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为企业在区域内谋布局

2010-11-9 2:0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近开通的沪杭高铁,让长三角一体化再上层楼。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沪宁、沪杭两条高速铁路相继投运,这使得本就往来频繁的长三角地区,更显便捷而密匝。
    其实,不独长三角,近年来高速铁路的扑面而至,让全国诸多地区一下子迈入“高铁时代”:连起郑州、西安两座古都的郑西高铁,牵起武汉与广州两座重镇的武广高铁,串起北京和天津“双子星”的京津高铁,以及正在架桥铺路、日夜兼工的京沪高铁。而高铁时代里,紧跟闪驰而过列车呼啸而来的,则是资源重新配置后给各方带来的发展命题。若以此为经纬,大家不妨主动自问:“我们能跟上高铁时代的脚步吗?”
    从宏观角度看,高铁投资建设本身,就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一环。不久前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一个长期跟踪国内经济形势的课题组提出,在今年前三季度含金量较高的中国经济增长中,经济“拉动点”非常明显——高铁、汽车和房地产。他们的理由是,从工业增加值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例最高的就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而这里面的重要一项,就是与高铁有关的铁路机车的投资。一句话,高铁投资在全国投资结构布局中很重要。
    这么看,引导高铁投资需求科学合理释放,便成为宏观调控里的一道新方程。正确求解,有些知不易行更难。这就是说,在外需结构性不振、消费难以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对投资需求理应给予更多关注。但问题是,高铁建设等投资需求怎么释放,却既关乎当下,又影响长远——释放不充分,当下增长就会乏力;释放不科学,长远发展就存隐患。表面上看,这是一道科学引导投资需求的一元函数,但往深里说,却是一个包含动力结构优化、分配制度改革的多元命题。
    从中观角度看,一条高铁的直接效用,莫过于加速城市融合,推进区域一体,近年来的“同城化”、“公交化”、“半小时交通圈”等热词,正是对此的形象概括。举个例子说,近来开通的沪宁、沪杭两条高铁,将进一步催促区域合作的脚步,进一步推进上海和浙江、江苏之间的产业分工,加快和优化三省的产业转移过程,加速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不过,区域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两条高铁“包打天下”。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曾指出,长三角地区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区域内各城市发展定位和分工不够合理,区域整体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产业层次不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水平和服务功能有待提升”……而且,传统发展方式仍未根除、要素瓶颈约束明显等现实条件,使长三角发展一度面临诸多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高铁所激发的产业转移提速,完全有可能成为长三角乃至更广阔范围内产业布局优化的跳板。
    从微观上讲,高铁带动下的要素流动,会推动更多企业在区域内谋布局。一方面,企业跨区域发展的不断推进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将形成关系更加密切的互动;另一方面,长三角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本身就需要以千千万万家企业作基础。虽然运输成本、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会随高铁而降低,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企业都会利润增加。只有那些善于研判市场形势,长于把握发展态势,勇于创新治理结构的企业,才会真正借高铁东风而长袖善舞。
    需要提醒给众多企业的是,从经济学上讲,高铁会带来“同城效应”,但有时也会引发“虹吸效应”——国际经验和教训表明,高铁开通后的一段时间里,将极大促进沿线地区发展,但随后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虹吸作用便开始显现。结果,区域性中心城市迅速成为“超级城市”,而沿线地区则出现“空心化”。虽然国情有别,但这个问题有理由引起企业家们的足够重视。 本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