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煤电油气运之忧根本在于调结构

2010-12-25 20:3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童海华
我国当前煤电油气运偏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高能耗行业用能依然十分巨大。
    严冬已至,我国部分地区正在遭遇雨雪冰冻天气。东北至江淮一带17个省会级城市最低气温创下半年新低,连素有“长夏无冬”的广东也出现了入冬以后的第一场雪。由于极端天气等各类不确定因素的增多,当前我国煤电油气运需求处于高峰期,部分品种、局部地区、个别时段出现了煤电油气运供应偏紧状况。
    除了天气因素,随着元旦、春节等节日的来临,煤电油气运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此外,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各地即将上马开工一批重大项目,这些重大项目也会加大煤电油气运的需求。如何保障稳定供应,正在成为各地经济运行调节部门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煤电油气运需求增长较快,有效资源供给不足,部分地区运力紧张,自然灾害不断发生,煤电油气运供应偏紧的状态已成为一种常态。这种状态如果不彻底扭转,一旦遇上极端天气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供应很有可能出现问题。而想要保证煤电油气运的供应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日常需求,就要想办法从根子上解决供应长期偏紧的问题,不能再走“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老路。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调结构。
    应该看到,我国当前煤电油气运偏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产业结构仍不尽合理,高能耗行业用能依然十分巨大。比如,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力、冶金、化工、建材四大行业依然占据了全国80%以上的用煤需求。同样,这些高耗能行业对电力、油气运等需求也占据了全国需求的大头。为此,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加快对这些能耗大户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当前能源资源瓶颈约束增强、运行要素趋紧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结合起来,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抑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严格控制不顾市场情况、盲目生产企业在煤电油气运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各地在“十二五”进行产业布局的时候,也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自己的产业向高端发展,向低能耗发展,尤其是一些资源缺乏又远离资源的省份,更是要降低高能耗行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只有这样,煤电油气运紧张的隐忧,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根除。
    在我国整体产业布局中,为了缓解煤电油气运紧张的局面,我们也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鼓励支持引导各地发展低能耗的高端产业。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在这个发展的关键阶段,电力、冶金、有色、化工等高能耗行业依然存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其他许多行业的发展仍在对这些能耗大户提出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更应该适当调整产业的区域布局,尽量往资源能源富集的地区布局,以减少资源运输的压力。比如,目前已有不少电厂选择在煤炭资源富集的地方建设,这样便可以减少电煤运输紧张的压力,不至于出现高速公路大堵车、影响正常出行的现象。
    需求方的结构要调整,供给方的结构也需要加快调整。应该看到,整体上我国仍然是一个能源资源缺乏的大国,尽管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在世界排名第三,但人均煤炭占有量却只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仅相当于煤炭资源中等国家的水平,而油气的人均占有量就更少。我国长期以来仍然存在着火电比重大、核电等新能源比重低的问题,煤炭工业已难以支撑快速发展的火电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随着需求的不断上升,我们有必要调整能源供应结构,在科学开采使用传统能源的同时,大力发展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
    煤电油气运供应面临的种种问题,最后的根子在于体制机制上存在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最终都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加快改革的步伐。比如,由于当前煤电油气运价格改革比较滞后,煤电油气运的价格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市场需求情况,价格杠杆在煤电油气运的很多领域并没有真正发挥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这一方面不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集约使用,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资源能源的科学开采,不利于新能源的开发。因此,尽管当前通胀形势依旧严峻,我们仍应在确定明年价格调控目标时,给资源环境价格改革预留出一定的空间,以保持改革的力度不会衰减。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