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京充分发挥四川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的建议
2010-12-15 23:1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4日的省政协十届十二次常委会议上,9名省政协委员围绕科学制定我省“十二五”规划进行了大会发言。其中,省政协委员、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实验室副主任曾京作了《充分发挥四川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的建议》的发言,以下是发言内容:
省委做出着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通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现,综合交通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成效,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在继续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同时,深化综合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促成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西部发展高地建设进程。为此建议:
一、大力推进交通市场化改革进程
一是建立健全适应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运输管理体制。四川可利用灾后重建的契机,在全国省(区)率先成立交通委员会,建立起与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与营运相适应的综合交通管理协调机构,把现在分散于相关部门的交通职责统一起来,担当起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城市公交(公交车、出租车、地铁、轻轨)的规划、新建项目前期论证等综合协调职能,负责公路、水路、航空运输和城市公交的行业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将铁路管理纳入。
二是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综合运输市场。对运输资源管理要统筹规划、协调运行、包容并蓄、优势互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便捷、货畅其流、人便于行的目的。要开放市场,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运作,统一行业生产标准。要整合运输资源,促进优势优质企业做强做大,达到集约化、国际化的要求。运输资源的市场化配套要公开、公平、公正,优胜劣汰,无行政权力障碍,无所有制歧视。既要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头作用,又要发挥民营、外资企业和个体运输户的积极作用。尤其要创造条件使中小企业能够进入交通投资领域。将部分交通运输项目经营权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企业实施运营,政府负责监管。对中小企业准入要做到降低门槛与规范操作并重,可拿出一定比例的项目由中小企业承担,同时强化规范操作制度,防止“一放就乱”。
三是推进综合交通低碳化、公交化、信息化服务。要优化生产力要素,大力发展规模大、运量大、吨位大、低能耗、低排放的运输工具。要扩大公交化服务领域,推进企业管理升级和技术进步,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最优化;要推进中长途客运向公交化服务转型,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化。可在成都市进行试点,率先实现全市城乡交通运输服务的统一公交化;要建立综合运输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人员流动信息交易平台、市场监管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交通和物流信息,提供咨询服务、出行服务、交易服务。
四是应着力构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一致的公路管理体制和管养分离、竞争高效的养护运行机制。建立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责任体系。即:省负责全行业监管协调工作、重点管理高速公路,市(州)负责管理国省干线公路,县(市、区)乡(镇)负责管理县乡公路,村委会负责管理村级公路。按照事权分别把公路养护管理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建立竞争性养护生产市场,将现有的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培育成市场竞争主体;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公路养护市场竞争规则,监督管理和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二、努力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
一是加大综合交通枢纽综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结合综合交通枢纽的具体功能、交通网络特点,从智能化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理念出发,推广使用ETC(电子不停车交费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一套集运营管理、综合监控、防灾指挥、交通疏解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管理体系。
二是不断引进国际先进交通运输技术和重大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技术水平。要积极引进重载运输技术,改善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强化物流运输和货物运输,提升我省运输现代化水平。
三是加大政府对交通运输应用技术研究的投入。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资,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技术,提升我省交通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营管理科技含量及生产力水平。
三、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枢纽经济
(一)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深入把握交通运输与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依托交通枢纽建设,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一是把握内河水运的技术经济特征,引导装备工业、总装型工业、重化工业向沿江布局。
二是把握航空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引导体积小、价值大、时效性强、对运费不敏感的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向大型空港地区布局。
三是把握大型集装箱中心站的技术经济特征,引导适箱型工业向集装箱中心站和铁路次级枢纽布局。
四是把握管道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引导油气化工产业向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节点布局。
(二)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发挥通道经济效应,加快培育发展经济带,以交通枢纽为依托,整合多种交通资源,提升其综合服务功能,并由此形成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临站(场)经济区等形式的多功能经济区,通过枢纽经济放大区域生产能力,提升环境生活质量,扩展经济的外向度。
一是依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临空工业,将我省外向型经济活动吸聚到空港周围(包括海关、商检、政府口岸办、银行、外贸代理、外运代理等),形成临空经济区,搭建起我省直接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平台,从根本上走出内陆地区发展的困境。
二是依托成都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西部最大的内陆无水港,将沿海港口功能延伸到四川,使国际海洋运输网与陆地运输网联为一体,大幅度降低我省对外运输物流成本。
三是依托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发展临港经济,以临港工业为战略导向,调整川南地区现有工业园区布局和产业发展方向,发展水运物流和港口指向型产业,以临港经济创新川南区域发展模式。
四、围绕交通枢纽重构现代物流体系
一是要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新起点,立足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将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及水运通道结合起来,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重新考虑我省物流网络体系、主要物流节点城市及各类物流中心。充分考虑不同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我省大宗货物特点,构建和形成若干专业性的物流大通道,如体现大运量、低成本的水运物流大通道,以小体积、高附加值、对运费不敏感产品为主的空运物流大通道,适用汽车整车运输的汽车物流大通道。
二是加快我省整个物流系统建设,培育壮大物流园区。依托大型交通枢纽设施建设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配套设施更全、技术水平更高的大型物流园区。包括:(1)以青白江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的铁路集装箱物流园;(2)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园区;(3)以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南充港、广元港、广安港为依托的临港物流园区。
三是完善我省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提升我省物流系统的运转效率和配送能力。“十二五”期间,要充分发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中西部地区的国际货物运输枢纽作用,新增若干国际货运航线,形成西部国际航空物流通道。同时加快成昆铁路复线、成昆客运专线、成兰高速铁路建设和内昆铁路扩能改造,强化与东南亚铁路、南亚铁路、新亚欧大陆桥的有效连接,近期重点是打通通向南亚孟加拉湾的南向大通道,开拓一条新的出海通道,沟通西亚与欧洲,突破“马六甲困局”。这一大通道的建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对我国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长远来看,还要谋划打通通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北向大通道,以四川为中介和枢纽将东南亚铁路与新亚欧大陆桥串联起来,使我省成为东南亚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的陆上连接点和中介。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