大大地减轻了船体本身重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船舶的载重能力,节约了造船及今后的航运成本。
    就是这样的8万吨级的散货船,香港龙运船务有限公司向冠海订造了6艘,用来运载谷物、煤、铁矿石等。
    不过,建造如此高技术含量、高难度的大吨位船,这对于2006年刚创建的一家民营船舶企业冠海来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林财龙称,“冠海人”造这艘船要克服四大难题,一是克服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的困难;二是克服没有相应的人才队伍做依靠的困难;三是克服没有现成工艺可遵循的困难,探索制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新工艺;四是克服没有相应设施设备做支撑的困难,靠专业设计院设计与指导,该买则买、该建则建、该投则投,做到实用与节约的最佳结合。
   创业历程带领渔村乡亲致富
   虽然冠海如今在造船业声名显赫,但是起家却是从航运开始的。
   时光追溯到20多年前的1981年,渔业资源的濒于枯竭,迫使连江县琯头镇壶江渔村的渔民们必须作出重大抉择:是离开大海,另谋出路;还是利用大海,寻找能够发挥优势的生存突破口。林财龙毅然选择了后者,他四方奔走游说,带领亲朋好友,多方筹集资金,带领一批世代以捕鱼为生的渔民,靠一条价值仅10万多元的木机船开始艰难创业。
   在冠海的成长历程中,林财龙靠那种不甘贫穷、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抓住了几次关键的机遇,成功实现了几次重大战略转型,成就了今天的发展。比如1983年,全球航运市场急剧衰退,两年后更是跌到了低谷,当时航运业遭受重创,林财龙却利用市场上小吨位船舶缺乏的经营盲区,作出以散杂货为主的内贸及港澳航线的决策,扬长避短,将自己船小的劣势转化成了优势。到2002年,冠海在国内航运界已树起了自己的旗帜,林财龙又看到加入WTO的商机,果断买入14万吨级好望角型船,吹响了进军国际航运市场的号角。
    瞄准商机介入造船业
    不仅如此,林财龙还把触须伸向与海运业息息相关的造船业。2005年12月,总投资达6个亿的福建冠海造船工业公司正式动工兴建。这一项目的建设带动了当地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随后,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多次专题研究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的问题,把船舶工业列入“六大重大战略产业”之一。
    瞄准世界船舶产业梯次东移的产业转移规律,我国提出了未来10到15年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林财龙说,“港口”、“生态”、“民营经济”、“台”、“侨”等是福建极具特色与优势的代名词,港口优势为造船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截至目前,成立3年多的冠海已成功承接了30多艘船舶的生产订单,其中有8万吨散货船、4.75万吨散货船、3.3万吨散货船、远洋多用途工作船等,合同总金额约13亿多美元,冠海的生产任务安排到了2012年。3年多时间,冠海已交船13艘,2009年产值达到11亿元,成为福建船舶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连江县琯头镇不仅是全国著名侨乡,同时也因为冠海而成为省内重要的造船基地。记者看到,冠海的船厂建成了5000吨、3万吨、5万吨等3座船台。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可以达到35亿~40亿元人民币,纳税5亿元。
   财富观企业家要有济世情怀
    在林财龙创业至今的20年里,他带着一批渔民,从仅拥有条价值10万元的木机船成长为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海上运输企业,并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事业做大了,林财龙更关心家乡新农村建设,他捐助乡村中小学,帮助失学儿童,补助全县困难老党员,在很多慈善领域都能见到他的身影。冠海还在福建省慈善总会以5000万元建立“冠海慈善基金”,每年拿出150万元资助慈善事业。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大地震后,林财龙在第一时间就向灾区捐款200多万元。
   林财龙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深知农民之不易,因此更加关心新农村建设。他认为,作为一个与改革开放同时发展的民营企业家,不仅要自励自助,还需要有强烈的济世情怀。2008年12月,作为福建省内知名的慈善家,林财龙再次走上领奖台,荣获“福建省慈善家”的奖杯,成为2008年福建省三名慈善家之一。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