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十一五”公路交通建设工作侧记

2010-12-23 13:3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甘洛县,一条条平坦宽阔公路的建成,令老百姓感慨不已。他们称赞说:“路好了,让我们得到了许多实惠”。 
  这些路,不仅方便了群众的快捷通行,而且服务于甘洛县各项产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有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十一五”期间,甘洛县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2亿元,建成了各类农村公路106条728公里、桥梁7座1128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公路449公里(未包含通村公路),其中:省道乌金路甘洛段(大渡河至白沙河)70公里,县道4条(甘斯路、石吉路、普昌路、甘石路)101公里,乡道19条174公里,矿山、林业专用公路104公里,通村公路554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了1348公里,全县27个乡(镇)、175个行政村通了公路。农村公路基本形成了以干线公路为骨架,村级公路为脉络,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 
  “十一五”期间,甘洛县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开“三农”问题的金钥匙,视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器”。特别是2008年以来,该县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工程,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举全县之力,打响了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大会战,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亲民、爱民、为民、惠民的筑路壮歌。 
  交通活,则经济活。甘洛县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和财政资金主渠道作用,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破解资金不足的难题。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十一五”期间,每年每个乡(镇)安排数十吨水泥扶持村道硬底化建设。同时积极推行“一事一议”、民主协商的方式,采用村集体投入、农民自愿投资出劳、自备砂石料、山林水田置换、企业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捐助等形式筹集配套资金。 
  多元化筹资的机制,有效缓解了该县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瓶颈”问题。2008年以来全县农村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共筹集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近1000万元,解决了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党和政府把公路修到了我们的村寨,让我们告别了人背马驮、出门弯弯路进门全爬坡的历史”。 
  田坝镇干海村的何大爷高兴地说,2007年听说县上要修通村公路,他就把家里的最小的儿子送出去学习驾驶技术,并买回了一辆带拖斗的小汽车搞运输,既方便了邻里,又有了赚钱的门路。 
  回顾八九十年代的甘洛,那时交通闭塞行路艰难,乡与乡之间连接的公路少之又少,村与村之间那只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弯弯羊肠道,农民出售农副产品完全靠人背马驮,有的农民为了卖几十斤黄豆、梨子,早上天不亮就出发,晚上天黑才能回到家。 
  团结乡挖姑录村是甘洛县交通最难的一个村,该村气候适宜梨子生长,六七十年代就是全县出名的梨子村。可是,由于交通不便农民靠人背马驮,把自家盛产的梨子一点一点地运到10多公里远的田坝镇和县城销售。村民骆大爷深有感触地说:“路没通之前,家家户户的梨子、生产的农副产品,全靠人背马驮到田坝和县城销售,那些精明的买主知道你运出来东西不可能再背转去,哪个价钱给的让人接受不了,但没办法啊价钱由不得自己做主。如今路通了后可就不一样了,买家自己找上门来收购,哪个出的价钱高我们就卖给哪个,如果不想卖就用拖拉机、汽车直接运到市场销售,自己的东西终于可以自己做主来了”。 
  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吉米镇阿嘎乡以呷村是甘洛县有名的“孤岛”,建县50多年来都是这个样子。洪水季节进出村子的便桥便被河水冲走,想到乡上、镇上办点事或者走亲戚,胆子大的涉水过河,胆子小的就要绕道走好几公里的山路。特别是雨季天涉水过河读书的孩子和牛羊被河水冲走时有发生。村民们盼望建一座桥,就像盼什么似的。2008年,县委、县政府出资修路架起了桥,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如今一座坚固美观的钢架桥横跨在村口,村民出行方便了,再也不怕大河涨水,再也不怕上学的孩子被水冲走了。“共产党瓦几瓦(好得很)、人民政府瓦几瓦(好得很)!”该村彝族大爷如是说。 
  “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每月深入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不少于20天”甘洛县交通局局长木呷沙哈如是说。为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和保证工程质量,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该局领导经常深入农村公路设计、勘测、施工一线,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更是长年吃住在工地,严把工程质量关,使每一条道路、每一项工程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造福老百姓。 
  少拆房、少占地、少砍树是甘洛县交通建设坚持的“三少”原则,凡改扩建公路,尽可能利用原有路基,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占用和房屋拆迁;凡新建公路,科学合理设计线形,尽可能避开林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的破坏。同时,按照“建设一条公路,美化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的思路,把新修公路的绿化作为全县造林绿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按照“一条路、一个树种、一个风格”的要求,动员全县干部群众先后义务栽植各类行道树木1.25万株。 
  在施工建设中,甘洛县明确乡(镇)主要负责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交通部门主要负责工程进度和质量监督,施工业主负责工程质量。由交通部门班子成员带领质监员,分别对每一项工程实行旁站式监理,全程跟踪服务。所在乡(镇)聘请沿线有威信、敢负责、有一定经验的群众担任义务监督员,参与原料进购、拌和比例、路基压实等关键环节的审核把关。甘洛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更是身先士卒,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公路建设第一线,现场办公,切实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于监督机制健全,监管措施到位,切实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畅通无阻的公路网,不仅使甘洛县的交通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而且随着农村公路这些“毛细血管” 
  的延伸,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增长农民增收。截止2010年9月末,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较上年增长9.72%。 
  众志攻坚筑坦途,千军万马战犹酣。展望未来,甘洛县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抓住机遇,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建制村通畅工程、主要干线公路升等改造工程、断头路联网路和便民桥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路网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全县公路交通运输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