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工程连通城乡市场

2010-12-6 10:1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贵州农民刘高荣最近挺高兴,因为一条4米宽的水泥路刚刚修到了他家门口。与双向6车道、8车道的高速“大动脉”相比,老刘家门口的这条路可谓是一根“毛细血管”,但却让他家出产的农产品可以直达省会贵阳。 
  刘高荣是贵州省息烽县青山苗族乡马路岩村二组的村民。“过去进组路没有硬化,一下雨车子进不来,玉米收割了还得靠人背到公路上。”刘高荣说,公路止步于村口,地里的农产品出去难,外面的商品要进来也难。 
  四川大学西部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杨明洪指出,中国实施基础设施向下延伸的“毛细血管”工程,使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更直接、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对农民增收、扩大消费和统筹城乡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息烽县共落实财政奖补资金1400万元,完成96条进组路硬化。马路岩村二组新修的这条路长约4公里,使刘高荣等29个农户受益。“修路用的300吨水泥、1992方沙石来自政府的财政奖补,村民投工投劳,不需要出一分钱。”马路岩村支书谢忠明说。 
  近年来,中国在农村推广税费改革,规范农村分配制度,遏制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乱摊派。改革为农民减轻了负担,但村级收入减少,一些集体公益事业得不到及时的建立和完善,“无钱办事”现象在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农村尤为明显。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还需解决近千个乡镇通沥青路或水泥路、上万个建制村通公路,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 
  “过去农民想修路却没钱,修好的没钱养护也损坏严重,”息烽县财政局副局长张天伦说,现在由政府投入资金,村民自己开会商定怎么修,解决了农民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受益面最广的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统计显示,中国近5年里新增农村公路53.3万公里,到今年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可达到345万公里。从2006年到2009年4年间,中国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7528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1661亿元,很大比例在向西部倾斜。 
  西部大开发之初的2000年,贵州不通公路的建制村有近万个,而到今年年底,已经实现了95%的建制村通公路和96%的乡镇通沥青路。在新疆,2009年,农村公路完成建设投资35.9亿元、建设里程12462公里,投资规模、建设里程创历史新高。 
  在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平桥村,当地农民对于“通路”与否的利弊深有体会。“同样一片山上种大葱,前山通路,收割运输成本低;后山没通路,收益明显少一些,土地流转的价格都差了一截。”村支书安昌美说,明年村里的头等大事就是把路修上后山。 
  杨明洪表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的投资和消费环境。伴随着公路的延伸,一批蔬菜、茶叶、农副产品加工、手工艺品生产龙头企业纷纷在西部农村建立基地,让不少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家电、农用车甚至小轿车也随着公路、有线电视、宽带的延伸覆盖“山上下乡”,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 
  在西北的甘肃省,近年来农村公路投资占全省交通建设投资总额的比例不断攀升,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葡萄,兰州的百合、玫瑰,天水、平凉的苹果,陇南的油橄榄等特色农产品在农村公路的支持下与市场的距离缩短,产业化进程加快。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说,西部大开发前十年最明显的成果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但是在“富民”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新的十年大开发中,西部地区仍需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县通高速”“村村通公路”等基础工程。 
  根据中国《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20年,中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都要通沥青(水泥)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0万公里。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