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从大到强”进行时

2010-12-6 15:0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外贸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外贸发展方式的冲击。在有关市场人士看来,中国外贸虽然规模庞大,但既有“内忧”也有“外患”:我国外贸还有一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地方;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处在国际贸易分工价值链低端、贸易不平衡等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要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型的发展诉求愈发强烈。   维基泄密气候谈判玄机 美国阴谋论震惊坎昆 多银行仅供16央企房贷
  发改委:12月CPI不会破五 深圳民间吸金泛滥 高回报诱上钩 专家称潜在通胀可达30% 579家债主云集太子奶债权人大会 盘点最有出息富二代美女(组图) BTV长盛:没通胀就没有财富增长   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前不久,本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赵忠秀。
  外贸转型须主动而为
  记者: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赵忠秀:从国内形势看,我国仍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任务,经济结构升级的压力将持续存在,社会发展的空间也十分巨大。从国外形势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优化资源配置的步伐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经济的互动越来越强,关联度越来越高。后危机时代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美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的模式有所收敛调整,国际需求萎缩,同时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
  我国外贸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外贸数量和规模发展较快,质量和效益提高较慢;工业制成品出口技术含量偏低的产品所占比重还较大;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所占比重还比较低;外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的约束;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口规模和结构也将持续扩大和优化;随着外贸规模的扩大,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
  记者: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外贸还有哪些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地方?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需要外贸发展方式作出哪些适应性的转变?
  赵忠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相应地,外贸发展方式也要转变。
  记者:加快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是“十二五”期间外贸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更好地处理扩内需与稳外需之间的关系?重视发展内需是不是意味着对外需的放松?
  赵忠秀: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应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要破除将外需与内需对立的错误认识,内需不足不是由于出口旺盛造成的。
  发展内需绝不局限于吃饭穿衣这样狭窄的领域,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空间巨大,欠账很多,大有可为。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我国稳定外需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性。应当进一步稳定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市场多元化、企业“走出去”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促进内外贸一体化,降低国内流通交易成本和国际贸易交易成本。
  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记者:我国出口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加剧,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赵忠秀:企业层面,要加强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出口价格过低和市场过度集中引发的贸易摩擦。面对实际发生的贸易保护主义事件,企业应当积极应对,不回避,不搭顺风车。政府层面,积极进行双边、区域和多边贸易谈判,就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磋商和沟通,为中国企业争取宽松的外部环境。积极利用区域和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针对中国企业的歧视性保护主义措施进行反击,以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利益。社会中介层面,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组织、协调功能,应对和反击贸易保护主义,同时监督企业自律,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
  记者: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长期贸易不平衡不利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要作出哪些主动性的转变?
  赵忠秀: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加快培育战略型、支柱型产业,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品牌、技术和营销为重点,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大力推动外贸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实现对外贸易规模、效益同步增长,使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更加优化,促进外贸发展从低端要素向高端要素转型。
  记者:成为贸易强国是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2009年我国出口居世界第一,进口居世界第二,已是贸易大国,那么还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入贸易强国的行列?
  赵忠秀:严格来讲我国是货物贸易大国,要发展成为贸易强国,除了强化传统优势以外,必须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增强价值链优势。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确立服务贸易在新一轮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加大制造业企业创新力度,创造新型资源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发挥战略产业的前向连锁和后向连锁的拉动作用,高度重视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记者:当前,我国处在国际贸易分工价值链低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自主品牌不足10%。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必须更加注重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转变。“十二五”期间,较为合理的加工贸易调整的量化目标是什么?当前外贸企业转型是否具备足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为促进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国家层面还应该给与哪些支持与鼓励?
  赵忠秀:一方面,有实力的企业将通过集约型发展模式进行技术创新,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逐步向国际分工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廉价仍是我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中国也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展加工贸易、代工、贴牌的贸易方式,延续劳动力为基础的比较优势。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接近50%,“十二五”期间可降至略高于40%的水平,这有利于优化我国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地位。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政府应积极鼓励,在技术升级和创新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创新发展的激励和压力环境;鼓励企业创新自主品牌,为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更优惠和更有保障的融资支持,建立起相应的鼓励机制。
  人民币适度升值是利好
  记者: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您对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有多高,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会有多大,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赵忠秀:短期看,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出口,会降低出口企业利润,并且可能因出口减少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并降低中国吸引FDI的优势。长期看,适度的人民币升值促使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淘汰落后产能,有利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中国外贸结构调整。出口企业应积极使用各种外汇市场工具如期货、期权、掉期等进行套期保值,提高适应汇率波动的能力,并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提升技术含量,提高议价能力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