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咏中

2010-12-16 18:2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十一五”是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甘肃交通运输系统以“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为理念,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受住了各种自然灾害的考验,实现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的突破,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和有力支撑。在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十一五”发展成就、即将迎来“十二五”重任之际,记者采访了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咏中。 
  记者:甘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路网布局中也占据重要位置。请杨厅长谈谈“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部门是如何适应这一客观要求,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 
  杨咏中:甘肃是东中部地区通往西北、西南边境的交通枢纽,具有“座中联六”和“涉藏临疆”的重要战略地位,10多条国道在境内纵横相连,特别是连 
  霍国家高速公路4700公里路段中有1650公里在甘肃境内,是新疆和青海与内地联系的唯一公路通道。从目前对车流量的统计来看,我省63%的车辆为过境车辆,甘肃交通运输在西部物资集散、中转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如果甘肃的交通运输问题不解决,不但会影响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会拖西部发展的后腿。因此,甘肃交通运输行业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提供交通运输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正是基于对甘肃交通运输重要战略地位的认识,“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交通运输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甘肃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拉动投资、保障国防安全、抗击灾害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记者:请您谈谈我省“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杨咏中:诚如大家都知道的,“十一五”是我省交通运输事业投资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服务水平提升最显著的时期。“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建设发展取得的成果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交通运输投资规模实现历史性突破,公路网密度大幅提高。“十一五”期间,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18亿元,年均增长14%,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的1.9倍,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预计可达到12万公里,全省公路网密度预计可达到26.41公里/百平方公里。 
  高等级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我省先后开工和续建高等级公路20条17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条1192公里。到“十一五”末,二级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将突破8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42公里,比2005年末增加1036公里,增长103%;二级公路里程突破6000公里,全省78%的县可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比2005年末约增加1000公里,增长20%。国省干线公路中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1.18万公里,占国省干线公路的95%。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将突破10万公里,比2005年增加35772公里,全面实现95%的乡通油路(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农村公路的目标。 
  公路水路运输站场建设力度加大。到2010年底,累计完成站场建设投资32.35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完成国家级公路枢纽项目9个、省级8个、地区级2个,建设了12个城乡客运站、888个乡镇汽车站和6048个行政村停靠站。全省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1356公里,规模较大的港口4个,水路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民航机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省民航机场建设管理职能划归省交通运输厅后,于2009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了甘肃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预计到“十一五”末将完成投资13.33亿元,目前已相继完成了对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和嘉峪关机场的改扩建,启动了张掖军民合用机场、庆阳机场的改扩建工程,新开工建设金昌、夏河2个支线机场。 
  同时,公路养护和运营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运输市场安全监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公路水路运输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全省公路旅客运输量、货运周转量分别是“十一五”末的1.76倍和2.34倍。甘肃省道路运输业产值以年均13%的速度持续增长,成为对全省GDP净增长贡献最大的行业之一。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红色旅游地区公路建设得到加强,国边防公路和军营畅通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全面实施了“东部会战”战略。请问这一战略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杨咏中:要加快发展,首先要在发展理念上实现突破。我省在这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都把公路建设的重点放在“河西走廊”。当然这也符合甘肃交通发展的历史客观规律,因为在这条长廊上依次排列着兰州、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许多历史上就赫赫有名的重镇。而兰州以东地区却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面对这种状况,2004年我们果断提出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东进。从经济关联度上讲,打通东部,畅通与陕西、河南乃至华东地区的联系,对甘肃的发展更加有利。这一思路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了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 
  “东部会战”战略是甘肃公路建设史上投资规模最大、高速化里程最长、覆盖地域最广、受益群众最多的交通现代化建设工程。“东部会战”分“中路”、“左翼”、“右翼”三部分实施,涉及的高速公路项目分别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连霍、青兰、银武和兰海高速公路的组成路段。会战框架内规划重点实施的高速公路项目全长1147公里、二级公路103公里,概算投资超过560亿元,沿线涵盖和辐射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0%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3.8%。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艰苦努力,“东部会战”框 
  架内的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全部立项实施。随着年底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有5条高速公路建成,另有3条正在加紧建设之中,2条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另有一批二级公路项目建成通车。“东部会战”战略的实施大大加快了甘肃省东部地区公路建设速度,对推动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和完善甘肃公路网结构、改善甘肃东部地区行车条件,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了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欠发达省份,我们是如何保证建设所需资金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管的? 
