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环打造港口物流新平台 开启海陆联动新时代

2010-1-26 11:3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月20日,玉环县第十三届党代会第四次会议顺利闭幕。让党代表、大麦屿街道双丰社区党总支书记蔡建辉欢欣鼓舞的是,大会深入贯彻市党代会精神,确定了玉环沿海开发战略的总体目标,提出将打造港口物流新平台作为沿海大开发的战略关键。“这意味着,大麦屿港将迎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蔡建辉兴奋地说。

  刚刚召开的市党代会作出了主攻沿海的战略部署,提出区域发展要全面迈向滨海时代。县党代会上,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信心满怀地说:“玉环有大麦屿港口的资源优势,有滩涂围垦形成的空间优势,有工业化形成的产业优势,在沿海开发上一定大有作为。要努力建设港口经济强县,推动玉环从陆域时代迈向海陆联动时代。”  

  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一个全新的平台  

  2009年12月31日,北京传来喜讯。

  当天,玉环关于设立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实施规划,得到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复函:“玉环县关于设立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实施规划,能够充分发挥玉环县开展对台贸易的区位和产业优势,通过市场化动作方式,打造区域性两岸商品交易集散地,有利于加强与台湾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对台贸易的发展。”

  这是玉环县自去年成功开通对台货运和客运直航后,港口开发开放的又一重大突破。

  早在1945年,大麦屿港就与台湾基隆港通航往来贸易,1974年开始陆续有大量台湾渔船进入大麦屿避风、补给,进行以物易物的商品交易,1998年取得对台小额贸易经营权。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浙江省对台小额贸易中台州占70%,而大麦屿又占了台州的70%。进入2009年,对台客货海上直航的实现促进了台台双方企业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2009年7月,大麦屿港实现对台海上直航,两岸经贸往来进一步密切。

  之后,大麦屿港立足于产业基础,充分依托大麦屿港对台贸易的传统优势,提出建设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现在,县党代会已确定将建设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作为突破口,重构海陆联动的贸易链和产业链,以港口物流大发展带动城市化和工业化大融合。”这让大麦屿街道党工委书记沈华栋十分激动。

  根据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实施规划,这个物流中心将发展成为华东、华南地区台湾商品采购中心和集散地。即将启动的一期建设,将由交易、仓储、物流和商务四大功能区块组成,重点发展台湾水果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区、生活生产资料商品展示交易区、两岸工业品交易区和物流企业集聚产业区。规划将于今年全面落实。

  “今年我们将启动物流中心的综合服务区块。”沈华栋说。大麦屿将结合对台贸易的优势,改造原港台商城为小商品市场,着力构建特色交易市场,建设一个商品交易展示区,为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的建设提供充足的原动力和基础条件。

  “依托大麦屿港来建设物流中心,以物流中心建设来促进港口物流,以港口物流开发来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从而加快推进整个城市化的进程。通过未来几年的奋斗,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必将成为我县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县长王国忠说。

  对台直航常态化:一条全新的海上通道

  2009年,对大麦屿港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这一年,港口全年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分别突破2000万吨和3万标箱。此时,距2006年10月,大麦屿港迎来第一艘内贸集装箱船靠泊,结束没有集装箱装卸的历史仅仅2年2个月。

  这一年,港口开辟了直达天津的航线,使得港口内贸线集装箱运输增至4条;内支线集装箱运输急速扩张,开辟了至印尼、日本、韩国、越南、挪威等航线。 

  这一年,对台直航成了大麦屿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5月16日,港口被列为大陆对台68个直航港口(区)之一;6月16日,对台集装箱运输首航成功启动;7月7日,大麦屿港区对台客运首航顺利实现,并于9月16日开始连续开展9个航次包船续航,为直航常态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首航——续航——常态化直航“三步走”的工作思路,2010年是大麦屿港实现直航常态化或稳定续航的关键一年。“想要实现客运直航常态化,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范围,把我省各地甚至于安徽、江苏等周边省市的旅行社都吸引过来,共同参与组客。”玉环县港航分局局长陈水明说,按照目前台湾来浙的游客基数,只要每年有5%的台湾游客通过大麦屿港乘船入境,航线运营便能呈现勃勃生机。

  据了解,目前玉环正报批对台直航常规航线,致力加强两岸客运合作,并依托台湾基隆港集装箱运输国际航线,深度推进两岸物流对接,争取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进驻玉环,形成港口物流运营新模式。

  港口建设——开启海陆联动新时代

  2008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大麦屿港区扩大对外开放,大麦屿港的发展有了崭新的蓝图。在沿海大开发中,大麦屿港能否发挥“桥头堡”的作用,2010年港口的开发建设至关重要。

  走进港口查验设施工程建设工地,记者看到,虽然临近春节,但这里仍然是机声隆隆,近200名工人分三个工区不分昼夜抓紧施工。

  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浙江海门港口岸更名为台州港口岸及大麦屿港区扩大开放的批复》和《国务院关于口岸开放的若干规定》要求,在大麦屿港区正式对外开放之前,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即2011年3月前,设立边检、海关、国检、海事等涉外机构。

  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王必胜告诉记者,因为工期紧张,指挥部自去年4月底成立以来,一直以日为单位交叉并联安排工作,全力抢进度、抓质量、保安全。海关、国检、边检综合办公业务用房工程土建开工3个多月就已经完成工程量的近40%,海事综合办公业务用房工程将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年底将迎接省级有关部门验收。

  极目远眺大麦屿港区,码头繁忙,环港建设项目星罗棋布,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继去年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成投用,现今的大麦屿港,还拥有3000吨级客运码头、3000吨级滚装轮渡码头、2万吨兼靠3万吨级多用途码头。中直粮库、杭州海关缉私基地、华能玉环电厂和500千伏变电所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共同成就着港口的繁荣。2009年,大麦屿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万标箱,比2008年的7000标箱翻了三倍多。2010年的目标是5万标箱。

  “今年,中捷环洲万吨级多用码头也将启动建设,完成集装箱作业区回填及配套工程,到时大麦屿港的物流的集疏运条件将更加完善。”大麦屿港区开发指挥部副指挥李国立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