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示范区迈出新步伐 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

2010-12-31 15:1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务院正式批复示范区规划一周年之际,加快皖江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12月20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达成共识,决定三省一市联动实施长三角区域规划和皖江示范区规划;12月26日,国家发改委在马鞍山市召开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加快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部署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深化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有关工作。座谈会后,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政府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 
    此次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主要包括8个方面内容:引导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对接,加强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开放要素市场,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构建信息互通平台,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根据协议,三省一市将通过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等,积极引导和推进各类市场主体有序开展产业转移,努力构建长三角地区合理分工的产业体系。 
    长三角是我省省外资金和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来源地,融入长三角一直是安徽开放合作的主攻方向。签署共同推进示范区建设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安徽在融入长三角进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必将为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示范区建设创造更加优越的环境。 
    国家发改委高度评价皖江示范区 
    12月26日,在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对示范区建设一年来工作和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评价。 
    杜鹰指出,自今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示范区规划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专项规划陆续编制,产业集中区建设开始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向前推进。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切实加强与安徽省的合作,积极引导本地产业向示范区转移,泛长三角合作不断深化。国务院有关部门也从政策、规划、资金和项目等方面对示范区建设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总体来看,目前示范区建设开局良好,工作扎实有力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初见成效,示范区正在成为促进安徽省与长三角两省一市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带动安徽加快开发开放的强大引擎,逐步成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杜鹰强调,示范区建设刚刚迈出第一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奋力开拓。要牢牢把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四大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在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在承接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要特别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把示范区建设同“两型”社会建设结合起来,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落实好节能减排任务,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三是要打好基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承接平台,统筹产业园区建设,特别是两个集中区要一次规划、滚动发展。四是要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促进安徽与长三角两省一市紧密合作,全方位参与长三角发展分工。五是要重视体制机制创新,特别是在共建园区方面要大胆探索,并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六是要正确处理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的关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作用,政府重在规划引导、优化环境,决不可越俎代庖。 
    上海企业在皖投资快速增长 
    12月26日召开的皖江示范区建设座谈会上,上海市副市长艾宝俊说,皖江示范区规划推出以来,上海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走出去”,在安徽投资的资金总量和大项目数量逐年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1-11月份,上海市在安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共有2164个,投资总额4895.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81.5亿元,同比增长42.7%,占安徽省国内投资的12.5%,排在浙江省、江苏省后居外省投资第三位。 
    艾宝俊认为,今年以来上海在安徽投资呈现三个特点: 
    一是大项目数量持续上升。 2010年1-11月份,上海市对安徽投资10亿元以上大项目63个,投资额3066.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3.3亿元,占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的22.5%。 
    二是投资项目以二、三产为主。 2010年1-11月份,上海市对安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一、二、三产实际到位资金比重分别为3%、47.7%、49.3%。 
    三是制造业和房地产项目资金比重较大。2010年1-11月份,本市对安徽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中,制造业和房地产项目实际到位资金比重分别为43.7%和18.5%。 
    艾宝俊说,上海市在推进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按照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产业结构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泛长三角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加大传统产业调整力度。通过提升能级、搬迁改造、产业转型和梯度转移多渠道调整传统产业,盘活土地存量,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工业区“联动、聚焦、提升、集约”发展。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要求,对全市104个工业区进行了产业定位。积极推动传统工业园区(企业)向高科技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创意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 
    推进工业区跨区域联动发展。支持本市工业区走出去,主动服务长三角、服务泛长三角、服务全国。 
    苏皖交流合作不断拓展 
    江苏省副省长何权说:江苏与安徽是友好近邻,两省在经济结构上具有很大关联性,在发展资源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具备很好的交流合作基础。近年来,苏皖两省交往频繁,各方面合作不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江苏在皖投资的各类企业超过3000家,今年前三季度在皖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建和上年结转项目就达3900多个,总投资3200多亿元。 
    何权指出,进一步加强苏皖两省产业合作与交流,是深化长三角区域合作的需要,也是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的需要。江苏省将本着“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积极推动苏皖交流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共同促进双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进一步研究实施国家三个区域规划的衔接与融合。把两省合作的重点落实到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上来。围绕两省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强重大政策和保障措施的研究与沟通,加强跨区域重大项目的研究和衔接,加强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是进一步推进江苏产业向皖江城市带转移。利用皖江城市带具有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要素成本较低、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较好等综合优势,引导和支持江苏省产业向示范区有序转移。采用合作兴办开发园区、发展“飞地”经济等多种合作模式,构建产业转移方和承接方利益协调共享机制,共同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 
    三是进一步完善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政策、法规、制度等层面的沟通、协调与对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考虑区域一体化发展,探索推进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多层面、宽领域、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四是进一步加快两省重大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推动省际快速通道的对接,加快形成快速便捷、功能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积极与安徽携手打好“公路牌”、“铁路牌”、“航空牌”、“长江牌”,努力推动现代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合作,更好地服务苏皖两省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五是进一步构建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体系。加快区域性统一大市场建设步伐,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畅通。 
    六是进一步推进南京都市圈建设,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推动苏南部分产业加快向皖江城市带转移,更好地发挥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提高泛长三角区域合作水平。 
    浙皖合作深化重点推动转型 
    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浙江与安徽两省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成果不断显现。2010年前10个月,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引进浙江省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3827个,总投资额386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62.1亿元,占安徽全省利用浙江资金的72.8%。 
    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在谈到浙江省与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对接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合作环境。第二,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第三,进一步深化重点产业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陈敏尔表示,浙江与示范区的合作,一是可结合各城市的区位、产业、资源等情况,有选择性地开展城市结对。二要积极探索共建异地开发区。在省市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由浙江省的开发区自主选择适宜的皖江城市带开发区,与皖江产业示范区的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共建若干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链较为完整、关联程度高、带动和辐射能力强的园中园,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努力使共建开发区经济贸易合作园区成为浙皖生产要素互动共享平台、产业合作发展基地、合作模式创新示范窗口。浙江企业主导开发运营或直接投资异地开发区模式,浙江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具有一定的园区建设经验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可以采取主导开发运营模式或直接投资异地开发区模式,负责异地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运营。这种模式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市场化运作的作用。三是合作建设资源开发利用项目。积极探索以异地开发、定向开发、定向供给等多种方式,既促进皖江产业示范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也为浙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要素保障。四是加强科教人才合作。 
    根据两省的产业特点,陈敏尔建议在以下几个重点产业领域深化合作:家电行业。浙江省是电冰箱压缩机、洗衣机离合器、邦迪管、电机、电热管、空调风叶等家电配件的重要产区,可以为安徽家电产业提供家电元器件生产服务。汽车行业。浙江省拥有大量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产品涉及制动器总成及系统、变速器、方向节、离合器、传动系统零部件、电器件、汽车电子产品等,能为奇瑞、江淮等整车企业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装备制造业。浙江、安徽都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能在装备制造业整机配套上能够有较大的合作空间。金属制品加工行业。浙江省是金属制品生产大省,铜加工方面与安徽有较大的合作空间。纺织服装行业。可以通过产业转移的方式,推进纺织服装制造环节落户皖江产业带,形成制造在安徽、营销在浙江的产业格局。食品加工行业。可以通过产业转移,推进食品制造企业落户皖江产业带。生产性服务业。安徽是资源大省,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两省可以在金融、物流、创意、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刘荣华 殷君伯 吴南夫)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