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速公路跃至全国第四位 拉动内需千亿元(图)

2010-1-23 2: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这是十分惊人的一跃:湖南高速公路在建与通车里程从2007年全国排名第17位,跃居到2009年全国排名第4位,这个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的完成只用了不到两年时间。有专家把高速湘军创造的这个奇迹命名为:“湖南速度”,“湖南速度”不仅实现了湖南高速的超常规发展,而且正在成为湖南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突破口,由湖南高速拉动的巨大经济势能,正带动着整个湖南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湖南高速对湖南经济的发展价值和战略意义,已经赢得社会各界普遍的认同。 
  然而,在“湖南速度”的背后却闪耀着湖南党政领导的政治智慧和开拓精神,也体现了全新的湖南高速管理团队的大胆探索和艰辛奋斗。 
  于是,解读湖南高速的科学发展模式,也就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奇迹:湖南高速规划提前20年实施 
  湖南省高速公路在建与通车总里程,到2009年年底,已跃居全国第4位。“这种情况,不仅在湖南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国范围内也独一无二”,“湖南高速公路原有规划至少提前了20年实施。”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让不少长期关注高速公路建设的专家学者大跌眼镜。 
  陈亚莉,湖南岳常高速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一位来自 “高速公路建设大省”河南省交通投资集团的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也是目前该省惟一一个跨省建设项目的总经理。 
  从她的视角看湖南高速公路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意义: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通车总里程排名全国首位,而陈亚莉是为数不多的全程见证了该省高速公路发展的技术专家;她现在主导的项目,是湖南省高速公路“五纵七横”的第一横,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从全国排名首位的高速公路大省建设方阵中,转战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一线,陈亚莉从两省的对比中,亲自感受到了“湖南速度”的魅力。 
  “2007年,我刚到湖南时就了解到,湖南的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已经遍及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当时就预感到,湖南一定会在中部六省中迅速崛起,但没有想到的是,速度会有如此之快。仅仅两年时间,当时还只是挂在墙上的规划,到今天很多已经变成了现实。如果没有思维前瞻的决策先行与未雨绸缪的项目储备,要实现这样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与陈亚莉作为一个业内人士的看法相呼应的是,作为一个学者,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导张玲,则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描叙了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催化作用。张玲认为,2005年前湖南无一个千亿产业,短短四年过去后,湖南的千亿产业集群已经发展到6个,“这一经济现象说明,湖南高速公路的畅通打通了经济的大动脉,经济活则满盘活。没有高速公路的畅通是不可能出现‘湖南弯道超车’的。” 
  张玲说,6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的机械制造、旅游产业、文化等产业,没有一个不依赖高速公路的畅通。产品的运输、游客的通行、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路,而现代路的主体就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助推了湖南经济腾飞。” 
  经济学家的观察与思考,将湖南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置于一种与历史的纵向对比之中,而放眼全国,横向比较中得出的可喜变化,更能直接说明湖南高速事业的腾飞步伐。 
  交通运输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高速公路在建与通车总里程,到2009年年底,已跃居全国第4位。而来自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的数据显示,全省在2008年新开工18条高速公路的基础上,2009年又新开工15条,两年新开工建设33条高速公路。 
  “这种情况,不仅在湖南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全国范围内也独一无二。”“湖南高速公路原有规划至少提前了20年实施。” 
  交通运输部的统计数据,让不少长期关注高速公路建设的专家学者大跌眼镜,他们惊呼,湖南创造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奇迹。 
  “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政府的决策”,承担省会长沙绕城高速与长沙连接线建设任务的长沙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公司经理文善明说,省委省政府在国家政策出台前,至少要提前半年预计后来的发展趋势,做好足够多的项目储备,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储备,即使机遇来了,你也会把握不住而错失良机。 
  据了解,2008年年底,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15条高速公路中,湖南一举拿到了5条,居于全国之首。 
