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洲:锻打制造业供应链王国

2010-1-3 14:3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编者按:去年初,国务院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物流业与9个工业产业一起列入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无疑是一股助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东风。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进程中,我市各地如何从块状产业特色鲜明这一实际出发,顺应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剥离出来,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浙江中捷环洲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成长历程和战略宏图,具有样本意义。近日,本报记者走进这家公司,采写了这篇报道,希望能给各地和有关企业一定的借鉴。 
  宋国安的脚步匆匆。
  身为浙江中捷环洲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他每天忙于打理一应事务:看报表、召开必要的会议、执行绩效考核、巡视加工园区、与政府部门打交道……
  年末,他的手头又多了一桩最乐意做的事:给生产业绩突出的下属写贺信。这不,公司球笼生产线创造日产量历史记录,他给承担这一项目的伍友平生产线全体员工发去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的全文还在企业内部报纸上刊登。
  这样的贺信,应该还有很多。盘点集团过去一年的业绩,不乏骄人之处:做螺丝钢生意的子公司,人均业务量突破1万吨,达到行业最高水平;生铁、板材、台州金属3个子公司实现月月赢利;杭州国联钢铁子公司单月销售超万吨。
  整个集团2009年销售额与前年的23.55亿元相比持平,“这是在价格下降20%的情况下取得的。”宋国安说,“实际业务量增加10%以上。”眼下,集团每天现金流近千万元,在玉环首屈一指,彰显了诱人的赢利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作为一家钢贸企业,中捷环洲与其他同行一样,不可避免地受到需求萎缩、市场低迷、价格倒挂等大环境的影响,以及上游钢厂抛开贸易中间商,寻求“直供”下游企业这一销售模式的冲击。但中捷环洲愣是逆风飞扬,在做大做强的路上实现漂亮一跃。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中捷环洲在危机中求得突破?
  宋国安说,是“一高三低,两要两不要”这一经营理念发挥了作用。具体说来,这一理念就是“高效率运转,低应收账,低库存,低毛利”和“要有信心,要练内功,不要赌博心态,不要预测市场底部,只把握市场趋势”。
  CEO的经营理念能顺利实践,得益于集团的法人治理结构、战略定位和实业理想。
  三级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在等速万向节球笼毛坯加工过程中,有一道叫锻打的工序。而从同行业联合到组建供应链集团,环洲经历了“三级跳”,其中的磨合过程,用“锻打”来形容最适当不过。
  ——2001年8月,玉环县7家钢材经营企业在当地体改部门的指导下实行联合重组,成立了浙江环洲钢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按规范的股份公司制度,实行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运作模式。此举被省市体改部门称为“块状经济走向整合的典范”、“中小企业自觉走联合之路的有益实践”。就在这个时候,来自山西的职业经理人宋国安受聘担任总经理。
  然而,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遭遇到一些“成长的烦恼”,最突出的就是股权均等化导致决策机制失灵,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境,部分股东萌生退意。公司审时度势,以变革创新求发展,破解面临的问题。
  ——2005年12月,环洲公司实行股权重组,重建法人治理结构。中捷控股集团以51%股份控股环洲,后者拥有主导性股权,经营决策渐趋科学。
  ——2009年9月,企业正式更名为“浙江中捷环洲供应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省首家供应链企业。所谓供应链,就是相互间通过提供原料、零部件、产品、服务的厂家、供应商、零售商等组成的网络。打造这张属于自己的网络,中捷环洲朝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真正形成“第三方物流”迈出关键一步。
  拓业务:形成制造业物流价值链
  在玉环,一个拥有2000多家企业、年产值250多亿元的汽摩配制造业,是孕育生产性服务企业“环洲”的土壤。
  “环洲”,顾名思义,有“立足玉环,环绕五洲,雄冠天下”之意。企业的标志就是一只鼎托着一个地球。一开始,公司就秉持“质优价廉、九鼎一言”的经营宗旨。
  当初,玉环钢材经营市场竞争无序、经营状况混乱,汽摩配企业常为原材料进货渠道不畅、价格高苦恼不已。
  “环洲钢业”应运而生,增加了在钢厂中的话语权,钢材资源有了保障。采购由原先的陆路运输改为水运,直达大麦屿码头,直接降低了运输成本。如今,环洲公司占地300亩,并正在建设一个装卸码头,做大物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些年,公司将钢厂给予的政策优惠和降低的运输费用,让利给汽摩配生产企业,使其每吨受益上百元,有效地节省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立足钢材流通主业。中捷环洲改变传统“三差”即时间差、空间差、批零差的简单买卖方式,加快现代流通转型,不断创新经营业态,调整经营结构。他们采用“母子公司管控模式”,陆续成立了7家子公司,经营由单一的工业用钢材向生铁、钢板、建筑用钢材拓展,形成覆盖汽摩配件产业所需原材料的较完整的价值链。
  做深、做特金属延伸加工。中捷环洲实施年产400万只汽车等速万向节内球笼精密成型加工技改项目,采用精密温锻成型+冷精整联合工艺生产汽车等速万向节内球笼毛坯,提高了产品精度、成材率和性能稳定性,减少大量后续加工,大大降低汽摩配企业的生产成本。去年,中捷环洲实现280万只的产量,占玉环市场的60%。
  布棋局:构建物流配送新体系
  中捷环洲的战略目光,已不局限于玉环海岛。 
  “立足玉环、扎根温台、覆盖浙江、挺进长三角”,是他们的网络布局总方针。为此,集团已着力“开疆拓土”,在杭州建立了浙江国联钢铁有限公司,在台州市区建起了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在温州干脆组建一个分公司,在上海、无锡分别设立了项目部。集团分销能力变强了,市场空间拓展了,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有了坚实基础。 
  这还不够,中捷环洲专门组建了台州捷特物流有限公司,购置了50余台车辆,拥有挂靠车辆百余台,建立企业自身物流配送体系,逐步推行共同配送、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新模式,形成了钢材从采购到加工直至给终端用户的完整物流链。目前,捷特年物流配送能力已达数十万吨。
  做物流,可以对“时间就是金钱”作最好的诠释。着眼于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中捷环洲完善了一个叫锐智的ERP信息管理系统,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充分发挥强大的信息、加工、仓储、码头装卸、配送功能,最终建成一个浙东南最大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客户还可以通过远程查询系统,放心地享受全方位服务。
  “可以这样理解‘供应链’,就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作为一个勤勉而有思想的CEO,宋国安道出了中捷环洲的新理想,我们希望通过打造自身核心企业,携手融合钢铁生产企业、下游客户和金融服务企业,稳步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通过建立钢铁物流战略合作供应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把环洲打造成一艘“现代物流航母”。
  中捷环洲的目标是,到2015年,在大麦屿码头等基础物流设施的支撑下,实现年销售收入120亿元。这样的未来不是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