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工业运行依然面临风险

2010-12-17 19: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通过对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船舶工业运行报告分析,我国船舶行业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继续实现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总体经济运行情况良好。但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船舶行业影响凸显,船舶价格下滑趋势明显。另外,由于造船市场复苏基础薄弱,船舶行业面临的风险并未得到消除。
数据
手持订单继续回升各项指标增幅继续下降
前10个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08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4%,增幅比前9个月降低6.6个百分点。新承接船舶订单量5462万载重吨,是去年同期新接订单量的2.9倍,而前9个月是去年同期的3倍。
10月份,在超大型油轮和巴拿马型散货船的带动下,全球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上扬,我国船舶企业承接订单依然表现突出,特别是在承接集装箱船方面有所突破。9月份上海船厂船舶有限公司承接了8艘3800标箱集装箱船、江苏扬子江船厂有限公司承接了两艘2500标箱集装箱船,继续改变我国手持订单中散货船占比过大的单一结构。
市场复苏基础不稳定的表现之一,就是出现撤单。今年1—9月,全国共撤销船舶订单40艘、74.9万载重吨,约占9月底手持船舶订单总量的0.38%。其中,造船大省江苏共撤销船舶订单10艘,分别是5艘集装箱船、4艘散货船、1艘油船。
大部分业内人士仍对未来市场持谨慎态度,船舶咨询公司纷纷下调中长期、特别是未来2—3年内新船的需求预测。这样的预期,在韩国船厂也得到印证,目前,韩国船厂手持订单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增长缓慢,即使海工方面表现出色也无法挽回糟糕局面,韩国重点船厂之一现代重工的造船份额就一直在下降。
分析
船价下滑利润下降产业链整合将兴起
从前三季度数据看,船市表现明显好于预期,但自去年以来,船舶价格下跌严重。此外,船价大幅下挫及当前投资成本大幅下降使得船东加大了订造力度。这其中,不少订单并非源自市场真正内生需求,而是来自非主流船东和投机性资本的“抄底性”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船价下滑的同时,劳动力、原材料、融资及管理成本增加,加上其他种种不可预测的因素,船企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船舶制造业集中度还较低。2009年底,中国1.887亿载重吨的手持订单分布在近200家船厂,而韩国1.7223亿载重吨手持订单却仅分布在30多家船厂,中国每家船厂平均拥有订单量仅为韩国的1/5。
从船型结构看,不少船企过度依赖散货船市场,这也致使在船舶行业总体产能过剩的同时,高端产能仍然不足。专家表示,未来市场,一直占主导地位的散货船可能不再是主流,随着世界炼油能力增长和布局改变,大型油船需求相对活跃,同时,集装箱船市场也值得看好,目前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询价已趋于活跃。当然,考虑到新规范标准出台后,绿色环保船型设计和开发的压力,部分普通产能可能面临退出市场的抉择。同时,随着国内重点船厂纷纷迈过年产百万载重吨门槛后,造船业兼并重组将成为必然,特别是产业链上的整合或成趋势。
最近在香港上市的熔盛重工就已着手整合船舶研发和船舶配套企业,未来将实施造船、海洋工程、动力工程、工程机械等多元化发展战略,由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预测
近期行情难有大变化关注细分市场或有转机
对于年底的造船行业走势,业内人士认为总体变化不大,仍将保持月均新承接订单800万—1000万载重吨水平,全球全年新承接订单总量将突破1亿载重吨。
9月份,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报于141点,与上月持平,较2010年1月份最低值上升5点。从船价水平走势来看,未来3个月新船价格将会基本趋稳,油船和集装箱船价格可能还会有小幅回升,个别散货船价格可能出现小幅回落。
而明年新船成交量继续增长的可能性较小。数据表明,从新船成交变化趋势来看,需求从来都是波动的,新船成交量很少有连续几年持续下降或上升的现象。如果2010年全年成交量超过1亿载重吨,以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航运市场供求关系来看,2011年全年新船成交量在今年基础上实现再增长的概率较低。
从2011年细分市场发展趋势看,市场需求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散货船订单所占比重会有明显回落;油船市场仍会延续2010年发展态势;集装箱船市场变得更加活跃,对整体市场支撑力度更强;特种船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好转。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市场也将提前活跃,集装箱船大型化再度将成为业界热点。对企业而言,应根据市场的发展形势,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加大对其他船型的研发和开发,特别是油船和集装箱船,一旦市场活跃后就有能力接单。目前,全球集装箱船型号主要集中在1350标箱、2500标箱、4250标箱,10000标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还只有中远川崎等少数船企能生产。
此外,在低成本优势越来越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加速转型成为摆在造船企业面前的亟须面对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世界造船市场订单争夺战将会更加激烈,特别是日韩先进造船企业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使用对外扩展策略与中国争夺市场,巴西、俄罗斯等新兴造船国家加大对本国造船的扶持力度,未来可能出现低价接单、打绿色牌等竞争手段,中国造船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船舶企业必须利用低成本优势带来的市场空间,尽快提高技术水平,开展绿色环保船型的关键技术研发,设计开发符合国际主流的船型,以提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