  “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高速公路建设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湖南高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浏醴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经理谭绍富说,省委、省政府果断地将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作为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决策,让2009年在湖南高速公路的建设史上,成为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包括文善明、谭绍富等在内的39条在建高速公路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基本一致的观点,他们认为,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内容的高端决策,以高远的国际视野和未雨绸缪的精心准备,走在了全国兄弟省市的前列,为摆脱湖南高速公路建设的落后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前,一份由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调研组完成的题为《坚持科学跨越,助推富民强省——科学发展观在湖南高速公路的认识和实践》的调研报告,对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在全省富民强省大业中的作用和地位,给予了高度肯定,称“高速公路发展史上的‘湖南速度’值得充分肯定,高速公路建设进程中的‘湖南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二、高端决策:未雨绸缪的前瞻眼光与决策勇气 
  2005年底,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十一五”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将2012年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和通车里程计划由原来的3500公里增加到5800公里,这样的大手笔、大决策、大改变,决定了“湖南速度”的战略方向,带来了“湖南信心”的源头活水。 
  湖南高速公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湖南富民强省大业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在“湖南速度”的背后,是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知行合一的“湖南信心”在起关键作用。 
  有着交通部长履历的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比别人更能体会交通建设对促进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2005年底,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调整“十一五”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将2012年湖南省高速公路建设和通车里程计划由原来的3500公里增加到5800公里,这样的大手笔、大决策、大改变,决定了“湖南速度”的战略方向,带来了“湖南信心”的源头活水。为了尽快促进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作为省委书记的张春贤,还多次前往北京,与有关部委进行协调,了解项目申报审批的进展,而在一线建设工地上,人们也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 
  张春贤曾说,“湖南高速公路是重要的现代化基础设施,是重要的服务业,是重要的服务窗口,既代表交通形象,又代表了湖南的形象。”“今后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要眼光长远,思维前瞻,不断开拓建设思路和创新管理模式。”类似这样的远见卓识,在张春贤的工作日历中随处可见。省委书记的高瞻远瞩,为湖南高速公路建设画下了宏伟蓝图,打造了“湖南速度”的核心驱动力。有学者指出,“交通部长出身的省委书记,亲手绘制了‘湖南速度’的发展蓝图,这在中国交通发展史上,已经成为一段佳话。” 
  曾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周强省长履新湖南后,对湖南的高速公路建设倾注了大量精力,他与张春贤书记一起,对高速公路建设发展定调子、听汇报,询问工程进展情况,并多次与国家发改委、交通、国土、财政、银行等部门的领导沟通,以赢得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周强多次作出具体明确的指示,并与省直厅局签订军令状,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确保高速公路建设一路绿灯。 
  在2008年6月4日召开的一次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周强强调,“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细化责任,加速推进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为实现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保障。”在这次会议上,周强表示,全省13个市州要与省会长沙以高速公路连接,“抓好项目开发、储备更多的项目,成熟一个建设一个。” 
  提到湖南高速公路的超常规发展,于来山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于来山亲自担任高速公路建设的总指挥,这在全国没有先例。于来山说,“要致富、先修路,发展快、高速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湖南高速公路建设势在必行。” 
  在市州有关领导和省直厅局有关负责人的印象中,每隔半个月,于来山便要组织召开一次调度会和现场办公会,为了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他多次带队赴京汇报,争取支持。在湖南,于来山一直以务实肯干和雷厉风行闻名,正是他的大胆决策和铁腕执行,丰富了“湖南信心” 
  的内涵,确保了“湖南速度”的贯彻和落实。 
