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前行 宁波航运业走出谷底

2010-1-6 8:58: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陈杰跃宋兵俞平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宁波航运业依然逆势上扬。据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以来,宁波市净增运力68.35万载重吨。到2009年12月底为止,全市各类营运船舶达到726艘、378.39万载重吨。
● 运价指数回升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2008年上半年达到巅峰状态的宁波航运业,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一头扎进谷底。货源严重萎缩,船舶滞港待泊时间延长,一度有30%的船舶处于半停航、停航状态;BDI“高台跳水”,运价则“跌跌不休”,北方港口至宁波的煤炭运价,从最高点150多元跌至最低点20多元;70%以上船舶营运率大幅下降。
    “惨淡的时光”从2009年11月开始消退,宁波航运业迎来“曙光”。2009年11月16日,BDI再度拉出一条大阳线,大涨157点,报收于4111点。自2009年10月以来BDI连续上涨了90%,涨幅惊人。与此同时,受市场权重最大的货种——煤炭运输供需形势急剧变化的影响,沿海运价指数走势陡然上升,经过11月、12月两个月马不停蹄的上涨,至2009年12月16日,上海航交所发布的运价指数报收于2110.29点,较10月底已有近千点的涨幅。
    BDI和沿海运价指数的回暖热量“传导”到了宁波航运市场。“虽然不能与以前相比,但运价还是在涨。”宁波银星海运公司总经理吴永飞说。
    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航运企业的业务量都有所提高,部分航线货量同比回升,部分航企营运收入有所增长。
● 航企联手突围
    发展大吨位船舶优化运力结构、“大客户战略”稳定货源、“货主+船东”双重身份降低风险、开辟多元运输业务……面对困境,敢想敢闯、灵活务实的宁波“船老大”,率领船队,“危”中寻“机”,穿越“经济寒流”。
    “以前公司的船小、载重小、船型过杂,影响运力结构”,宁波太平洋海运公司负责人说。
    于是,一场“大船革命”在宁波航运企业间悄然上演。宁波恒兴船务有限公司计划建造一艘1.2万吨级的油轮;宁波绪扬海运公司自行建造并投入使用了3艘万吨轮;宁波天昊海运有限公司的1.85万吨散货船已经下水试航;镇海区的几家航运大企业逆势购入大型船舶。目前,镇海区的万吨级以上船舶已达20艘计67.9万吨,占总运力的82%,万吨级船舶占全省万吨级船舶总运力的10%以上。
    “大船革命”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据业内人士介绍,“船舶吨级越大,运行成本就越低”。目前,国内一艘万吨轮年平均可发30个航次,而镇海区的万吨轮则可提高到40多个。到2009年年底,宁波市万吨级以上船舶拥有量达到82艘、212.75万载重吨,占总运力的68.6%。
    扩展“大客户战略”——通过与大货主签订长期稳定业务合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货源的稳步增长,成为宁波航企抵御“经济寒冬”的法宝之一。据介绍,天盛、太平洋、合众、众茂等海运公司,与浙江省电煤集团等大企业签订了长期煤炭和集装箱运输合同。这种“旱涝保收”的做法保障了航企货源和利润的稳定。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宁波航运业还有一件特殊的“避险”工具——“货主+船东”。这些企业过去大多从事煤炭、钢铁以及化工品的贸易,进入航运业后,也未放弃过去的业务,这为他们依旧挺立于“风口浪尖”增加了不少砝码。太平洋海运有着十多年煤炭贸易经验,从事航运业后,企业就与附近热电厂合作,为其运输电煤。据镇海港航管理处处长刘竣介绍,“货主+船东”延伸了产业链模式,在市场行情乐观时,能赚取更多利润;而在市场行情不景气时,也因自主掌握货源,提升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至于一蹶不振。
    多元化经营为银星公司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除了主营散货运输,银星公司还利用船舶之间的互补性从事集装箱和沥青等运输业务,通过多元化运输,提升了企业整体盈利能力,规避了经营风险。
● 加快转型升级
    “复苏之路必然是长期曲折的,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接下来可能是2到3年的震荡调整期。”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长姚越云说,“对于航运企业来说,应该密切关注、认真研究中央、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已经出台的扶持政策带来的效应。”
    港航管理部门认为,航运企业应该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寻求变革和出路。“苦练内功,在痛苦的自我否定过程中,实现凤凰涅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控制风险、掌握市场动态,增强市场敏感等经营管理能力。”
    此外,专家强调,通过这次金融风暴,航运企业要从市场波动中认识到,航运业是周期性行业,要加强危机意识,并将此形成一种行业文化。“即使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也要坚持科学发展,不要过度地追求速度和扩张。”姚越云说。
    航运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企业是主角,政府则是推动者。
    “在行业周期高峰,大量新建船舶的无序扩张,导致运力极端过剩。”宁波港航管理部门的行业分析报告认为,“市场进入低谷是调整运力结构的很好机会。不管是万吨轮还是小吨位船舶,都有各自特殊的个性化的市场需求。管理部门今后要控制运力的明显扩张,引导企业从追求运力总量增长,转到更加重视运力结构、船舶质量,实现集约化经营上来。”
    2008年年底,宁波联合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成功收购宁波远洋运输有限公司,这是宁波航运业界首个收购案例。鼓励航运企业实行联合、兼并与重组,特别是强强联合,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将是港航管理部门引导航运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
    宁波港航管理部门表示,今后将加大对航运市场监管力度。另外,建立水运经济专家智囊团,定期发布水运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完善危机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减轻航运企业负担,将航运企业特别是中小航运企业的融资纳入管理范围,提供政策扶持,更好地为航运企业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