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元模式”助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2010-12-1 8: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凭借储量丰富的煤炭、岩盐等资源,晋陕宁蒙高载能工业圈在过去六七年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内蒙古海吉氯碱公司、上海重工实业公司入主内蒙古乌海氯碱公司,使当地氯碱产业热了起来。但是,企业在不断刷新产能纪录的同时,也遇到了同质化发展及物流等方面的难题。
11月10日,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00万吨/年聚氯乙烯(PVC)循环综合利用项目一期产品下线。2011年底,该项目全部竣工后,公司PVC年产量将达110万吨,年收入过百亿元。虽然PVC行业目前竞争激烈,但该公司总经理王凤君认为,北元牌产品将脱颖而出,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他说,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他们创建了国企与民企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的“北元模式”。
在记者的采访中,当地政府、有关业内人士都对“北元模式”持肯定态度。“北元模式”始于2007年北元化工的两次增资扩股。第一次是北元化工与榆林10家民营企业联合,使公司股本金由7000万元增为10亿元,实现了民营企业的强强联合;第二次是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合作,签订了《增资扩股陕西北元化工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型聚氯乙烯生产基地协议书》,公司股本金由10亿元增加到16.8亿元。两次增资扩股,使北元建设100万吨/年PVC项目具备了物质基础,也开创了当地民企联合大型国企合作建设煤、盐化工项目的先河。借助大型国企的优势,北元化工顺利实现了扩建项目各项手续的审批,并成功获得贷款50亿元。
王凤君认为,目前仅在内蒙古乌海周边投资上百亿元、产能在60万吨/年以上的PVC企业就有4家,区域内竞争压力很大。未来的竞争将取决于产业链条的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的运作状况。
“尽管从规模上看,我们并不是国内最大的,却是建设速度最快的。”王凤君表示,依靠日渐成熟的“北元模式”,他们对未来建成全国最大的PVC项目充满信心。
强强联合、大型国企的介入带来了充足的资金,也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高技术、高水平。通过选用意大利伍德迪诺拉离子膜电解槽、日本智索聚合技术、瑞士博特的蒸发装置、韩国三星的空压机等,该项目在工艺技术、装置、产品品质上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够破解国内产品同质化的问题,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多种型号高品质树脂。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通过在陕北设立产业关联的5家2级企业,使北元化工从原料供应到氯碱产品的深加工,形成了循环综合利用的产业园,最大程度地体现了项目的成本、规模、资源和技术等几大优势。
过去,该公司10万吨/年PVC项目没有自给的盐、煤资源和电力、蒸汽能源,也没有自有的电石泥废渣转化水泥项目,因此优势并不明显。而100万吨/年PVC项目为循环综合利用项目,配套80万吨/年烧碱、240万吨/年水泥装置和4×60兆瓦抽背式热电机组,并配套盐业项目。项目自采卤水工艺采用循环用水化盐,PVC所产电石渣和热电所产粉煤灰用来生产水泥,热电为各装置区供应电力和蒸汽,相互之间实现物料循环利用。
现在,企业若采购周边电石企业的电石,采购成本每吨比东部沿海低500元,年可降低成本7.5亿元;若采用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在陕北为北元配套直供的平价电石,成本节约更为显著。目前自备发电的完全成本为0.25元/千瓦时,而同类厂家用电约0.5元/千瓦时,年可节约电力成本7.5亿元。按自建盐矿计算,原盐成本每吨不足100元,年可节约成本3亿元。用废渣生产水泥,成本每吨不足100元,按目前每吨300元市场价计算,年可降低成本4.8亿元。仅此几项每年便可节省成本22.8亿元。
同时,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将北元化工纳入了该集团成熟的大物流体系,解决了110万吨PVC产品的物流问题。
王凤君说,随着氯碱行业整合速度的加快,那些缺乏资源、技术含量低、规模小、污染大的企业会因为环保和成本压力逐渐丧失竞争力,一些具备区位、资源、规模和循环经济优势的企业将脱颖而出。而这正是“北元模式”的价值所在。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