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口岸“十一五”实现新跨越“十二五”再绘新蓝图

2010-12-6 8:5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码头装船作业 
“十一五”实现新跨越

  “十二五”再绘新蓝图

  市商务局、口岸办负责人谈武汉口岸建设发展

  武汉

  口岸

  武汉口岸大通关专版栏目设置

  1、口岸要闻:武汉口岸新近发生的重大、重要新闻,主要做本版的头条新闻。

  2、政策导航:主要刊载口岸相关政策法规等静态性文章。

  3、业界动态:反映武汉口岸各查验单位、服务、运输、代理企业的动态新闻,以消息和简讯为主。

  4、口岸公告:

  (1)汉申直达船期公告;

  (2)武汉航空口岸定期国际航班公告;

  (3)武汉铁路口岸公告;

  (4)武汉口岸查验单位的公告;

  (5)武汉口岸相关企业对外公示的各项服务公告。

  5、企业巡礼:主要刊载介绍口岸和服务、运输代理企业的文章,每期只介绍一家单位,文字在1500字内,可配图片。

  6、口岸精英:不定期刊载口岸查验、服务、代理单位在“武汉大通关”建设中锐意改革,勇于开拓,表现突出的领导、企业家和职工代表的文章。

  7、口岸通关大家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口岸大通关”建设的意见与建议,刊登专家、学者、行业知名人士和著名咨询公司进行口岸大通关学术交流、论坛的理论性文章。

  8、口岸知识:口岸相关普及性知识的文章。

  9、域外来风:境外口岸设施及管理的相关文章。

  专版编辑部设在长江日报社

  地址:汉口长江日报路2号 邮政编码:430015;

  联系电话:85809463

  投稿邮箱:whkadtg@163.com

  口岸要闻

  口岸作为我市进出口的客、货流及其交通工具的通道,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门户,具有跨行业、多部门执法和服务的特征,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加强口岸各单位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快捷、畅通、安全的出入境通道。我市作为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拥有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丰富口岸资源和贯通南北、承接东西、通江达海、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已形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口岸。

  “十一五”期间,我市口岸发展现状如何?《武汉市“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坚持口岸大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口岸大通关活动,不断优化通关环境,确保口岸安全畅通,改善我市投资环境,促进我市开放型经济协调发展?本报记者就此专程采访了市政府口岸办公室林肖滨主任。

  问:“十一五”期间口岸发展现状及评价?

  答:“十一五”期间,我市口岸通过大力推进“大通关”建设,口岸通关环境明显改善,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口岸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口岸布局方面,武汉目前有两个一类口岸(天河机场航空口岸、武汉港水运口岸)。两个二类口岸(铁路口岸、公路口岸)。航空口岸开通了武汉至香港、澳门、台北、日本福冈、韩国首尔、越南胡志明市等国际(地区)航线,以及武汉—广州—巴黎等17条航班号共享航线以及一条货运航线。武汉水运口岸:武汉港获准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共有4个外贸码头:青山、杨泗港、阳逻港、白浒山码头。每周武汉至上海港有33个固定班轮,6个直达至上海洋山港江海班轮。公路口岸即将投入运营。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获批运营、武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拓展,初步形成了水港空港并举、铁路公路补充、特殊监管场所为网点的全方位开放、功能布局合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口岸格局。在口岸业务方面,预计今年,全市口岸完成外贸进出口货运量900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5万标箱,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32万人次,均创历史新高。谈到对口岸的评价,我想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口岸通关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 和“开放先导”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口岸大通关建设若干意见》、《武汉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从区域发展格局中谋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举措,推进口岸物流的综合协调机制,坚持改善基础设施,加强区域通关合作,建立多式联运的口岸物流,提高国际货物中转能力,有效提升了经济竞争力,水运、航空、铁路和公路口岸均取得了较大发展。

  一是水运口岸通关效率和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根据《武汉市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市政府制定了《武汉市江海直达航运补贴专项资金实施办法》,使水运口岸业务量稳定增长,监管设施明显改善,口岸的跨省域辐射力进一步加强。这大大提升了武汉港口的竞争力、幅射力和聚散功能。阳逻港口岸联检大楼投入使用,阳逻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已建设,港口吞吐能力达80万标箱。自武汉港开通“江海直达”航线后,湖南、重庆、四川、河南等省市的外贸货物先后选择在武汉港中转。