  在一次会议上,于来山提出:“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省直部门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千方百计解决困难。各市州县要大力优化建设施工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其雷厉风行的作风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是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作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总指挥的于来山,敏锐地意识到,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在这场旷世罕见的战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要求全省各地一定要以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为突破口,以高速公路建设环境的优化带动经济发展大环境的整体改善,把湖南打造成招商引资的“环境洼地”、快捷高效的“服务高地”、聚财引凤的“风水宝地”。 
  在近期召开的湖南高速公路劳动竞赛大会上,于来山掷地有声地号召全省高速公路干部职工珍惜我省高速公路大建设、大发展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更加冲天的干劲,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中去,为全省交通跨越发展奋力拼搏,建功立业。 
  时间回到4年前的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在这次会上,“一化三基”(“一化”就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基”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工作)作为战略思路,被确定为实现湖南富民强省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加强以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加快富民强省的重大举措,作为推进‘一化三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保障”,被写进了有关政策纲要。 
  三、超前思路:两年多建设40条高速公路的胆识 
  到2012年,湖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800公里。届时,湖南92%的县市区将实现高速对接,21个出省通道将全部打通,湖南作为中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更加凸现。 
  万事俱备,东风劲吹。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给全省人民带来了无限期待,也给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者发出了总动员令。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陈明宪,是闻名全国交通系统的一大奇人,作为全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他同时也是一位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交通帅才。 
  “做事情就得拼命,要豁出去、霸得蛮。”这位对湖南高速发展推波助澜的“大帅”,既思维严谨,又魄力惊人,他说:“在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中,湖南交通人将全力当好先行官,湖南高速人要成为急先锋,为湖南的经济发展开道。” 
  他明确提出,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好中求快”,他提出的四个具体要求,包括强化安全质量管理,注重环境保护,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建设环境,等等,在后来都成为各个项目公司的工作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吴亚中,则向全省高速公路建设者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我们今后建成的高速公路要符合建设精细优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的要求。” 
  吴亚中,这位总工出身的交通厅长,对于工程质量和技术有着追求完美的执着态度,他要求湖南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一定要执行精细化管理,务必做好五个“到位”:“设计到位、施工到位、监理到位、项目管理到位、质量监督到位。” 
  所有的目光最后都聚焦到了长沙市远大路一栋普通的办公楼,这里是湖南省高管局的工作驻地,一个昼夜通明、人来人往的“城市工地”。在十一楼会议室,记者发现这里的陈设朴素而简单,显然与拥有上千亿资产的庞大经济实体不相称,但走进这个多少显得有些简陋的会议室,你很快就会被一种无形而强大的磁场所震撼,以为自己走入了一个被智慧、激情与活力围绕的战地指挥中心。在会议室的正中央,赫然在目的是高速公路的布局图,而整个会议室墙上张贴的都是每个项目的规划图和进度表。 
  对于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省高管局局长冯伟林来说,这里就是他指挥全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前线司令部”,规划图和进度表就是作战指挥图。这样的图表,同样挂满了冯伟林办公室的墙上。而在冯伟林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还有一幅他特制的高速公路分布图。这个外表儒雅却虎劲十足的指挥员,经常面对着地图思考和运筹着未来的蓝图。 
  “我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冯伟林说,无论是走进办公室,还是到会议室主持会议,“我希望一抬头就能看到每条路进展到哪一步了。” 
  作为湖南省高管局的领头人,冯伟林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为宏观的执行者,中观的决策者,微观的监察者。冯伟林强调,在高速公路建设的这场历史战役中,自己就是一个“急先锋”。在刚刚召开的局党委学习中心组务虚会上,冯伟林号召全系统干部职工负重奋进、共克时艰,充分发扬“5+2”、“白+黑”、“晴+雨”、“好+快”的精神,竭忠尽智,呕心沥血,奋力拼搏,勇创业绩。 
