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上水平以物流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0-1-27 1:3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会长 何黎明
一、200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些特点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连续推出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我国GDP全年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5%。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9年全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长13.8%。反映宏观经济发展的先行性指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12个月回升,10个月保持在50%以上,12月份达到56.6%。
在经济总体形势回升企稳的推动下,在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神鼓舞下,我国物流行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运行速度止跌回稳,为国民经济较快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初步测算,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可达7%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约在8%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比上年略有下降。
回顾2009年我国物流业发展,有以下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国务院发布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各地区、各部门共推物流业发展。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物流业需求萎缩,市场低迷,困难加剧,信心不足。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促进物流业发展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极大地提振了全行业的信心,提升了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全局发展中的地位。
物流业发展受到国务院有关部门重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在内的15个部门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已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国家发改委设立专项资金,对列入《规划》的“九大工程”以贴息贷款方式予以支持。第5批93家试点物流企业经国家税务总局发文确认,物流税收试点企业总数已达487家。商务部组织开展了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创建和评审工作,首批46个示范城市名单已经上网公示。财政部设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服务业聚集功能区专项资金,对农村物流、商贸物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2009年1月1日起,国务院批准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到年底已有13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站点1430个,占全国同类站点的74%。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有效引导和推动甩挂运输的发展。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铁道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委、国家邮政局、民航局等部门,都在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研究落实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深入调研,提出了税收、交通、投融资、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六个方面的“60条”政策建议,为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政策作决策参考。
各级地方政府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力度。全国已有超过半数的省份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上海市确定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制定了8项具体扶持政策。已有47家物流企业享受了差额征收营业税的试点政策;99家物流企业享受了洋山保税港区免征物流运输等环节营业税的政策。河北省开始实施推进物流业发展的“六大工程”,并谋划100个物流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人大立法组正加快制定《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推进物流业法规建设。成都市强化物流办职能,确保规划落地。沈阳市、青岛市出台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鼓励工商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一些省市政府还成立了主管物流工作的常设机构,开始制定相应的专项法规,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好转。
第二,物流市场总体上企稳回暖,结构性变化明显。
2009年,是我国物流业应对危机走向复苏的一年,也是物流格局加快调整的一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结构性变化。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前低后高,第一季度下降3.3%,上半年下降0.8%,第三季度转为增长2%,四季度增长15%。在社会物流总额构成中,进口物流总额同比下降13%;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8%。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汽车、家电、电子产品物流高速增长;基础设施建设、灾后重建等物流需求大幅增长;农产品、食品和日用消费品等物流需求稳定增长;与此相关的城市配送、仓储中转、货运快递等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从区域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受外需萎缩影响较大,增速放缓;中西部地区以内需为主,加上产业转移,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第三,物流企业向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扩展。
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形式多样,步伐加快。如,中外运长航集团合并重组,中国邮政集团完成了速递和物流两大专业总部的整合。福建、河北、河南等地交通运输行业整合重组,辽宁、河北、山东和广西等地港口资源整合。诚通集团与中铁快运、中铁集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江苏新宁物流作为首批创业板公司之一,开始在深交所挂牌交易。专攻医药物流的九州通和专攻冷链物流的山东荣庆等物流企业,先后获得投资机构注资。中小型物流企业探索新型联盟模式,实行组合式营销。一些物流企业与大客户结成战略联盟,在承包物流业务的同时,参与客户营销活动。一些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与重点城市结盟,参与当地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开发和运营。通过物流资源要素整合,物流企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9年,中国物流企业50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7%。
