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路网的软实力

2010-12-20 11: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自2005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两年后,郊区公路3年提级改造工程完成,7700公里郊区公路状况得到大幅改善,2008年“区区通高速”,实现一小时经济圈目标。2010年,公路总里程已达2075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6公里/平方公里,北京公路网日趋完善。 
  面对不断延伸的路网,如何让服务与之相协调,构建更畅通、更安全、更和谐、更高效的公路网络?北京路政部门提出了自己的公路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延伸服务、适需服务、无痕管理。 
  服务革命 
  2010年6月1日,北京市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市民可通过公路沿线的可变情报板(户外显示屏)、公路服务热线、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网站实时了解路况,包括占路施工、公路阻断、公路气象、公路路面状况和重大交通事件等相关信息。该系统的建成使用标志着北京公路初步实现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被称之为北京交通公路管理服务的“革命性变化”。 
  早在“十一五”之初,北京路政部门就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将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2006年,以顺义公路分局为试点,开展了北京市公路养护管理及路政巡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2007年4月,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作为二期建设项目启动了前期工作,并于同年6月通过了市交通委的立项批复,并被列为交通运输部首批国家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省级示范工程。2008年1月,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10年6月1日系统正式投入应用。 
  这套系统充分整合利用了现有资源,完善了北京公路路网运行动态监测、协调管理和信息服务,建立了高效的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实现了业务管理、应急处置、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三大功能。 
  首先,业务管理功能实现了养护及路政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化。在养护管理方面,整合瑞通养护中心52辆公路路况巡视车的车载设备及10套公路应急抢险现场直播系统,接入顺义一期基于海事卫星通信的公路路况巡视与应急指挥系统。兼顾企业运营管理和政府监管的需要,开发了公路路况巡视记录报送系统,实现了公路路况巡视记录的电子化管理和动态监管;实现了路况巡视车的定位、监控、应急情况下的调度以及应急事件现场图像的移动采集与动态传输等功能; 
  整合公路养护相关数据资源,实现了养护数据综合管理与分析。与路政管理部门协同联动,为市、区(县)两级公路养护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在路政管理方面,各区(县)公路分局现有的路政巡查车内安装车载设备56套,包括GPS定位设备、车载笔记本电脑、数码照相和摄像设备、无线传输设备等,部分车辆还加装了车载照明设备;开发公路路政巡查管理软件,实现了路政巡查车辆的定位、监控与调度、路政巡查记录的现场录入与报送、路政案件的发现、现场取证与分级报送,路政巡查信息的综合管理和分析、路政巡查轨迹回放等多项功能。实现与公路养护部门的协同联动,为市、区县两级路政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系统的建立大大提升了业务处置效率,从发现事件到实施处置事件至少缩短4个小时。 
  应急处置是对服务要求最高的一项,要求及时、准确发现公路突发事件,第一时间采取措施排除险情。建设成立市交通委路政局、十个区(县)公路分局的两级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中心,配备专门的日常值守和运维队伍,24小时不间断值守;为基层工作人员配备了路况巡视手持终端,基层工作人员得以及时报送路况;开发了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为市局、区(县)分局两级的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提供辅助支持。路网管理工作中通过新设184套视频监测设备、31套公路自动气象检测站和14断面交通量检测设备,整合196套原有交通量检测设备,实现了公路设施的可视化管理、公路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测、公路占路施工信息的采集与报送、公路事件报告热线的接听与处置、公路网的动态调度管理、公路业务车辆的统一监控和调度。实现了公路交通应急预案管理、公路交通事件的监测、预警及影响态势分析、应急方案制订的辅助支持、应急资源管理、配置与调度。实现与交通运输部国家路网管理和应急处置中心的信息联动。 
  近年,由于信息报送及时、应急处置迅速,北京路政部门成功处置了琉辛路特大塌方抢险、国道110线延庆段塌方抢险、国道108线房山段泥石流抢险等重大险情800余次,有效保障了道路的安全畅通。1月2日,北京遭遇强降雪突袭,致使多条公路通行不畅,抢险人员17小时昼夜奋战,将积雪路段全部打通,数千滞留车辆迅速疏散,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特别表彰。今年国庆期间,门头沟南雁路山体大面积塌方,造成断路,塌方发生仅10分钟,抢险队伍就到达现场,采取爆破、清理等措施,最短时间恢复了交通。 