  “快马也要加鞭”,冯伟林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富民强省”战略的带动下,高速公路建设承担了先遣队的作用,“正如周强省长所讲的那样,高速公路人是要载入历史史册的。我们承担的是一种历史责任。”两年开工建设40条高速公路的成绩,从一个侧面,佐证了这位高管局长超前的经营管理思路。 
  然而,冯伟林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更看重有质量的速度和有效益的规模,他强调要把湖南高速建成“一流的现代企业、一流的融资平台、一流的发展模式、一流的品牌效应”。 
  据了解,到2012年,湖南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5800公里。届时,湖南92%的县市区将实现高速对接,21个出省通道将全部打通,湖南作为中部交通枢纽的地位将更加凸现。 
  “大目标带来大发展,大发展需要大智慧。”冯伟林说,全省高速公路人,赶上了高速公路建设最好的时期,“我们身处这样的历史时代,肩上担负着历史的责任,没有理由不殚精竭虑,全力以赴。否则,我们不仅对不起当代,更对不起未来。” 
  截至目前,2009年计划开工的14条高速公路,全部如期开工建设。作为收官之作,2009年12月30日举行开工典礼的石华高速(湖北石首到湖南华容)公路,以超额一条的战绩,为2009年湖南高速公路建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四、硕果满枝:“湖南速度”拉动数千亿元内需 
  据专家测算,每1元钱的高速公路投资可以带动社会总产值4元,每1公里高速公路约需1000个劳动用工。按这个倍率去匡算,3702公里高速公路2562亿元投资,可拉动相关产业总值10000亿元左右,带动内需数千亿,直接产生近400多万个劳动用工。 
  40岁的潘玖华是湖南冷水江禾青镇杨坪村人。这个普通的村民便是“湖南速度”的直接受益者。在金融危机爆发前,他一直在深圳打工达15年之久,每年要为家乡带回数万元不等的存款。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他所在的工厂裁员,他和很多老乡一夜之间全部失业。 
  然而,回到家乡后,他竟意外地得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因为,娄底至新化的高速公路修到了他的家门口,而跨资江大桥的建设工地就在他家附近。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他,很快就在工地上找到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建设者。 
  据当地政府介绍,像潘玖华这样的返乡农民工,仅杨坪村就有218人,通过挖砂石、搞运输等等,在工地上找到了工作。 
  村民潘润初为此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描述自己的喜悦心情:“焊花伴着雪花舞,灯光映红工作衣,月亮存疑星纳闷,为何忘了把家归……” 
  高速公路的火热建设,不仅为沿线居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更为相关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拉动内需产生了直接的作用。风凰县相关负责人透露,常吉高速公路开通以后,由于从长沙到风凰的行程大大缩短,风凰旅游人数成倍上升,为当地旅游经济的持续攀升,提供了原动力。 
  当然,人们还可以从一些更为直接的数据,感受到高速公路建设对其他产业的强大“拉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省40条(2008年前开工项目续建7条,2008年开工建设18条,2009年开工建设15条)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3702公里),总投资为2562亿元。分别带动相关产业966亿元,其中,钢材,214亿元;水泥,140亿元;砂子,66亿元;碎石,48亿元;沥青55亿元;大型机械271亿元;运输车辆167亿元;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59万个。 
  “以上数据仅仅只是修这些路直接消耗所带来的‘内需’产值,而更大的带动作用,还体现在间接为这些基础产业提供配套与服务的更广阔的其他产业上”,湖南省高管局相关负责人说,据专家测算,每1元钱的高速公路投资可以带动社会总产值4元,每1公里高速公路约需1000个劳动用工。“按这个倍率去匡算,3702公里高速公路2562亿元投资,可拉动相关产业总值10000亿元左右,带动内需数千亿,直接提供近400多万个劳动用工,间接产生500多万个劳动用工。” 
  湖南郴宁高速公路开发公司经理杨献章估计,在郴宁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直接和间接就业的人员中有65%左右是沿线群众,在他们直接从事高速公路建设或服从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获得的收入至少达到10亿元左右。 
  五、历史使命:实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转变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一个字的顺序变化,反映的是湖南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对民生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大爱情怀与深厚道义。 
  2010年1月6日,韶山。湖南省高管局系统务虚会在这里召开,从全省各大“战场”上暂时撤下来的“指挥员”——湖南省所有在建高速公路和管理处的相关负责人悉数到会。此次会议被外界解读为“湖南高速发展史上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既是对历史性的突破进行总结,又对更为艰巨复杂的未来发展进行战略布局。 
  在召开务虚会前,冯伟林意味深长地带领全体与会人员,前往毛泽东遗物馆参观。在年底工作压头的情况下,将各路建设大军的领军人物带到一个博物馆参观,几乎所有的干部在参观后,都明白了局长的良苦用心。 
  “一代伟人的清贫和廉洁让我们震撼”,在第二天召开的会议上,冯伟林一语破题。他告诫所有干部,要处理好业绩与廉洁的关系,要一门心思想工作,谋发展。擅于从实践中归纳出哲学思路的冯伟林,用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深度阐述了包括湖南高速公路的“十大关系”(包括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规模与效益的关系、项目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近期目标与远景规划的关系、事业和人才的关系等等)。 