物流企业走专业化服务的道路。中远物流侧重于供应链的高增值及与海运业和跨国运输相关的物流服务。中储物流以仓储资源为基础,形成现货市场、动产监管、大宗贸易、加工配送、货运代理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物流业务模式。马士基航运、普洛斯地产及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纷纷采取更加稳健务实的经营策略。远成集团在巩固铁路干线运输的同时,开辟公路新干线,发展区域配送。顺丰速运在地面网络加速覆盖的基础上,成立航空公司,首架自有飞机开始运营。许多物流企业的创新型业务和增值型服务,如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金融、保税物流等显示了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第四,产业物流加快融合互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增强了共识。国务院把物流业与其他九大产业一起列入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表明物流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重视。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近500位代表到会,100多家企业提供了书面材料,30多家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现场对话,交流了联动发展的做法与经验。总体来看,汽车、家电、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速度加快,供应链一体化增强。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集中整合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业”联动逐步延伸到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供应链金融介入产业链物流运作。
2009年,在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分别达到12万亿元和27.74万亿元,因此带来流通业物流量快速增长。传统的各类批发市场提升改造物流功能,连锁零售企业重构物流系统,新兴的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期货交割等业态,越来越依赖于第三方物流企业。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物流予以重点关注,提出了具体政策。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区把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给予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动。
第五,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
2009年,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铁路全年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超过“九五”和“十五”的总和;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全年全社会公路水路民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万亿元,同比增长31%。新增公路通车里程9.8万公里;新增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96个;改善内河航道里程1192公里;民用机场航站楼总建筑面积增加66万平方米。2009年,我国新修通高速公路4719公里。到2009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6.5万公里,继续居世界第二位。
在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背景下,物流园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联合会收集到的10个省会城市、3个直辖市的数据,这13个城市规划、在建和运营的物流园区有132个。前几年运行情况较好的物流园区,如北京空港物流基地、苏州物流中心等实现了逆势增长;浙江传化物流基地、济南盖家沟物流园区等加速连锁复制;普洛斯中国地产被收购之后,继续发展物流地产业务,其他国外物流地产商也在加快征地建库的步伐。
第六,物流行业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编制的《2009年~2011年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基本定稿,一批新的行业标准正在抓紧制定。依据《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评审认定的A级物流企业已有743家。被评为物流行业A级信用的物流企业已有92家。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定期发布,企业物流统计工作逐步扩大,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受到国务院领导重视和社会广泛关注。开设物流专业的各类院校发展到2000余所,在校生突破100万人;超过10万人参加了物流师资格培训,其中近7万人取得高级物流师、物流师和助理物流师资格。物流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仅第八次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就收到论文860篇,研究课题112个,国内外、台港澳、产学研各界近千人参加了年度物流学术盛会。
在回顾总结2009年物流工作新进展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比如,企业物流“小而全”、“大而全”,社会化需求不足;物流企业“散、小、差、弱”,供应服务能力不强;物流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不规范竞争等。更为紧迫的是,《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的进度,与物流业发展的需要差距较大。比如,缺乏国家层面落实《规划》的“实施细则”,具体政策亟待落实;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分散使用、重点不突出;国家层面落实《规划》协调难度大,需要加强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二、2010年我国物流业发展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贯彻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关键年。中国物流业经过30年持续高速增长,总量已达到相当规模,但粗放式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物流服务体系还不能够适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虽然步入复苏进程,但许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经济虽然企稳回升,但一些深层次问题还需要解决,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体要求、大政方针和主要任务,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也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物流业结构调整和业务转型,全面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根据物流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实际,我们应该特别关注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物流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随着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经济将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因此,2010年我国物流业增幅将会高于2009年。社会物流总额估计会有15%左右的增长,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可达10%上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将会继续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物流业的需求结构、地区结构、行业结构等,都会加快调整的步伐,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物流市场的专业细分化速度加快,物流服务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明显。从供需结构来看,一般性的服务、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服务,难以满足专业化、个性化需求;专业化、定制化、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严重不足。从发展趋势看,能够适应企业专业生产需要的专业物流服务,适应精益化生产需要的精细化服务,将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而缺乏专业特色、简单粗放的物流企业生存空间将会进一步压缩。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相配套,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等多业融合,供应链一体化服务需求将会快速增长。
