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海事力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2010-11-9 2:1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以前一天到晚在外面跑现场,检查及执法,有时候处内一些晨会指示、公告,以及一些业务新规定等都不能及时阅知;海事执法紧急事件较多,有时也不能第一时间知道。有了它,就好像多了一双‘眼睛’,让我在专注于在外执勤时,还能时刻看到内部最新信息 。”11月4日,当记者采访上海洋山港海事处执法人员黄永昌时,手持便携式“智能手机”的他欣喜地说。
这是“E”海事(电子海事)的“妙用”之一。地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域,上海洋山港海事处按照优化现代港口集疏运体系和发展航运服务体系的要求,推出了“E”海事服务:“E-VISA”(多样化电子签证)、“E-PMSS”(便携式海事执法系统)、“E-PSC”(电子化港口国监督检查)、“E-CONTROL SYSTEM”(电子化监控系统)、“E-LEARNING SYSTEM”(电子化培训体系)等。海事管理电子化,打破了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制约,形成高效、优质、廉洁“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多样化”电子签证省时省力
传统船舶签证,如何打破费时费力的现状?
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软实力亟待提高以及航运公司切身利益需求的实际情况下,洋山港海事处告别传统签证方式,适时推出“船舶多样化电子签证系统”,其针对不同类船舶的不同签证需求,量体裁衣,提供自助、网络、手机、电话以及传真等5种签证方式。
“凡在洋山港海事处辖区航行、停泊、作业的船舶都可进行多样化远程电子签证。”上海洋山港海事处处长吴红兵介绍说,船方只需使用事先在海事部门登记备案后获得的相应用户名、密码或用户卡登陆该系统,5分钟即可完成一个签证流程。“与传统签证方式耗费将近2个小时相比,电子签证时间得到极大地缩短。同时,强大的签证信息查询、签证结果互认的电子签证服务,使船舶随时随地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签证信息。”
船舶多样化电子签证系统的推出,受到了广大船舶的欢迎。据了解,仅该系统推出近3个月,就有44艘船舶申请使用,共实施签证近1400艘次。船方切身感受到了洋山港海事处“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船舶签证的高效与便捷,为船方节省签证费用14余万元,节省时间成本将近3000小时,大大提高了船舶营运效率。
吴红兵表示,“‘多样化’电子签证,对海事部门来说也受益匪浅,不但可以大幅度减少签证站点数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行政成本投入,而且可以使执法人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场安全管理中去,提高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效率。”
“移动”执法演绎精彩
传统海事现场管理模式,如何实现信息全覆盖?
据了解,以往海事管理模式在指挥中心、执法现场、领导决策过程中都还停留在“语音”阶段,尤其在现场执法过程中存在查询信息无法及时获取,现场情况无法记录等问题。而便携式电子海事执法系统,基于手机的3G通信技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使海事执法人员能够进行全方位的任务管理操作,实现信息全覆盖。
只要随身携带一部海事“智能手机”, 一切尽在“掌”控之中。海事现场执法人员得以脱离传统执法在纸面报告填写、电脑电源限制、装备携带不便、信息传递不及时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执法、随时随地反馈、随时随地报告的便携执法功能。
这部移动终端,还是一个“移动业务平台”,利用便携终端系统,现场执法人员可以实现与中创2.0船舶管理系统互联,实现包括静态和动态的多方位查询,能及时了解辖区码头、船舶、危防备案单位等静态情况;以及船舶签证和查验信息、危防审批结果、船舶24小时动态、水工作业情况、最新的航行通告等动态信息。
执法在一线,海事“零距离”。便携式电子海事执法系统有着强大的现场取证功能,检查员现场查到缺陷后,对些缺陷的认定和处理尺度拿捏不准时,可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和3G网络,将照片等通过网络传输到监管科(岸基技术支持团队),监管科经过查阅、研究后立即通过网络将指导意见发给现场。如果监管科不能确认,还可寻求外部专家支持,使得检查更加有效、准确。
“以前在现场检查一艘船舶,只能先打电话到政务中心进行任务流转,要耗费半个多小时。如今,执法人员可借助海事‘智能手机’,直接现场操作并上传到系统中去,还可以避免口头传递信息的疏漏,整个过程不超过10分钟。”手持“智能手机”,该处船检站执法人员刘良喜兴奋地说。
电子化港口国监督检查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传统港口国监督检查,如何实现准确无误?