  杨咏中: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一直高度重视创新交通融资体制,积极破解资金难题。通过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搭建了省级交通融资信用平台,先后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达成金融合作协议,各家银行对交通的授信额度达到了680亿元,使甘肃交通建设融资、使用、管理实现了良性循环。这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和资金保障,在推进我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省交通运输厅还成立了信贷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信贷分离监管模式,对交通建设资金严格监管、封闭运行,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防止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实行了派驻财务督察制度和财务、审计、监察联合稽查制度,确保了各类资金的规范、安全使用。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部门在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杨咏中:在体制改革方面,一是管理机构改革平稳推进。2009年省政府批复成立省交通运输厅,划入了指导城市客运和出租汽车行业管理职责,批准组建了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归口省交通运输厅管理。按照“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思路,对全省高速公路养护职能和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全省高速公路实现了由建设业主多头管理养护变为集中管理。二是深入推进厅属交通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事企分离工作。三是积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四是认真落实成品油价格及税费改革的后续工作,理顺了“六项”规费取消后交通专项资金的转移支付渠道,交通征稽队伍整体转岗到路政执法工作中。 
  五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努力营造创新型行业 
  建设氛围。围绕全省公路建设、公路水路运输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公路环境保护等重点问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实施了一大批科研项目,在“黄土地区公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修筑技术研究”、“高速公路环保与绿化”、“交通信息资源开发和建设”、“公路运输管理体制”、“公路灾害防治与缓解”、“公路建筑材料”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共有50余项成果通过了省部级成果鉴定,其中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全行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提高,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交通运输建设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记者:近几年,甘肃交通运输系统在应急抢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杨咏中:“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运输部门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组建了国防交通专业保障旅,制定完善了各项应急预案,提高了应急保障能力。2008年初的冰雪灾害发生后,全省交通系统各单位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上万名职工开展清雪除冰、排障保畅和应急救援工作,并组织力量紧急疏散滞留的旅客,确保了公路畅通和春运安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部署,按照“内保陇南、外援四川”的方针,以最快的速度抢通被地震损毁阻断的公路,构筑了一条条摧不垮、震不断的“生命线”。省交通运输厅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一批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的表彰。玉树地震发生后,省交通运输厅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急组建了甘肃交通援青抢险救灾突击队,千里驰援玉树,为灾区抢险救灾保通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甘肃交通援青抢险救灾突击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和“8·12”陇南天水暴雨灾害发生后,省交通运输厅举全行业之力投入到“保运输、保畅通、保安全”的工作中,保证了灾区“生命线”的畅通。甘肃省交通运输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灾指挥部获得“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称号,2名同志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称号。 
  在这些抢险救灾中,甘肃交通应急抢险队伍经受住了考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彰显了甘肃交通运输人在各种艰难困苦时刻勇于担当的责任和精神。正像省委、省政府领导称赞的那样,是一支“拉得出、顶得住、打得赢”的队伍。 
  记者:请问杨厅长,“十二五”期间甘肃交通运输部门将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杨咏中:无论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还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都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同时,循环经济区、天水-关中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以及我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都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面临新的形势,省交通运输厅历时五个多月与交通运输部对接规划,按照“跳出甘肃看甘肃、跳出行业看行业”的要求,确定了“十二五”期间甘肃交通运输发展思路:重点围绕“中心辐射、东西并进”的中心任务,建设“四大体系”,实现“五个目标”,从根本上改变我省交通运输的发展面貌。“中心辐射、东西并进”即围绕以省会兰州为主中心,打造辐射周边市州的两小时交通圈,以各市州为次中心,打造辐射周边县区的一小时交通圈,加密东部路网,承接全国经济的梯度转移,畅通西部路网,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四大体系”就是建设内通外联、覆盖城乡的公路网体系;建设衔接顺畅、服务高效的运输网体系;建设反应及时、保障有力的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研发推广有机结合、支撑跨越式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五个目标”就是在拉动全省经济增长、拉动社会就业、拉动旅游发展、拉动工业生产和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作出新贡献。 
  “十二五”期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3500公里,接近4000公里,所有市州以及80%以上县城实现高速连接。这个高速公路网不仅对甘肃而且对我们周边的青海、宁夏、内蒙古、四川、陕西、新疆等六个省区都能提供强大的路网保证,还将对党中央、国务院在这些区域实施重大社会发展举措提供更加有力的交通运输支撑和保障。同时,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将取得更大突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干、以国省干线公路相连接、以农村公路为辐射的庞大的公路路网结构。“十二五”末,甘肃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将更加健全,交通运输网络更为完整、强大,服务人民群众、方便社会出行的交通运输网络功能将更加完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