  二是航空口岸稳步发展,出入境人数创历史新高。

  “十一五”期间,我市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口岸大通关若干意见》63号文件精神,市口岸办公室合同交委、财政制定了《武汉航空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新开的国际航线给予一定的奖励扶持,较好地保障了国际航线稳定运行。2010年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是2005年的3.7倍,将创历史记录。特别是2009年开通了香港-武汉-成都国际货运航班,满足了高新技术企业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这是中部地区第一条全货运国际航线,实现了外贸运输全方位发展的突破。

  三是铁路口岸业务恢复增长。铁路口岸是我市进出口货物往返香港、深圳、凭祥、满洲里、阿拉山口的重要运输通道。根据我市城市发展需要,已确定将江岸铁路口岸集装箱业务迁移至东西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四是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运营效果良好。2009年3月,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验收并正式封关运作,这是中部地区第一个正式封关运作的保税物流中心。2010年1-10月,进出口业务共计9347票,货运量8.5万吨,总货值14.5亿美元,征收税款4.38亿元人民币,通关量及税款均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满足了富士康、长飞、冠捷等企业加工贸通关,服务范围涉及湖北、广东、江西等十省市。

  五是武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全面拓展。2009年2月,海关总署正式批准全国出口加工区全面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并允许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为配合保税物流功能的实施,武汉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的货物查验场地,安装了海关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卡口等海关监管设施。有效地推动了出口加工区的产值及业务的持速发展。

  六是公路口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武汉公路口岸占地70亩,围网、卡口、熏蒸房、仓库等监管和配套设施已建好并投入使用,2万平方米的联检大楼将于2010年底建成使用。

  其次,口岸为服务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1、夯实了我市口岸大通关基础。口岸开放是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口岸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对地方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区域内外两种资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武汉历史上是我国最早开放的三大口岸之一,有着150年的历史。目前我市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在中部地区属最大口岸,同时武汉海关、湖北检验检疫局、武汉边防、武汉海事等部门先后推出大通关举措,提供优良服务,为我市口岸大通关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发挥了口岸大通关先导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货物进出口累计实现587亿美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口岸通关便利的作用分不开。“十一五”期间,我市口岸开展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分别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签订通关协议。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整合口岸资源,有效推动全市外向型经济发展。

  3、成为培育物流经济的增长点,促进地区产业升级。口岸是区域物流的枢纽和国际物流的集散地,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等高端业务规模的扩张促进了区域物流产业在较短时间内的跨越式发展。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加速区域资源流动,促进了区域内产业升级与结构转型。武汉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的运行,吸引了国际快递巨头TNT在华全资子公司天地华宇在武汉启动大型公路快运分拨中心项目;引进了盛辉物流、德邦物流、新地物流等企业的签约入驻。同时,保税物流的健康发展,为我市加工贸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推动了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2010年加工贸易出口约占我市出口的60%。

  问:十一五口岸工作取得这么大成绩,但还有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呢?

  答: 十一五期间我市口岸工作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我们要看到口岸“大通关”建设方面,服务企业方面,开放意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主要表现在:

  一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有的监管区设施未完全达标,信息化建设利用率仍较低,还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快速通关的需要。

  二是保税物流功能有待进一步发挥,保税仓储、产品展示、分拨功能、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是口岸整体联动和服务质量与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问: 我市“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

  答:“十二五”期间,我市口岸工作仍将以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为重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中部崛起”、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重大战略,高举“开放先导”大旗,创新工作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口岸发展的政策环境,要着力推进口岸“大通关”建设,营建快速、安全、优良的通关环境。要着力加强口岸协调联动,构建立体化、便利化的口岸服务体系。要着力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我市城市开放功能。切实加强口岸基础建设,大力发展口岸物流,促进产业集聚,为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达到2000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150万标箱,航空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问: “十二五”口岸建设中有哪些具体工作?

