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重组是钢铁业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2010-1-27 1:5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三)进一步加强对实施大集团战略重要性的认识
    从上期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钢铁企业为提高产业集中度而兴起的如火如荼的联合重组、实施规模扩张战略,已成为企业的最高发展战略,而这一战略在有些国家、在国内有些省市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或省级战略的层面。
    世界钢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钢铁企业的特点而言,所谓的做优做强,是必须建立在钢铁企业规模大之上的。企业规模上不去,就失去了与外国大公司竞争的前提。尤其是对我国和各省而言,企业没有一定的规模,很多经济社会问题都难以解决。在很多时候,规模也是一种能力,不仅有规模经济一说,而且面对经济风险时,规模大的经济实体也有更强的抵御能力和更大的回旋余地。钢铁企业的做大与做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做大做强,才能抗击国际市场上的风浪,取得与竞争对手的平等发言权和影响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规模就是生产力”,“产业集中度也是竞争力”,“联合重组同样是硬道理”。
    目前,国内钢铁工业和河北钢铁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由联合重组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变革调整来推动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结构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尤其是河北钢铁产业集中度过低、钢铁企业过于分散的状况已到了必须彻底改变的关键时期,在目前国家已明确不能以新建项目进行扩张发展的情况下,只有通过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为产品结构、工艺技术装备结构和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提供组织保障,并为河北钢铁产业升级及战略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进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联合重组、规模扩张战略,集中体现为实施大集团战略。因此,实施大集团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联合重组、“抱团取暖过冬”,而是从河北一亿吨钢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建设世界级大钢铁集团和河北经济强省、支撑中国立足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的战略高度出发,去加快河北钢铁企业的整合,加快大钢铁集团的规模扩张,“着力支持优势企业发展,培育在全国有地位的大型钢铁龙头企业”,其本身不仅有利于河北钢铁产业升级,更为重要的是在于它具有全局性的整体战略意义。
    可以说,实施大集团战略、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振兴河北钢铁业和发展河北经济最重要的战略。
河北钢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基本路径的选择
(一)实施大集团战略的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转变、建设经济强省为目标,以国家启动和深化新一轮沿海开发战略为契机,以迎接后危机时代到来的挑战为动力,以“转型发展、联合发展、改造发展、升级发展、科学发展”为振兴河北钢铁产业的理念,以“政府引导,企业互动,市场化运作,配套政策支持”为指针,与河北钢铁产业布局调整、钢厂搬迁、淘汰落后、技术改造、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产品专业化生产分工与协作体系、拉长延伸产业链等工作相结合,以现有大型骨干企业为依托,以资产、资本为纽带,采取控股、参股、代管、外包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联合重组,积极推进“百万吨级钢企入集团、千万吨级钢企创一流、五千万吨级钢企争第一”的大集团战略,大力提高产业集中度,进而推动河北钢铁工业的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持续发展。(二)实施大集团战略的目标
    主要通过战略性兼并重组扩大发展的途径,在2015年前,重点培育1家钢企(河北钢铁集团)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拥有5000万~8000万吨钢产量的大钢铁集团并入围全国前五大钢铁集团行列;积极推进3~5家具有较强实力的钢企在全省范围内或突破省域实施战略性兼并重组。到2015年,前5家钢铁集团均实现实质性联合重组,且钢产量占全省钢总量的比重达到70%以上。(三)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点取向
    实施大集团战略应放在全省经济大布局、沿海开发战略大布局中进行系统规划,必须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
    结合河北区域经济和钢铁工业发展走势及已形成基础优势的实际情况,建议:重点抓好六大钢铁集团的组建发展,即以河北钢铁集团为主导优先发展,同时,重点支持渤海钢铁集团、津西钢铁集团、纵横钢铁集团、新武安钢铁集团、长城钢铁集团加速发展,尽快成为河北经济和钢铁工业六大支撑的优势企业,形成河北钢铁企业“集团军”;同时,配套发展旭阳焦化集团。以此“6+1”集团,形成河北钢铁工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核心内容。具体意见是:
    1.河北钢铁集团可在现有精品板材、优质钒钛制品和优质建材“三大生产基地”布局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京唐港乐亭工业区、黄骅港渤海工业区主导钢铁基地建设,可采取股份式参股或控股重组并购有关联的民营钢铁企业,在省内外加快扩张发展到5000万~8000万吨以上规模。
    2.积极支持渤海钢铁集团向沿海丰南工业区搬迁,并取得实质性发展,进而反向并购内地相关联钢铁企业,发展到1000万~1500万吨规模。
    3.支持纵横钢铁集团在渤海新区布局发展,充分利用沧州本地钢材需求量大的市场优势和临近天津、山东、辽宁等销售区域的位置优势,以及占地面积15500亩,以建设优特品种钢生产基地为重点,联合重组石、邢、邯一批民营钢铁企业,发展钢铁产业,在现有900万吨钢产能的基础上,通过联合重组扩张,发展规模可以达到1000万~1500万吨左右,力求打造成为全国第二大民营钢铁企业。
    4.支持津西钢铁集团以建设优质型钢基地为重点,并购周边有生产型材传统的丰润钢铁企业以及遵化市钢铁企业,在内地布局,发展规模可以达到1000万~1500万吨。
    5.支持新武安钢铁集团在内地布局,向更紧密层发展。应在重新审视市场定位、产品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核心企业和主导产品发展方向以及向园区建设集聚发展的重点,按照现有产能,发展规模可以达到1500万~2000万吨。
    6.在进一步调研长城钢铁集团能否取得实质性联合重组可行性的基础上,再研究做好其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集团发展定位,其规模可以达到1500万吨左右。
    7.鼓励和支持旭阳焦化集团与以上“六大钢铁集团”加强合作,相互交叉参股,共同投资,配套发展河北钢铁工业。
    8.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并购重组必将呈现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趋势。河北重点支持的大钢铁集团条件应是:(1)有领军人物并能形成领导核心力量。(2)母公司或说核心企业应是有一定的规模实力并具有先进高效的生产装备和各种综合能力、能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型优势企业。(3)具有集团化运作能力。即:至少应有统一、明确的集团发展战略、集团组织管控体系、经营模式、企业文化支撑,以及较强的资本运营和融资能力,特别是在政策层面,还应具有能获得各级政府支持的能力。(4)能够联合重组一批其他钢铁企业,使河北的钢铁企业个数减少,并能在淘汰落后钢铁产能、节能环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5)重组后的各大钢铁集团应是可持续发展的。即: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包括国内外)优化并合理配置资源,实行深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优化企业集团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资讯信息流,实现企业经营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柔性化的结合;尽快通过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实现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以此保障和支撑企业集团实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6)由重点支持的几家大钢铁集团构成更强大、更平衡的行业内经济实体,同时,也成为最重要的全省钢铁行业经济合作、协商的平台,该成员企业必须具有行业的代表性、责任性和行动力。(四)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阶段步骤
    从总体上讲,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主要是突出重点,以河北钢铁集团成功组建的经验,推动其他五家钢铁集团创新组建模式,力求以资产、资本为纽带,核心企业在集团战略规划、集团组织(体制)管控、集团运作方式、经营模式、资本运营、企业文化等方面都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做到统一规划发展、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口径统计。
    第二步,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推动“六大钢铁集团”联合重组其他民营钢铁企业,加快向外扩张,力求使目前31家1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减少到20家以内;使100万吨以下的小钢铁企业减少一半(大体为30家左右)。
    第三步,择机推动河北“六大钢铁集团”之间的整合,并向外省企业扩张,瞄准阿赛洛-米塔尔、宝钢集团进行竞争,力求能产生一个规模与河北钢铁大省相适应的8000万吨以上的世界级钢铁集团;同时,将100万吨以上的钢铁企业减少至10~15家左右;使100万吨以下的小钢铁企业,尤其是生产普碳钢的或缺乏特色的以及独立炼铁或独立轧钢的小钢铁企业,全部纳入“政府引导、企业自愿”联合重组的范围,或依照环保法规要求将违规企业关停淘汰。原则上到2015年全省每个钢铁企业年产钢量都能达到100万吨以上(有特色的企业除外),并从全省“一盘棋”上形成“大、中、小”合理优势互补的产品生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体系的大布局。
    宋继军:国内资深钢铁经济研究专家,新华社行业特聘经济分析师、河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秘书长、河北省冶金行业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