  “从全国排名17跃居到全国排名第4,我们在2009年叫响了‘湖南速度’,但‘湖南速度’不是以牺牲‘好’为代价的‘快’,而是‘又好又快’,在‘好’的前提下实现‘快’的发展。”冯伟林说,“没有质量的速度是没有支撑的规模,是充满危险的速度,最终会毁于一旦,前功尽弃。”“这两年很平安,没有一起质量安全事故,说明我们在这方面抓得紧,但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一个字的顺序变化,反映的是湖南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对民生负责,对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大爱情怀与深厚道义——在追求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下,绝不忘记对建设所在地老百姓利益的保护,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历史担当,对人命关天的安全质量保障,等等。 
  为了解决超速发展带来的建设人才不足的问题,湖南省高管局在2009年初,启动了一个超常规的“人才战略”,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培养提拔干部,为保证建设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省委书记张春贤为博士找工作”的新闻,经《法制周报》报道后,一度成为网络热点,此举反映了从省委省政府到交通厅、高管局对人才的尊重与渴求。 
  2008年2月,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生欧碧峰,给张春贤写信,表达了想回家乡参加高速公路建设的意愿,张春贤给予批复,冯伟林亲自给欧碧峰发短信表示欢迎。一年后,欧碧峰以扎实的业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并被省高管局破格提拔为长湘高速公路开发公司副总监。在一年多的基层工作中,欧碧峰不仅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还创造性地推出了不少新工艺,其所在的长湘高速公路,在他的参与和努力下,成功申报了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欧碧峰的快速成长经历,成为高速公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典范,被各大媒体纷纷报道。 
  据湖南省高管局人事处负责人靳勇介绍,自2008年以来,局系统调整处级干部120余人次,提拔调整科级干部420余人次,最近的一次人事调整,共有118名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去年年初则有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硕、博士研究生92人,被充实到高速公路建设第一线。 
  这种“以人为本”的态度不仅体现在对内部人才的使用上,也体现在对于每个老百姓利益的尊重上。 
  “征地拆迁被称为是天下第一难事,但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让群众的利益最到得大限度的保证,一切难题便都将不复存在”,大浏(浏阳至大围山)高速公路开发公司负责人黄斌告诉记者,建成后将有效连通湖南省会长沙与江西省会南昌的大浏高速,只用了26天,就完成了沿线征地拆迁工作,为高速公路征拆史上的湖南之最。“一个成功的经验是,各相关部门坚决不与民争利,老百姓应该得到的补偿在事前就知道得很清楚,事后百分之百兑现。” 
  2009年1月11日,张坊镇40户拆迁户集体到镇政府签字,此举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征拆史上的一个崭新模式:集体签约模式。随后的3天之内,另有60多户履行签字程序,4天之内,106户拆迁户的签字工作全面完成。 
  共建基金,是湖南吉怀高速公路开发公司创立的一个模式,将基金筹措的资金划拨到沿线地方指挥部,有效解决了施工单位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湖南岳常高速公路则先将征拆款打到地方指挥部账上,“只要谈好了标准的,都实行先付钱、后签合同的办法,将征拆工作前移,切切实实让利于民。” 
  为了营造路地和谐的征拆环境,湖南新溆高速公路开发公司实行“先讲感情,后讲原则”的征拆方略,最大限度地赢得地方政府和老百姓的支持。该公司经理魏刚表示,他们将在新化和溆浦两个县各选择一个山区学校实行定点助学,每校保证资助20万元助学金;各选择2至5个沿线贫困家庭进行定点扶贫,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量,为他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支持。 
  郴宁公司经理杨献章告诉记者,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他们提出让群众“三明白”,即补偿政策明白,补偿标准明白,补偿内容明白。到目前为止,该路的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全线累计拨付征地拆迁资金4。92亿,为厦蓉线郴宁段的顺利开工建设创造了条件。 
  刚刚过去的两年,湖南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高速公路的建设对发展经济具有显而易见的突出贡献,但如何在建设中保护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保护地方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真正确保每条高速公路的安全质量,实现高速公路投入产出的效益。这成为摆在湖南高速公路建设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冯伟林在他全面论述的湖南高速“十大关系”中,已经作出了系统而理性的论述,当然这份真正的答卷,还需要全体高速公路建设者们,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和落实。 
  结语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收官“十一五”,布局 “十二五”。天时、地利、人和三元素的共同作用,已经将湖南高速公路建设事业,推向了历史的巅峰,注定将要载入历史史册的现代高速公路建设者们,正在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书写出一部气势恢弘、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的高速公路建设新篇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