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市配送:一道待解的难题

2010-1-2 20:4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陈勇敢
  [编者按:2009年12月1日,郑州市开始实施严格的市区道路交通管制措施:农业路以南、未来路以西、航海路以北、桐柏路以东 (以上含本路)的区域,每天的7~22时禁止轻型、微型封闭货车驶入。此规定一出,顿时引起多方关注。如何破解城市配送的难题,更加迫切地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问题剖析
    近年来,伴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的城市配送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随着城市区域、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城市配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地联系起来。郑州市对城市配送采取了很多办法,各级部门也制定了一些政策措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相对滞后的政策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城市配送需要,甚至个别管理措施已经与日益增长的城市配送需求相违背。
    对于这个问题,一位多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大学教授分析道,本来城市配送与城市道路建设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和睦关系。日益发达的城市配送业务促进了现代交通体系的发展和升级改造,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也支撑着配送业务的快速发展。然而,城市配送也是一个新生事物,不少地方在政策制定和宏观管理上还存在制约城市配送向集约化、专业化、技术化方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郑州市区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物流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道路限行已经控制了大多数的配送公司的车轮子。这也就导致了多家商贸企业使用客车从事货物配送,进入市区后,跟交通管理人员玩起了 “躲猫猫”的游戏。
    根据我们了解的情况,郑州市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城市配送体系,一些基础条件设施更是无从谈起,这就导致了城市路网与城市配送体系的关联性较差,进而严重制约着城市配送服务能力与效率,配送服务质量很难真正满足市场的需求,在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等多方面都尚有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综上所述,郑州的城市配送还面临着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现在需要做得就是静下心来,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镜头回放
    “城市配送作为物流门到门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已经成为城市物流产业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一矛盾将越发突出,郑州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谈到城市配送问题,业内的物流专家如此表示。
    由于郑州是重要的商品生产和货物集散地、全国商贸中心城市,各地企业销往郑州及周边的货物大多都存储在城郊的仓库内,代理商在往市区各个销售点配送货物时,困难重重,成本居高不下。 “我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投入大量资金,自己建设物流配送队伍,要么把配送环节外包出去。可是谁能完成这种业务呢?无奈之下,我们只有选择仓库门口的个体运输车辆。”在郑州市货栈街,一家品牌电器代理商王经理无奈地表示, “我们知道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成本也很高,但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据了解,尽管郑州市有多家公司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但是大多数的公司没有自己的货物运输工具,常常租用路边的货运车辆,目前郑州市专门从事专业城市配送的公司寥寥无几。在郑州德化街销售服装生意的周老板牢骚满腹: “说好的晚上8点把货物配送到位,明天周六我们能够上架销售,但是我们全店的员工等到10点多,货车司机才姗姗而来,我只有在结算运费时,少给了他50块钱,如此的运输效率,怎能让我们满意!”
    “几乎所有的人,都埋怨我们的价格高、效率低,可是我们也很不容易。现在郑州市区的大多数路段都是禁停的,而客户的卸货点就在繁华路段,我们只能见缝插针、东躲西藏。”马路旁边等待运货的个体车辆老板也是一脸委屈。
艰难求解
    12月19日,中国国际物流节在南京举办,在 “城市零售连锁物流发展论坛”上,城市配送成为到会嘉宾的热门话题。100多家参会企业联合发表了一份《城市配送绿皮书》,共同提出10多条有关城市配送的政策建议,在城市发展中争取 “行路权”。
    这些建议主要包括:政策性扶持 “共同配送”模式,即整合商品资源、车辆和仓库资源、配送线路资源;为城市配送增设装卸专用停车位;实行城市大型商业设施夜间配送;建立城市公共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使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政府确定城市配送车辆车型;组建一支能合法进城的物流货运 “绿色车队”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郑州的城市配送与其他城市相比存在着政策滞后、行业混乱、企业管理落后等诸多方面问题。可喜的是,今年3月份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城市配送被列为九大重点工程之一。2009年初,郑州市发改委也出台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提出 “打破运输方式的壁垒,积极发展联合运输,推动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完善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管理,治理取消不合理收费”等相关措施,并专门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的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这也充分说明了政府发展城市配送的态度和决心。
    为了有效缓解郑州市区主要干道的交通压力,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保证了市民的正常出行。但交通管制也是把双刃剑,先前能够进入市区运输货物的车辆,现在不能进入,保障市民通畅的同时,却把生产生活用品也阻碍在外。政府部门以方便市民出行,保障道路畅通为出发点制定的政策我们理应拥护,但如果能兼顾一下城市配送的实际情况,或许能让这项好政策更加完美。城市管理者应当为配送车辆的高效运行提供交通资源和运行环境,应充分考虑城市的交通和环境承载能力,通过法规的完善、管理的提升和政策的调整,对城市配送实施社会化、专业化、集约化管理。
    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的同时,作为城市配送主力的物流公司也应该行动起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于城市配送的广阔天地之中。他们应从配送车辆选择开始着手,更换和购买符合新规的配送车辆,提升软、硬件管理,以现代化的操作方式进行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为城市配送运输专用车的生产厂家,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水平,生产出适应城市新规的车辆,从打法规 “擦边球”的“游击队”转化成 “正规军”。有车辆专家表示,城市配送业务是物流运输细分的一个重要市场,它拥有其他物流形势所不具备的Smal(轻便小巧)、Smart(机动灵活)、Special(专业化程度高)等“3S”特性,必须要有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现代化运输用车出现。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面,由于城市配送涉及多个物流环节,市场环境比较复杂,这也让城市配送行业标准的出台显得更加迫切。不仅配送车辆使用上需要建立标准,更应该建立起城市配送的行业标准。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认为,应当在行业内建立起明晰的分类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时间标准、距离标准等。此外,也要建立起行业服务质量标准,以及报价和赔偿标准。从配送流程上建立起相应的包装及外形尺寸标准、配送车辆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既能加快现代物流配送的运转效率,也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消费者的监督和管理。
未来期待
    事实上,城市配送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也希望物流和人流一样,融入到政府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之中,不应该成为城市改革的牺牲品。长期以来,全国的城市配送几乎都存在着无人管理的局面,郑州也是如此,期望这种局面有所改观。
    值得关注的是,在近期通过专家组评审的 《郑州市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规划 (2010~2015)》中有这样一条细则:自2010年起,郑州每年将拿出5000万元专项资金帮扶企业推行电子商务,郑州欲建 “网上商都”。针对上述情况,来自物流行业的专家学者也呼吁 《规划细则》以及 《城市配送》相关标准尽快出台,对郑州市的配送发展起到实质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同时,郑州市正在着手编制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必将加快政府各个部门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步伐,给郑州市的城市配送行业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相信,有更多的物流企业将凭借政策扶持的春风,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优化整合企业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创郑州城市配送的美好明天!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