第三,物流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加大,兼并重组加速。
按照目前情况分析,国际油价进入上升通道,通胀预期增强,人力成本、土地资源成本继续升高,物流企业运营所需的各种要素价格呈上涨态势;加上市场竞争加剧,服务价格难以相应提高。受成本和价格的双重挤压,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将进一步缩小。与此同时,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更多地向物流企业注资,推动物流企业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物流企业出于“抱团取暖”的需要,也将进行新一轮的整合与重组。
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城镇化对物流业的影响。
近年来,特别是2009年,国务院密集出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与政策,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在经济发展的推动和国家政策鼓励下,我国每年将有100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镇,对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重视区域物流一体化和城镇化发展,适时调整物流服务布局,更多地关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同城化发展地区以及城乡一体化的物流服务。
第五,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新格局对物流业的影响。
由于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形成。一批客运专线建成投用,铁路运能将快速释放,为客货分线创造了条件。高速公路网逐步形成,公路运输格局将有新的调整。公路为铁路和水运集疏运功能进一步显现,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联运、转运枢纽面临重新布局。各地贯彻《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建设将会加快进度。如何按照《规划》的要求,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将是一个新的课题。
第六, “低碳经济”对物流业的影响。
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我国政府为此作出庄严承诺,减排目标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低碳经济”的要求已对“绿色物流”形成某种倒逼机制,物流运作模式必须作出重大改变。
此外,还有许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比如,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外贸结构多元化带来的物流格局变化,我国企业“走出去”引发的物流需求,以及国外物流的新动向等等。我们要密切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深入研究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调结构、上水平方面多下工夫,以适应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三、关于物流政策的落实问题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抓紧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国务院通过《规划》已有11个月,3年规划期即将过去一年,落实物流业具体政策的时间已经相当紧迫,广大物流企业翘首以盼。我会经过深入调研,感到以下几个方面,是业内反应最为强烈的问题。
第一,适当调整物流业税收政策。
按照物流业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和公平税赋的原则,将物流业仓储等环节营业税税率统一调整为3%;抓紧解决物流税收试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放宽“自开票纳税人”的相关规定;在3年规划期内,对试点物流企业营业税实行减半征收;仓储设施土地使用税税率,以2006年底为基数,按照低档、下限调整;出租仓库只缴纳单一的营业税,取消库房租金适用税率;允许物流企业以营业税享受增值税转型政策,支持物流企业设备更新;允许物流企业统一计算与缴纳所得税,支持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研究设计物流业专用发票,为“一票到底”物流业务提供方便等。
第二,改进和规范交通管理。
清理各类“大吨小标”商用车辆目录,从根本上解决“大吨小标”商用车的管理问题;进一步控制收费公路规模,撤并收费站点;研究相关管理办法,为城市配送车辆进城通行停靠和装卸作业提供便利;建立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服务体系;支持甩挂运输发展;切实解决大件运输的相关问题;借鉴国外做法,推动中置轴挂车在国内的开发和应用;清理各地不同执法标准,设立全国性的统一执法与处罚标准。
第三,切实加大投融资力度。
积极引导商业银行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放宽物流企业贷款融资条件,降低其融资成本。鼓励金融机构对信用记录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只是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物流企业给予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物流业融资,发挥民间金融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满足民间多样化需求中的独特优势。建立支持物流企业贷款的专业担保机构,开展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为物流企业上市、发行债券和其他融资创造方便条件。探讨建立“中国物流银行”。
第四,进一步完善土地政策。
对纳入国家规划的物流园区土地征用给予重点保障;对重点物流企业以原划拨土地改建物流项目的,应优先办理土地出让手续;物流企业异地搬迁,原土地拍卖所得可返还用于搬迁安置;建设多层库房的,应减免相关规费。鼓励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地兴办物流企业,或交给物流企业托管经营,支持盘活存量土地资源。对于资金短缺而成长性又较好的物流企业,允许其租用物流园区土地进行项目建设。重点物流项目用地,在地价上等同或低于工业用地,相关规费按照下限收取或减征、免征、先征后返。
第五,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
要进一步明确支持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政策导向,从工商登记、财政税收、统计信息、法律事务等经济管理的各个层面,对物流企业进行界定,明确物流行业的主体地位和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要允许物流企业分支机构使用总部取得的各类资质,简化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内部产权转让程序;为物流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提供方便,允许物流企业设立非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加快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工作进度,开展重点物流企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第六,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要把“两业”联动作为推进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制造企业物流服务社会化;大力支持物流企业增强一体化服务能力;整合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构建物流服务市场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鼓励物流企业托管置换制造企业物流要素;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建立分行业的物流运行评价体系;采取鼓励联动发展的财税政策;组织实施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
2009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60条政策建议,9月份就已提交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相关文件,与有关部门协调。作为行业社团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将把推动物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作为新一年工作的头等大事,继续为政府和企业搞好相关服务工作。
2009年中国物流业的新进展已经载入史册,2010年的艰巨任务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业调结构,上水平,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