洋山港海事处的E-PSC 实现了PSC报告全程电子化。检查过程中,检查员用海事“智能手机”将缺陷处拍摄下来,经过船长确认后,写入PSC报告。如果船长要求出示公约依据,检查员立即在电子公约库调取相应的条款给船长看;检查完毕后,现场用无线传输,打印PSC报告 ,实现“一条龙”服务。
此外,每个PSC检查官携带的小笔记本内暗藏“乾坤”,存储了SOLAS,MARPOL,STCW,COLREG,TONNAGE,LL66等国际公约电子版,还有根据洋山港历年港口国监督检查情况归纳出的1800余条船舶缺陷描述。结合内置KRCON和RULEFINDER两个公约查询系统,检查官可以快速搜索到相关公约条款预计船舶缺陷描述。针对一些新生效的国际公约,检查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至上海海事局公约数据库,对最新生效的国际公约进行查询。
记者看到,现场执法人员在查询框内输入“消防泵”一词,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上海海事局公约数据库进行查询,它就会自动搜索出涉及消防泵的所有法律公约。而当检查员查到缺陷后,对其认定和处理尺度拿捏不准时,可通过电子邮件系统和3G网络,取得“岸基团队”的支持指导,从而实现PSC检查的高质量,也增强了对船方的说服力,充分体现了“人机一体”的理念。
今年洋山港海事处累计滞留外轮8艘次,其中5艘次均为世界一流航运企业所管理的船舶,包含登记在英国和德国的白名单船舶3艘次,无一投诉。外轮艾丽马士基船长称赞道:“洋山港已处在国际化大港口的领先地位,这种E-PMSS形式的PSC检查让我们感受到了洋山海事的先进和现代化以及检查的专业化,既准确又高效,我们心服口服!”
电子化监控推网格化管理上新台阶
新型网格化管理,如何实现更高效?
洋山海区网格化管理自2007年12月份开始实施,已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网格化管理方案,以安全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情况将整个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分别用红、橙、黄、蓝表示相应的危险等级,然后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
今年9月8日凌晨5时,一辆120救护车载着刚刚从“海巡1008”轮接下的2名落海获救人员,呼啸着驶离洋山深水港工作船码头。这次救助电子监控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海事部门正是通过这一系统才清楚地了解现场附近的船舶信息,从而顺利地组织船舶有序参与搜救。
“网格化管理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海事监管手段,对其效果影响最大的当属信息获取。因此,信息化成为提高海区管理的关键所在。”吴红兵表示,“十一五”期间,洋山港海事处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基本建成了符合洋山海域特点的E-CCS系统,其中包括:七站一中心VTS系统,基本实现了对监管水域的全覆盖;建成了四站一中心的AIS系统,并与VTS系统有机集成,提高了监控效率;在部分水域建设了CCTV系统,实现了对重点水域的多手段监控;在巡逻艇上安装了全球眼系统,可以实时了解巡逻艇所在水域的状况;建成了与船舶实时联络的通讯系统VHF,等等。
这些系统的投入使用,为及时、全面地掌握网格信息提供了可能,大大提高了海事监管水平,为推动海事监管立体化、反应快速化、管理信息化发挥了巨大作用。“‘E’海事的推出,不仅实现了海事现场的电子化管理,更是洋山港海事向一流海事监管水平迈进,倡导新型服务理念的一种体现。”吴红兵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