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提价 明年钢铁行业行情看涨

2010-12-17 19:38: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宝钢调价
根据宝钢最新的出厂价,明年1月,热轧品种中低碳钢、超低碳钢、一般冷成型用钢上调260元/吨,其他品种上调100元/吨;酸洗上调200元/吨。
普冷中直属厂部CQ级及非汽车品种钢上调200元/吨,其他产品上调300元/吨;1~2月份焊丝焊管产品价格维持不变。
热镀锌直属厂部产品CQ级、S系列结构钢、酸洗热轧基板普遍上调200元/吨,其他品种上调300元/吨。镀铝锌直属厂部产品普遍上调150元/吨。镀铝锌彩涂TDC51D+AZ上调250元/吨,其他品种上调150元/吨。无取向电工钢普遍上调150元/吨。厚板上调150元/吨。
而在前两个月,宝钢的热轧、酸洗、电镀锌、电工钢、厚板、热镀锌等主要产品出厂价格还都“冷静”地维持不变。
行情看涨 成本走高
对于宝钢的这次提价,联合金属网分析师胡艳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分析,一是因为钢市在11月份以来呈现上涨态势,价格水平总体抬升。比如昨天,上海热卷为4380~4400元/吨,较10月累计上涨近200元/吨,同期冷板涨幅为100元/吨,螺纹涨幅则高达400元/吨。钢市上行格局为宝钢提价奠定了基础。
其次,宝钢目前的订单情况也比较好,尤其是主打产品汽车板。据了解,由于担心购置税等优惠政策即将取消以及北京等城市治堵方案将出台,11月国内汽车产销再现火爆态势,数据显示,11月汽车产量达175.48万辆,同比增长26.1%,创出历史新高,当月销量169.7万辆,仅次于3月份的173.52万辆。
此外,对钢厂来说影响最大的铁矿石成本再度上升也预期明显。按照今年以来的铁矿石协议价定价模式,明年一季度矿石协议价环比上涨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如果最终明年一季度协议矿涨幅在7%~8%,那么吨铁成本也将因此上涨100元左右。
“钢厂的制造成本是2011年必须关注的。”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王中元指出,成本的居高不下,压制着钢厂价格的下跌空间,11月钢材生产所需要的铁矿石、冶金焦的涨幅在3.5%以上,并且下降还有待时日。
而供应方面,由于节能减排力度的减弱,粗钢产量有所回升,但胡艳平指出,与上半年的日产量相比,目前的日产量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另外社会库存也明显下降,终端未来有补库存的需求。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粗钢产量为5017万吨,同比增长4.8%,环比下降0.3%。
据了解,鞍钢和武钢也有望在本周出台明年1月份的价格政策,而相比于宝钢,由于两家钢厂在12月还略微下调了钢价,因此胡艳平预计鞍钢、武钢1月份的价格政策也会上调,上调有望成为明年钢市开局的主调。
也正是由于宝钢在连续两个月开出平盘后首次提价,提价政策一出就刺激了市场价格的止跌反弹。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宝钢价格政策出台后不久,上海市场的5.5普碳热卷就上涨至4380~4400元/吨,冷轧也有所走高。而上周末国内的热轧板卷市场价格还以稳中下跌为主。
2010年钢铁资本市场表现弱于基本面
2010年钢铁行业基本面表现尚可,但受到地产调控政策接连出台,铁矿石谈判机制崩溃,行业盈利模式改变等不利因素影响,钢铁股表现不尽如人意。2010年初至今,钢铁股跑输上证综合指数11.93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2010Q1、Q2、Q4均跑输大盘,仅在Q3小幅跑赢大盘,板块年内表现排名市场后三位。
2011年钢铁行业维持结构性过剩局面
2011年,我国钢铁产量增速可能降至10%以内,新增产能也逐年减少,但由于基建需求增速放缓,房地产需求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机械行业分化明显,下游需求高增长无法维系,结构性过剩局面难以改变。预计2011年国内粗钢消费总量约6.3亿吨,同比增长7.18%。同时我们预测2011年粗钢产量为6.75亿吨,粗钢净出口2000万吨,钢铁总过剩量在2500万吨以上。板材过剩压力大,长材供求关系较为良性。
重点把握三大投资主线
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局面下,行业基本面难有大的改观,整体性投资机会不大。如果重点把握三条投资主线仍有望获取超额收益。
1、资源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通胀预期是资源价格上涨重要推动力。铁矿石仍是卖方市场。2011年,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增长潜力大,欧美等国也处于复苏阶段,全球钢铁产量有望增长6%~10%。全球铁矿石产量增幅在8%左右,供应偏紧。预计2011年铁矿石均价可能温和上涨10%左右。
2、行业并购重组和资产注入加速。2011年,国家将出台并购重组条例,为行业并购重组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此外,钢铁行业部分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解决也可能加速推进,资产注入的预期更为强烈。
3、精细化的钢材深加工是重要发展趋势。国内主流板材生产企业虽涉足钢材深加工领域,但收入、盈利贡献小,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不大。某些规模较小公司专注于管材、线棒材深加工,通过逐步改善技术、开发高端产品、加强营销管理,综合竞争力有望显著提高,这类公司发展前景广阔,值得关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