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走高 “柴油荒”短期内恐难缓解

2010-11-5 15:1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0月份以来,“柴油荒”卷土重来,波及各地,杭州、宁波、上海远郊、武汉、南京、合肥等地柴油纷纷告急。   “现在正好是柴油的需求旺季,工程基建用油、渔业用油都比较旺盛,再加上国家对节能减排的检查,加大了发电用柴油的需求,柴油刚性需求强劲。”中国化工网分析师赵京敏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中石化昨天宣布,将采取五大举措,保证柴油供应,包括满负荷安排原油加工量;优化分企业、分装置加工方案;优化化工原料,顶出柴油组分,以及对重点地区的炼厂推迟或不安排装置检修等措施。另据了解,中石油也采取了类似举措。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部分地区不取消“限电”规定,且两大石油巨头等公司资源调配不到位,产量不能大幅提高的话,国内柴油紧张局势在短期内将难以缓解。
  “化工品抢柴油”
  这次柴油紧缺的地区,包括浙江、江苏以及湖北、安徽等,恰好这部分地区又是地方政府对企业“拉闸限电”的大本营。但除此之外,国内化工行业由冷转热也加剧了柴油的紧张局势。
  原油炼制过程中,除了能生成汽柴油,还有一系列的化工产品。中石化内部人士向本报介绍,若企业一次加工的原油量为1.7亿吨,柴汽油的产量分别为7000万吨和3000万吨左右,产出的化工原料、航空煤油及石油焦等物质则分别为2300万吨、800万吨以及1034万吨。化工品需求与柴油产量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由于经济的强劲复苏,化工品的价格也在扶摇直上。在10月份的最后一周,甲醇、二甲醚、双酚A,以及粘胶短纤等化工品价格分别继续上涨了3.5%、2.5%、4%和2.61%。而双酚A和二甲醚的价格,已比去年同期上扬了100%和41%。
  “既产汽柴油,又做化工的企业,很可能把精力挪出一部分,放在快速涨价的化工产品上,对于柴油的生产积极性未必会很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分析师说道。
  为了缓解“化工品抢柴油”的问题,中国石化正在从海外高价进口一些原料用于产出化学品,而自己的原料则投入到柴油生产之中。
  此外,跨省调配也可能是加重“油荒”的重要因素。
  本报从中石化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的镇海、上海石化、金陵石化及高桥等都位于华东,属于该公司的核心炼油基地。整个华东约有产能9150万吨,折合柴油估计能够供应3600万吨上下。不过,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一位管理层坦言,高桥炼厂产出的柴油,并不能直接供应给上海本地,而是要通过中石化华东销售公司统一调配才行。
  每个月,中石化华东地区都会按照各省可能的需求做调配计划,临时改变某个省的计划,将会影响到整个华东的资源及运输方式(如管道、铁路、公路及水运)。
  垄断难题
  另有中石油销售公司人士介绍,由于广西、云南等南方多省进入“榨季”,即甜菜糖与蔗糖的生产期,而自第四季度开始的这一生产周期要大量消耗柴油用于运输及农业生产活动。因此每年“榨季”所耗费柴油量一向为两大公司相关人士所关注。
  据了解,“榨季”一般始于每年的9、10月份,到第二年的3、4月份方才结束。据市场人士估算,每年“榨季”的柴油集中消耗量大约占到全年柴油消耗量的五分之一。受此影响,南方油荒恐怕要到明年方能真正消除。
  某省发改委的一位官员还表示,由于大连中石油爆炸案的影响,各企业一度暂停了生产,全面清洗管路,这或许也是柴油供不上的原因之一。
  而垄断问题也加剧了供需的矛盾。中石化在上海、浙江掌握了50%以上的成品油零售资源。如在上海,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以及其他市场的加油站占比分别是70%、17%、5%和8%左右,中石化处于绝对领导者。
  目前,上海部分中石化加油站已经开始实行“限供”——每次加200元的柴油。不过,让中石化购买中石油、中海油的柴油来填补目前的缺口,并不容易。
  “中石化若是采购了中石油的柴油,等于间接帮助竞争对手提高业绩。 ”前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负责人称。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指出,中石化可以对一些直销、批发客户采取限量或者停批的方式,将这部分的资源转入到零售市场来。今年上半年,直销及批发量各为1570万吨和1075万吨,占中石化成品油总销量的近39%,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3%,也就是说汽柴油大客户的占比在增长。
  “由于现在柴油的批发价很高,甚至高出了零售价。因而,也不排除有些私人批发商通过关系,从中石化那里高价购买柴油产品,从而造成零售市场的紧张。”国金证券研究员刘波指出,所以在柴油供求矛盾突出时,企业也应严格控制一些灰色手段的使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