  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方便市民出行。北京路政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便市民获取出行信息。新设102块可变情报板,重点设立在国道、市道、主要旅游线路上,选择交通流量大、重要的进出京路段、自然灾害频发点、事故多发点及路径选择点的上游路段,动态高效发布公路气象、公路占路施工、公路阻断、建议绕行方案、公路动态运行状况等信息。通过北京市交通委路政局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网站向公众提供公路信息查询服务,包括出行路况、交通实况、公路气象、出行常识等方面。公路服务热线的电话坐席分为市局、区县分局两级,及时为公众答疑解惑。热线电话24小时专人值守,为公众提供公路出行服务,受理路政案件、受理公众反应公路突发事件,以及对公路建设、养护的建议、意见与投诉。 
  路越长 心越近 
  “推倒院墙,对外开放”,这是今年北京路政部门提出的新思路,敞开大门,服务社会,逐步将具备场地条件的公路养护道班,建设为向社会开放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功能的公路服务站。 
  8月5日,首个干线公路示范型公路服务站——富各庄公路服务站正式开放。富各庄公路服务站位于京沈路(101国道)39公里处,在富各庄公路专养段基础上升级改造并划分相应区域建设的服务站。服务站内设有停车位、汽车加水点、修车台、卫生间、盥洗处、休息室,休息室内还有饮水机、触摸式电脑路况查询终端以及手机快速充电设备,所有的服务都是纯公益性的,不收取任何费用。服务站还配备了专门的服务人员,保证服务站24小时开放。针对北京现有的96个公路道班,2010年已升级改造30个为公路服务站,初步覆盖10个郊区县的国市主干道。未来3年,争取加大建设力度,规划开放50个公路道班为公众服务。 
  同时,在公路新改建、大中修过程中,路政部门充分利用路边空地建设停车观景点和服务区。自2005年开始,在国道108线、国道109线、石大路等干线公路的空地上,建设了百余处停车观景点。2009年,与市旅游部门合作,在干线公路旁边设立了1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方便停车、休息、咨询。 
  道路施工会给百姓出行带来不便,也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十一五”以来,北京路政“无痕管理”的工作理念在养护作业中生根开花。在研究推广快速养护修复技术,努力缩短养护作业时间的同时,普遍采取“一车道施工一车道通行”的施工导改方式,努力做到“施工不断路,施工保畅通”,并大大提高夜间施工比例,让百姓在无形中感受道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2010年实施的六环路、国道110线、京沪高速及前三门大街等多项道路大修工程,无一不体现 “以人为本、无痕管理、用心服务”的理念。例如:与北京所有12条放射线高速公路相交,还与北京所有放射线国道相交,并作为货运交通大通道的六环路,连接昌平、顺义、通州、亦庄、大兴、房山、门头沟等七个新城,交通量较大,今年进行了大修。如何减少施工对交通造成的影响,是路政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施工前北京路政部门组织设计、施工及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导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最终采取不断路施工作业形式,努力处理好压缩施工工期与保证工程质量之间的矛盾、施工与交通的矛盾、施工与扰民的矛盾,并采取优惠通行费的方式引导车流绕行。由于组织严密、协调有序、措施得当,六环路大修期间未造成车辆拥堵。前三门大街大修工程位于市中心,社会交通车流量大,地理位置重要。施工作业主要安排在夜间12点至凌晨5点,白天恢复社会交通,采取半幅施工半幅导行的不断路施工措施,保证施工作业期间车辆行人可以安全通行。施工中采用低噪音发电机等设备,减少了因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污染,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大大减少了施工对交通及环境的影响。 
  美丽的安全 
  保障安全是“以人为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近年来,北京路政部门遵循交通运输部“安全、舒适、美观、和谐、耐久”新理念,大力推进安保工程建设。 
  2005年,从国道109线、八达岭辅线、琉辛路等安保示范工程开始,大力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着力对公路上的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等路段进行综合整治,最大限度的减小公路交通事故伤害,降低事故死亡率,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国道109线北京段被交通部确定为安全保障工程示范段。 
  安保工程实施中,针对每一个安全隐患点,因地制宜制定处治方案,并将安保设施建设与道路基础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融合、协调,例如使用仿木护栏、用绿色植被装点山体护坡等,在全面改善路段安全状况,提高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同时,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公路的服务内涵,充分展示了公路的人性化服务功能,体现了对人、车的呵护,对自然环境的尊重。通过安保工程的大力实施,全市县道以上公路的安全隐患得到了全面综合治理,安全性得到了大幅提高,进而提高了公路设施的服务水平。2005年至2009年,北京市公路安保工程共投入资金3.7亿元,处理安全隐患8450处。 
  市、县级公路的安全有了保障,北京路政部门又将目光投入到乡村路、山区路——蓄能道路自发光标线涂料应运而生并得以应用,这在全国属于首创。自发光标线使道路标线的主动发光增强了标线的主观可视性,即使在无光源、较黑暗的环境下,也可清晰地分辨道路的延伸方向和安全范围,最大程度地降低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该标线还可在水下发光,在雨雾天气也能发挥保障安全的作用。目前,已在密云、平谷、延庆等区(县)的施划自发光标线、设置自发光护栏10550平方米,对于夜间出行的行人来说具有更高的安全保障作用,还大大节省了政府安装路灯的费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