  答:谈到“十二五”口岸主要项目,我认为其主要任务是:

  首先,要全力推进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2009年12月8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要求,在东湖开发区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对此,省、市政府确定申报设立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好东湖综合保税区,使其尽快发挥作用将是口岸部门的重要工作。同时要积极探索武汉保税业务的发展对策,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中心、出口加工区的积极作用。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我市水运口岸功能,提高业务幅射力。今年10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汉调研期间,专程到阳逻港考察,这是对加快武汉新港建设,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提升水运口岸服务功能的极大鼓舞。“十二五”期间水运口岸的重点是围绕港口年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1亿吨、1000万标箱,实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的目标,坚持以阳逻港建设为重点,打造成长江中上游集装箱转运中心。推进港口监管区设施建设,做好阳逻港三期规划建设。筹建口岸报关报检服务大楼,继续落实江海直达航线补贴政策。

  第三,充分发挥航空口岸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武汉天河机场国际厅,进一步提升出入境人员履盖面。“十二五”期,武汉航空口岸将新开3-5条国际客运航线,1-2条国际货运航线,重点做好开通武汉-巴黎、武汉-东京、武汉-新加坡客运航线。做好T3国际航站楼和口岸查验单位办公楼建设,推进临空保税监管区建设。

  第四,加快武汉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建设。提升我市口岸综合通关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市铁路口岸通关业务将迈入快速增长期,武汉铁路口岸因城市发展近期将迁往我市东西湖区。“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完善铁路口岸设施,实行铁路、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互动,形成新的口岸通关区域。促进东西湖国家级开发区的外向型企业发展壮大。同时,规划建设好武汉滠口货站,重点办理整车进出口业务的通关。

  第五,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拟建口岸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动电子口岸通关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口岸物流信息网络,推动口岸信息资源整合,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联网核查。推进口岸互联互通工作,实现与上海等省市电子口岸平台的信息共享,将电子口岸真正建设成集口岸通关、执法管理与相关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信息平台。

  第六,要认真组织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提升武汉口岸服务水平。根据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关于在全国开展共建文明口岸活动的意见》文件精神,在口岸单位开展文明共建活动是对外开放整体形象的需要;是增进口岸单位之间团结、协作联运,提升整体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树立行业新风、创造良好通关环境的重要手段;是服务企业、服务旅客、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期间,要结合武汉口岸实际,认真抓好共建文明口岸活动,定期开展口岸战线先进单位和个人评比活动,以此来推动我市口岸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武港集箱创集装箱吞吐量新纪录

  截止11月27日,武港集箱年集装箱装卸吞吐量己达350958.25TEU, 再创历史新高,提前一个月完成35万TEU的年度奋斗目标。

  今年以来,随着湖北省、武汉市外贸经济的快速增长,使本地区的内外贸集装箱量继续保持了近20%的增长态势。杨泗港广泛动员和组织员工凝心聚力,积极拓展和培育市场、严格规范管理、精心组织生产,生产绩效不断创新高。11月20日,武港集箱单班作业完成903自然箱,1223 TEU,刷新公司单班作业效率纪录,牢固树立长江中游吞吐量最大、吞吐能力最强集装箱港口的地位。

  2010中港协集装箱分会四届三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近日公布2009年全国集装箱码头各个奖项的评比结果,武港集箱荣获了“中国港口前六强内河集装箱码头”荣誉称号。这是武港集箱连续三年获得该奖项。 普俊 刘公新

  日前,从湖北机场集团公司高层战略解码会上传来消息,集团公司总结提炼出面向未来三年的5项战略重点即“五场硬仗”。

  第一是“践行中国服务,打造中部枢纽”。这场仗的总体目标是:制定完善的品牌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形成特色丰富的服务品牌;加强与政府部门、航空公司的合作,将武汉机场初步打造成为中部区域最为重要的枢纽机场。第二是“创新建设模式,推进三期工程”。这场仗的总体目标是:机场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整体提升,机场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绿色理念,建设项目成为精品工程、廉洁工程,重点工程争创鲁班奖。第三是“深化流程再造,提高运营品质”。这场仗的总体目标是:管理流程顺畅,安全持续发展,服务稳步提升,效率不断提高,树立行业标杆。第四是“提升资源价值,增强经营效益”。这场仗的总体目标是: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和整体布局,培育、挖掘新的收入增长点,提高集团经济效益。到2013年,集团总体收入达到8.5亿元,利润亏损控制在1.6亿元内,总资产周转率达到16%,劳动生产率达到25万元/人,非航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40%。第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实现共同发展”。这场仗的总体目标是:完善科学高效的激励机制,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为力求实效,湖北机场集团公司高层战略解码会还特邀参与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民航干院专家学者,以学术参与的角度,介入到高层战略解码中,为湖北机场集团领导开展头脑风暴,明确未来发展、改革方向,提供前沿、权威的学术、技术支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