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解国际贸易术语———陆港

2010-1-4 14: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开栏语不同思想的沟通,需要同一个语境。国际贸易术语,多年来一直是全球经贸往来的通用语言,只是在制定规则我们缺少了应有的的话语权。现在,作为贸易大国,中国因素顺理成章地进入世界贸易术语的文本体系,意义十分重大。
  本报为此开辟专栏,邀请中国国际商会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修订委员会委员席平先生系列撰文,从中国因素、贸易便利化角度,解读修订解释通则的思路,介绍先后规则的承接关系。
  2009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克宁女士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对《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陆港)》讨论的建议”,将国际陆港的运作方式写入国际贸易术语,通过国际商会(ICC)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建议目的:使欧亚陆地国际运输网、非洲陆地国际运输连成一片网,陆、海、空国际运输无缝衔接,促进内陆国家和内陆地区经济发展。
  建议认为:经济意义上的“内陆地区”是远离国际港口、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地区;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是国际港口周边地区;拥有国际港口的城市是国际港口城市,其周边地区则是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
  用三个假设说明国际陆港写入对国际贸易术语的宏观经济意义:
  假设一:中国只有一个国际港口———广州港,那么,仅有珠三角有利国际贸易发展,是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中国只有一个经济亮点;
  假设二:中国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都有一个国际陆港,那么,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将是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中国内陆一片通明;
  假设三:世界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都有一个国际陆港,那么,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将是经济意义上的“沿海地区”,全球内陆一片通明。
  如果国际陆港写入国际贸易术语,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由“梯节型展发”转入“同步型展发”。
  建议认提出促进内陆发展的方法:建设国际陆港、化内陆为沿海。国际陆港是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铁路、公路交汇处,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国际商港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
  建议对部分贸易术语概念做了拓展和补充:
  “港口”泛指海港(含河港)、陆港、空港,根据港口在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又分为:装运港、中转港、目的港、卸货港;
  “航线”泛指海洋运输的航线、陆地运输的铁路和公路线、航空运输的航线;“船、船只”泛指船舶、火车、汽车、飞机运输工具;
  “船舷”泛指船舶的船舷、火车的车帮、汽车的车帮、飞机舱门的门槛;
  “船边”泛指船舶、火车、汽车、飞机的旁边;
  “船名”泛指船舶、火车、汽车、飞机的名称和编号;
  “码头”泛指海港的码头、陆港的站台、空港机坪。
  建议对13个术语中与港口有直接关系的FAS船边交货、FOB船上交货、CFR成本加运费、CIF成本、保险加运费付至、DES目的港船上交货、DEQ目的港码头交货6个做了修改。 (1)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